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需要时间的食物
查看话题 >半盘锅包肉
相信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东北人都有一段关于东北菜的记忆。
虽然东北菜以“齁咸、确黑、胶粘的”直观印象,长居全国“不会做菜”的菜系榜首,但童稚时便形成的口味和饮食习惯,是走到哪都难以改变的。
在我的脑海中,有一段关于半盘锅包肉的温暖记忆。并不是什么人间至味,但因其琐碎庸常,带着人间烟火气和家的味道,所以总在思乡蛋白酶作怪之时被忆起。
锅包肉是极具代表性的东北菜。做时需将里脊肉切大片,然后裹面糊炸熟;放一旁沥油稍晾后再炸制酥脆。同时另起一锅以葱姜蒜片及胡萝卜丝炒糖醋汁,最后再与炸得酥脆的肉片均匀混合。
因为需要将猪里脊肉炸制两遍,对炒汁勾芡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很少有人在家做。
我出生在冰封的冬季。每当“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帖临到一半,窗户上肆意开满了绚烂的窗花,房檐上结满了獠牙的冰凌时,我的生日就来了。
每年过生日,家里都会在街对面仅能容下四张桌子的唐人大饭店为我预定半盘锅包肉,店家会在天地都冻得结实,夜也来得极早,黑得极透彻之时,连盘子为我送到家中。
也许是雪厚天寒、夜黑路滑,店家走得慢,也可能是满怀期待的孩子从电话拿起的那一分钟便开始数秒等待,总之,虽然只是出门过条马路的距离,但锅包肉总是来得很慢。
跑了一段长长的距离,又经过塑料袋的闷捂、风霜凛冽地吹拂,送来的锅包肉不及刚出锅时酥脆诱人,也少了肆意伸展的生龙活虎,连酸甜的口感,仿佛也被水汽稀释和冲淡了。但对于一个满怀期待的孩子来说,它就是美食的最高标准。九十年代末,并没有送外卖的服务,况且高寒地区的隆冬时节,人们更是糊窗缝、软包门,非必要绝不出屋的。可店家为了呵护一个儿童对美味的热望,为了满足一个孩子对生日的期待,居然愿意踏着厚厚的冰雪将半盘锅包肉如约送到家中。

为什么是半盘呢?三口之家的战斗力并不强,况且生日还有蛋糕压轴出场,而且北方菜码奇大,半盘已是足够。那时的锅包肉一盘16元,半盘只有8元,如果一切只为挣钱,店家绝不会承揽半盘的业务。
更令人感动的是,虽然点的是半盘,送来的锅包肉却总是富富有余,店家定不是担心送出去的锅包肉遇冷缩作一团看起来抽条,无非是想让孩子开开心心地过个生日罢了。
遗憾的是,离开故乡后,我再也没有吃过可同那半盘锅包肉相比的美味。如今外卖事业发展蓬勃,各路手机app为了扩展业务也不断让利,各出奇招。或是下单立减、或是配送免费、或是超时返券,可外卖虽然能将食物快速送上门,送来餐饭和热量,却再也送不来食物背后深藏的款款暖意。
如今去饭店也很少再点锅包肉了,无论被冠以多正宗的名号,吃起来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值得品咂的滋味。味蕾是有记忆的!无限怀念那段质朴却温馨的好时光⋯⋯

樊北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钱花在了非洲,却流向了欧洲
- 小王子和三毛的撒哈拉 (1人喜欢)
- 在塞尔维亚补牙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