生命中遇到的一些改变自己的人
周六,本应该睡个懒觉的我,因贪恋一天清醒和干净的快感,迷糊着眼就进了浴室冲澡。之所以如此迷恋周六早上,一个是因为室友们都还在睡觉,整个空间很安静,另一个,也正因为他们都在睡觉,我可以尽情的洗澡,不用担心谁要用浴室,心里会很放松,这时候,我喜欢播放一些音乐来给浴室之乐锦上添花。
最近因追一部韩剧《机智的监狱生活》,里面播放了一首我之前就很喜欢听,而且我的一位重要朋友也喜欢的歌曲《times to say goodbay》。
准确来说,我们是大学同学,我不知道我们算不算很熟,但是,每次和他的交谈都让我很受益匪浅。都是打开我思想的一次火花碰撞。
和他变得熟悉,除了刚开始因为一起参加活动,还有就是他那因为另一个男生而对我出柜。后来几次聊天,尤其是当他聊起他喜欢的话题的时候,我们一起辩论,各抒己见,虽然次数不多,但是,他确是我为数不多的能聊思想的人。所以我也一直很珍惜他。
后来,我们一起考研,他如愿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而我,因为缺少的分数,调剂到了西安。
当然,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挣扎,我还是去读了,只因为那里有一位我感兴趣的老师,后来也做了我的导师。
我的导师是研究女性注主义以及古代文学的,在与之相处过程中,确实很多方面受到了启发。
在此之前,我是没有发挥出我写作的潜能的。
导师时常让我们写一写短评,影评,推到她的公众号上去,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我的写作。
也正是我的导师,让我真正对女性主义有了一些了解,可能是因为共同对女性主义的关注,我们聊的内容就会涉及到这一方面,在选题方面她也会时常给我一些启发性的引导。
当然,这个氛围一旦有了,如何去真正深入到女性主义研究中去,还是要看我个人对此的深入程度。
在此期间我关注了李银河的微信公众号,女权之声等。
几年上半年有段期间,女权之声微博禁号,微信公众号上女权之声每天发声,我那段时间正是在看一些女性主义著作的时候,对此关注,并深有感触,于是便投稿到这个公众号上,很幸运的是被选上了,还发表在其公众号上,我因此将此文发到了我的朋友圈,在朋友间从此为自己贴上了女性主义的标签。
关注李银河、波伏娃,也是源于大学那个朋友,当时我们在聊性别,他言谈之间提到了李银河,波伏娃等人,那时候我虽然对性和性别感兴趣,但是除了偶有新闻谈到李银河,对其人并未有太多了解。后来关注了她的公众号,开始搜索这个名词,开始慢慢知道她与王小波等一系列事情,而且那时候由于还没开始关注女性主义,也不知波伏娃为何人,朋友说建议我去看一看波伏娃的书,这样我就会了解他所说的。等我开始关注女性主义之后,我看到波伏娃写的《第二性》,内心无比受到激荡。
今年,因为一期马东对话许知远,让我知道了一档叫做《十三邀》的节目,也因此从节目中知道了许知远这个人,更意外的是他原来就是单向街书店的创始人,单向街书店,也确实像是他这样一位公共知识分子能做的事。就像矮大紧(高晓松)也开了一个杂书馆,马未都开了观复博物馆一样,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建立起一个空间架构与己留存与人分享,这是他们这些文化人物的特征之一。
这些人,有身边的,能切身交流,在不同的时间段与之交流之后,发现其变化,互相关注,互相激发起新的火花;有已故的名人,但是其思想一直未曾远去,并且通过书籍等不断的影响后世之人,每一个新入门之人,因此而受导启发并在此之上激发出新的思想和对这个世界的思考;有正在不断为自己理想国而传播自我思想我文化人,他们活跃在文化节目或者文人事件中,用现代的方式为那些追寻共鸣的人传达他们的思考世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