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就会舍不得呀
今天是我这一份工作的最后一天,本以为办个离职交接一下就可以结束的一天却特别特别的忙。忙着做意大利食品节,忙着再补充一下cny,忙着把能交接的都整理好。忙到八九点左右才结束,跟欧尼一起去了常去的那家店吃了常吃的牛肉泡馍,点餐期间才终于有时间跟所有工作伙伴发了道别消息。吃着吃着,我就哭了,我并不难过,我只是舍不得。看着欧尼,拿着纸巾擦眼泪的我又笑了,边哭边笑。
前几个月的时候,我很排斥这里,排斥这里的所有。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工作内容,通通,全部,我都不喜欢。我曾无数次问自己我怎么会呆在这里,做这样的工作,没有生活,没有自我。我不开心,很不开心,这种不开心接着又在工作中蔓延开来让我更讨厌这份工作。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审计培训,看着台上那个惹所有人讨厌的女同事(暂且这样称呼好了)张牙舞爪时,虽然我也很讨厌她(不知道怎么会有人可以做到让每一个瞬间的眼神和姿态都仿佛带上了全世界的目空一切和不可一世),但我更接受不了的是:为什么那么小的事情有那么多繁琐的程序,为了这些程序还要花费这么多人的时间来做这样一场培训,意义在哪里?在哪里?我真的非常不理解!由此,我衍生出一个推论,大公司真的很烦,规矩太多,因此也养活了一批什么都不懂还拽得要命靠制定所谓的条条框框而活着的闲人。我现在还能复刻那个下午我的烦躁不安与反感厌恶,不针对任何具体的事情,只因见识了这种制度的繁琐。如今的我,依旧讨厌这些程序,依旧讨厌因有了条条框框而创造出的工作岗位,我还可以说出很多个依旧讨厌。但是!讨厌归讨厌,这只是一种不喜欢某件事物的情绪而已,只代表着个人喜好。我讨厌,并不代表我否认它的全部。我开始慢慢思考,这些所谓的制度是否有用。从我个人日常工作的角度而言,没用,还浪费时间。但从公司的管理而言呢?有用的。我不得不承认,首先,程序上无尽的细化在最后追责时也许会让事情相对明晰。其次,对于公司的管理层而言,利于整个公司权利的制衡和运作。最后,就如同大家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立下来会有不合理的地方,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利益,但是如果大家都按说好的规矩办事确实会比较省事。所以,算是终于不再幼稚的接受了职场第一课吧:不论在哪个公司,先学习和掌握它的流程和制度(合理与不合理暂且不论)吧。因为我发现,不管我对这些规章制度有什么看法,我都得按照这些流程来处理事情,而且那些走流程的琐事还占据日常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如果想工作有效率,那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熟悉流程然后照其行事。至于是花时间去改变制度,还是去憎恶制度上的各种不合理,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应对方式。我想我还是喜欢:快点搞完,早点下班,哈哈哈哈哈哈。
我的职业规划里是有当管理者这一项的,但其实这只是我觉得工作到了一定的年限应该达到的一种级别。如果一份工作做了五年十年,还是普通的员工(当然每个人对职位规划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做个安稳的普通员工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想我会对自己不满。但是,我并不觉得我自己可以handle这件事,我从小就觉得自己不适合做一个leader,甚至在某些时候我会害怕自己是一个leader。随性如我,我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想影响其他人,就更别说让别人按照我的意志行事了。在我偶尔天马行空一点都不着调的世界观里,谁爱怎么活就怎么活,谁都不该管着谁,谁都不能对谁负责。所以如果我是leader,我怎么可以确保我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正确的?我怎么可以确定我对别人的每一次影响至少都不是不好的影响?由此,我又推导出两个清晰的自我认知:第一,我是个不喜欢涂害生灵的良民(哈哈哈)。第二,我更适合被其他人涂害,做一只温顺的小羊仔,可以选择服从,但内心愿不愿意被影响还是我自己说了算。可是这样的我还没来得及想这些的时候,就已经稀里糊涂地被推上了部门经理的岗位。现在想来,还真是佩服我老板,当时为什么可以在我还几乎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就放心大胆干净利落犹如快刀斩乱麻般把部门交到我手上。而所谓经理就是手底下会有几个人,自认只是小羊仔的我好像就这样开始了一个所谓leader的角色。我不得不影响其他人了,我必须得安排其他人按照我的想法行事,我还做了很多个我不知道是对是错的决定。我的推导并不准确,我的认知也不清晰,但我就这样无形之中离我的职业规划靠近了一点。我是否还会思考影响与被影响的事情呢?会的。我是否还会纠结我凭什么决定其他人呢?会的。但就像规章制度存在这个事实一样,虽然我还没想出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终极答案,可为了早点下班,就按照成人世界的规则来吧。
其实我还发现了另外一件事情:决定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之分吗?当我的老板要做一件事情时,他让我这样做,我觉得不对,这样虽然也能做成,但是不合理,耗费的各种精力和成本更多,于是举牌抗议。在我们这个以执行力为主的公司,反抗当然会被宣布无效,那我就还是乖乖的做个小羊仔吧。最后这件事情的结果就一定会是一个错误吗?不是。每天要处理那么多件事情,要做那么多决定,真正的会错到离谱产生巨大影响的好像不多。不过是领导选择了一个他习惯或者他喜欢的方式来行事罢了,就像我这个小羊仔也会希望我安排一件事情时别人能够达到我要的要求。所以,这个是不是应该被叫做所谓的领导力?有魅力有能力的领导可以通过他的决定带领团队花费比较少的成本取得比较好的结果,而没有魅力也没有能力的领导擅长花费很多成本取得不好的结果。但是他们的决定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吗?好像每一个决定都不是一个判断题,更像一个文科综合的简答题,没有绝对的标答,但对比过后谁更高明也会一目了然。所以,骨子里适合做一个执行者的我觉得,能碰到一个高明的答题者需要运气,而如果ta能喜欢你,就需要狗屎运了,但从统计学社会学和概率论来看,走狗屎运的人通常都比较少。既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当我们觉得领导是饭桶的时候,他还是领导。对啊,所以我们在计较什么呢?饭桶只是在按他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做事情而已,毕竟运气这个东西是随机的,我们也没得选嘛。再者了,也许我自己就是个饭桶,谁说的准呢?
在我开始工作之前,有一件事情让我至今都印象深刻,那就是华为离职潮事件。但其实我对于事件的记忆远远赶不上我对于感受的记忆,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事件的具体细节,而是我当下所受的冲击。严格说来,这件事情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只是觉得,当一个人对公司投注了许多许多的情感然后再被抛弃的时候,这个人好可怜。我可怜的不是他被抛弃,我可怜他为什么要对一个公司投注那么多情感。公司本来就只是一个机构,一个组织,一个为了各自利益而聚合了各色人等互相合作互相攫取的地方而已。所以,公司注定只会做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至于牺牲哪一个个体的利益对它而言没有差。当我们只是和哪一个个体都没差的个体时,被淘汰被抛弃都不意外。即便我们是很突出的个体,地球离了谁也都还是照样转,公司少了突出个体也就是少了一个人而已(重要决策层的冲击可能要撇开不谈)。更何况公司是多么虚的一个词呀,感觉摸也摸不着,摸得着的无非是那些跟我一起共事的人而已。当我们离开公司说舍不得的时候,是舍不得公司吗?当然不是。真正舍不得的一是公司的人,二是在这个公司曾经呆过的自己,三是将自己倾注其中的那份工作吧。人当然是自己喜欢的人。自己应该是记录了无数moment的时光机。工作呢?我希望是“去跳舞吧,就像没有观众一样”的自己,诚实又坦然。
当我一言不发吃着牛肉泡馍,突然有想哭的冲动开始默默流泪时,我发现我最舍不得的是我自己,是遇见了这些人的自己,是跟大狗说我害怕其他人会照顾不好我花费了六个月的心血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