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果丨香中君子,佛手清供
![]() |
说佛手是“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不为过。
佛手又名香橼、密罗柑、
王指针、佛手柑、枸橼的变种。
主要产于我国的福建、广东、四川、浙江等省,
以浙江金华的佛手最为著名。
![]() |
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
在杭州为官时,仰慕金华佛手的芳香,
金秋来金华北山脚下观赏佛手,
高兴之余诗兴大发,
欣然挥毫写下两副对联,其中一副为
“沁人诗脾,清流环抱;香分佛果,曲径通幽。”
![]() |
佛手的传说
佛手似乎与生俱来带着一丝仙气。
关于佛手,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金华山下,住着母子两人。
母年老多病,终日双手抱胸,
自觉胸腹胀闷不舒。
儿子孝顺,四处求医,无效。
一夜梦见一位美丽姑娘,赐给他一只犹如
仙女玉手样的果子,母闻后病愈。
醒后母病依旧。
于是,孝子决心找到这种果子。
![]() |
他翻山越岭数日,筋疲力尽,
正坐在岩石上小歇,忽听一只青蛙叫着说:
“金华山上有金果,金果能救你老母,
明晚子时山门口,大好时机莫错过。”
孝子次日照此办理。
只见金花遍地,金果满枝,金光耀眼,
梦中姑娘飘然而来,
说道:“孝子感人,今送你天橘一只,
可治好你母亲的病。”
佛手的气味
![]() |
佛手,柑桔属,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地区,
因含有挥发性的柠檬烯
而成为天然的空气清新剂。
天寒地冻、关门闭户的冬季,
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佛手是很好的选择。
![]() |
“佛手,虽味短而香芬大胜,
置笥中,则数日香不歇。”
——《本草纲目》
这香气虽不如花朵的芬芳扑面而来,
却也是暗香浮动扣人心。
佛手的外形
![]() |
当然,佛手不仅以“香气”取胜,
也因“外形”制奇。
![]() |
在成熟的时候佛手会开裂:
从果实的中上部开始,直到尾端,
分裂如掌,恰如佛祖之手,
仿佛可以指点迷津。
这也是佛手名字的由来。
自然地,佛手成为寺庙供养用果之一。
![]() |
春雨空花散,秋霜硕果低。
牵芝出织素,隔叶卷柔荑。
指竖禅师悟,拳开法嗣迷。
疑将洒甘露,似欲拦伽梨。
色现黄金界,香分白肉脐。
愿从灵运后,接引证菩提。
——明·朱多炡·《佛手柑》
佛手的供养
![]() |
说到供养一事,就不得不提
自唐宋兴起、至明清大盛、
被文人墨客所心仪的“案头清供”了。
顾名思义,案头清供重在“清”字,
讲究的是一种格调、突出的是一份雅致。
数枝折花、几块奇石、三两果子
摆放案头,既赏心悦目又怡情养性。
![]() |
这时,佛手以其
澄明的色泽、清冽的香气、
再加上别致的造型,当仁不让地堂列其中。
![]() |
那么佛手究竟要如何摆放呢?
是如富贵之家般的成山罗列,
还是如清雅赏玩般的单只独放呢?
《浮生六记》给出了答案,
“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
![]() |
王世襄先生之子王敦煌在《吃主儿》中
提及香橼与佛手这两种闻果时说:
“这东西放在哪儿呢?
或是上房大八仙桌的正当间儿,
或是在上房一个显眼的地方摆一个高几,
放在几面上。要摆这个东西,
讲究用一个大瓷盘子,用十来个佛手
一层层垒起来码放在盘子里,
一个礼拜左右撤换一回。
一般来讲都是整撤整换,没有零揪的。
还得一周整盘换一次。”
![]() |
汪曾祺在1982年所做的
一篇小说《鉴赏家》,讲卖果子的叶三,
“他还卖佛手、香橼。
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 |
![]() |
![]() |
![]() |
![]() |
![]() |
![]() |
![]() |
![]() |
佛手的“艺术”体现
佛手与“福寿”谐音,成为吉祥的化身。
所以,在传统文化中,
佛手多与石榴、仙桃组成三多纹饰——
寓意“多福、多子、多寿”。
![]() |
清雍正 浆胎青花三多纹瓶
观复博物馆藏
历代文人骚客,能工巧匠,
均将金华佛手入诗画,
在古代东阳木雕、石雕、砖雕、玉雕、竹雕、
中国画以及明清的景德镇的瓷器上
屡屡出现佛手的影子,
来表达福寿、吉祥、丰收喜悦之意。
![]() |
清 任薰《佛手葡萄图》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中得知,
明代佛手纹饰主要出现在
供上层社会使用的细路青花瓷上。
![]() |
青花缠枝佛手鼻烟壶
明代政权到了嘉靖一朝,
由于皇帝本人好黄老之道,
长期不上朝,经济萧条,政局不稳,
社会不安,农民起义多发,动摇了大明的根基。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又粉饰太平,
突出表现“吉祥祈福”的内容。
![]() |
清中期 绿色缎绣海水江崖团花纹女袍
(三处团花纹中正是佛手)
观复博物馆上海馆藏
佛手纹到了清代,经过康乾盛世,
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有文化人对幸福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
福有了还要有寿。
佛手“福寿”的特殊内涵,注定被世人喜爱。
![]() |
清雍正 《十二美人图之裘装对镜》
(美人身后的果盘中盛有佛手)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佛手纹广泛出现在宫廷用瓷、
民间细路青花瓶器上,
并延伸出现于宫廷字画、民间绘画、
服饰、石雕、木雕、
红木笔筒、铜墨盒等载体上。
沉香佛手
![]() |
![]() |
![]() |
![]() |
![]() |
![]() |
一小块沉香木,随型而作
材质不润 很轻 比较松
精雕已是不能了
跟着感觉下刀,形状几经易稿
遂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佛手
注:图文整理自网上
-END-
![]() |
丨往期佳作推荐丨
▼
▶ 香之魂 | 黄庭坚——灵台湛空明
▶ 香之赏|大馨堂珍藏香具精选之品香炉
▶ 香道初体验 |娄奇玉品香纪
更多香文化内容,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