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终总结
查看话题 >2017:我从未如此喜欢我的人生
2017 New Year Resolution Check 1. 健身252小时,12周knockout 7集训,每周运动频率3-4次 2. 2个新技能,kickboxing和开放水域潜水 3. 坚持冥想260天,收获更稳定的情绪 4. 记账365天,12个月基金定投 5. 走过12个城市(南宁 成都 苏州 杭州 深圳 威海 烟台 青岛 铜陵 北京 曼谷 涛岛) 6. 结交了3-4个值得深交的新朋友 2017年几个重要决定: New Zealand Working Holiday, go for it! 7月拿到WHV后,经历了难以和父母开口的焦虑、对现有生活和朋友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恐慌。要离开生活五年的上海,放弃累积的工作经验,把pepper交给朋友寄养,去尝试一个几年前就想做的大冒险,对我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决定。最后朋友的话说服了我:不要看你放弃了什么,去看你想得到什么。 我希望有更广的眼界,让生命更有厚度;我希望离开舒适区,勇敢、从容,做一些能够激发创造力的冒险;我希望尽可能的去体验生命的丰富多元,不断找寻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那么,一次未知的冒险,相比一条可以看到结果的职业晋升道路,要有趣、有意义的太多。希望明年三月的旅程,会有所得。

开始理财 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之后,今年终于开始有计划的开销,一边尝试“开源”,一边强制储蓄,做基金定投。与此同时,还在恶补理财入门知识,近一年反复在读Benjamin Graham的《聪明的投资者》,说是经典理财入门,不如说是社会心理学读物,把个人在群体心理影响下的判断及后果放进几十年的股海沉浮背景里来看,是一个让人警醒的过程。也因此敬畏人言,有意识的定期存款,分摊风险,购买价值而非消耗品,一点点训练独立思考技能,而结论呢:独立思考很多时候都是反人性的,也正因如此,才会带来宝贵的财富。 knock out 7, let’s fight! 7月到9月,因为参加12周的Knockout 7的踢拳项目,整个夏天都处于一种鼻青脸肿、浑身是伤的状态,没少被人嘲笑是“女汉子”和“神经病”。 但KO7带给我的收获是难以衡量的。从第一次sparring的沮丧落泪,到学会闪躲和回击、越挫越勇,我开始发现,拳击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和自己的交锋,你要学会挨打,与挫败感相处,并且直面内心恐惧,迎击它。 没能参与最后的fight,并不算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找到了喜欢的运动,结交了一群可爱的、不服输的朋友,还收获了好的健身习惯,对我来说已经是最棒的经历了。

2017,我的成长关键词 极简、情绪掌控、保持好奇心 极简:做减法,是喜欢自己的开始 接触极简的第二年,看遍了市面上所有关于极简主义的书,从最开始的扔扔扔阶段,慢慢转移到关注心动的物品、让喜欢的人和事物围绕在身边。经过仔细审视留下来的人际关系和物品,其实也是和自己内心对话后深思熟虑的选择:你是什么样的人?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以及,你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今年,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清理自己的生活,摒弃多余的物品和杂念,选择能长久陪伴的物品,享受物品柔软细腻的质感、纹路与味道。珍惜和自己的每一次独处,了解自己的情绪与喜好,用温柔的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个可爱瞬间,让屋子里有花,有阳光,有音乐。一点一点简化人际关系,更加认真的对待为数不多、但是可以长久陪伴的朋友。学会了做减法之后,生活里真正重要的东西也就一点一点浮现出来了。 成长是向内看,和自己的情绪好好相处。 今年的阅读目标不再是100本的量化要求,反倒开始享受慢下来的感觉。保持阅读,反复翻看几本对价值观有很大影响的书,不断的实践与反思,在情绪掌控和执行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The Willpower Instinct》是我的宝贝,来来回回看了三四次。开始意识到,焦虑、生气、沮丧都是正常的情绪,冷静客观的跳脱出来,把自己当作实验对象进行观察与记录,会让人更加容易接受自己。真正的心智成熟,也是把注意力从外界收回,向内看、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另外一件重要的小事,来自今年坚持最久的小行动——冥想。一次次用呼吸把自己带到当下,不再被未知的恐惧和过去的懊恼左右,我发现自己能够更敏锐的感知生活的美好。经历过情绪的波折与变化后,更明白内心的充盈才是自由的根源——当你把选择权交还给自己,而非对外界的索求时,才可以真正的快乐起来。 好奇心是摆脱成为“无趣的成年人”的最大秘诀 一定要说我对自己有什么期望的话,那就是希望一直热爱生活,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不断打磨新的技能,和这个世界同步,不做固步自封、沾沾自喜的“大多数”。 今年的几个新尝试: 1) 在涛岛拿到AOW(Advanced Open Water)开放水域潜水资质,从此可以下潜到30米的海域,去全球各地探索未知的蔚蓝世界。很多第一次,在海里赛跑,在沉船看鱼,在入夜的海里看“漫天萤火虫”,都是最珍贵的记忆。至于为什么去学一些看起来没有用的课程,我的理由很简单:生活不止一种,看多了山川平原,其他70%的世界,我也想要看一看。

2) 尝试kick boxing,遇到了对我很重要、非常encouraging的教练,教会了我最重要的东西: you can do it if you really really want it。


3) 打开思路,探索自己新的#商业模式,希望明年可以开始100个新的商业模式探索计划。 一些反思 - 最大的懒惰在于不去反思。虽然养成了记账的习惯,却很少在月末的时候做月度总结,导致对预算从未有清晰的认识,在理财上也只是被动的储蓄。每个月的月度总结也都因为偷懒跳过了,才会出现无事可做的“空白期”。不断的反思、总结过去的经验,在一次次的debug中才能变成更好的人,因此更加需要坚持。 - 警惕“生活品质”的消费陷阱。极简以来,已经进入“希望被喜欢的事物包围” 的阶段,更要小心自媒体们营造出来的“品质”生活,极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享受生活,而不是被物欲奴役。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量力而行,挑选够用、优质的物品,不断拓展有趣的人生经验、对自我提升的投资,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部分。 - 未来的2018年,希望更加简单、专注,从每一个简单的习惯开始。 写在后面 2016年的12月,我是靠着一部接一部的肥皂剧聊以度日的。油腻辛辣的外卖,蓬头垢面不愿见人,迟迟不愿意翻开的hobo手账,是我对2016的最后抵抗。 2017年的开端,我用两个月的时间和自己和解,去接受那个一事无成、虎头蛇尾的自己。我在手帐第一页写上carpe diem,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保持好奇,找到热爱。 两个月前,我被突如其来的危机与焦虑压的动弹不得。即将迈入28岁大龄女青年的行列,一边肩负着为了躲避逼婚不得不和婆婆妈妈们斗智斗勇、唇枪舌战的重任,一边还要衡量理想与面包的压力与冲突。感叹人生进度条过的太快,而我走的又太慢吞吞,难免有些挫败。 一周前,刚刚度过了我的28岁生日,发现所谓的大龄并没有那么可怕,age is just a number. 经历了迷茫、焦虑和不安的情绪过山车之后,我开始真正感受到成长带来的能量:接受那个有缺点、不完美的自己,依旧葆有热情、勇气,对未知充满期待与好奇,从不厌倦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接受总会有新的问题出现的生活设定,慢慢成为一个独立思考、内心强大的problem solver。 28岁带给我的最棒的礼物,是充沛的精力,健康的身材,是不惧怕生活难题的自信,以及和每一种情绪和平相处的能力。并且很幸运地,没有成为一个无聊的成年人。 感谢过去一年慢吞吞走着、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的自己。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喜欢我的人生。 即将到来的2018,也请多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