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武林中人时常一掷千金,他们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我是一个武侠迷,对武侠小说的大侠高手崇拜不已。当对于武侠世界的了解多了一些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些武林高手、各大门派个个都好行侠仗义,动不动一掷千金,他们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何谓江湖
说到门派,必将说到武林,说到武林,就不得不先说江湖。江湖世界包括一切不臣服于朝廷的政治秩序而自由流动的因素:商贾、歌伎、镖局、流民、乞丐、僧人、盗贼、以及侠客。

而绝大部分江湖人一点儿武术基础都没有,是不够资格进入“武林”的。简单来说,武林是江湖世界的上层社会。而市井民间,就是江湖;漂泊无根,就是江湖。江湖人,未必刀口舔血,但必然风餐露宿。

流通领域,商业贸易,文化产业,等等,一系列的行业,离了江湖将无法生存,或者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代表着江湖。反过来说,江湖跟这些领域脱不了关系,它的生存之道也就是这些领域的生存之道,如果你懂得流动小贩,流浪艺人,保镖船伙的经济来源,那江湖人的经济来源与他们类似。细说的话,江湖各帮,各有财源,说白了就是“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
武林帮派
我们先来看江湖上的一些帮派,如丐帮这样的团体,以乞讨为主,基本就是啥也不干,帮内成员三五成群,在街上瞎溜达,东家要两文钱,西家讨俩馒头。但是,丐帮的领导团队一向是非常过硬的高手,前有洪七公,后有黄蓉,都是一顶一的高手,而且帮中长老也是个个神通广大,所以丐帮虽说只是乞讨过活,但却是天下第一大帮。
盐帮则贩运私盐,在古代盐乃国家严控的产品,贩私盐无异于今天的贩毒,利润极高,但也是铤而走险之道。漕帮,排教之类多在水路讨生活,霸占一条河道,来往船只均需掏点买路钱,没点金刚钻也揽不了这瓷器活儿。
还有一些帮派会做些生意,如开妓院、赌坊等,帮众都是光头大哥,边做这些生意,边在各自势力范围内收保护费。其组织形式、运营模式更近于现在的社团,跟古惑仔里的洪兴东星差不多,都是些武艺不是太高,但是有一定势力的帮派。
名门正派
武侠小说中提到很多名门正派,这些名门正派与上面说到的帮派就有明显的差别了。在古时候因为战争的门槛很低,拿着种地的农具就能参与战争,所以兵荒马乱的时候很多,如果能学点武术防身,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名门正派抓住了用户的这个痛点,面向社会招生。各名门正派像现代的高校一样,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当然,是武术专业。所谓穷文富武,收那么多弟子,多少都得交点学费进来的。比如一代宗师黄飞鸿,他就是少林俗家弟子,进入少林的时候他爹也没少出赞助费。这是其一种收入来源。

因为组织形式,运营模式的专注点不同,门派的江湖地位先天的高于帮会——门派拥有最强大的高手群。看家护院的事情看不上,干的都是能保一方平安的事情,比如华山派,谁胆敢在华山境内搞事情,那华山派绝妙的剑法定是饶他不得的。自然,华山脚下的土地、街市自然也归华山派管理,粮食蔬菜肯定是随便吃,钱用起来也是和自己家的一样。这是第二个收入来源。

为什么名门正派会有庞大的高手群体呢?很简单,只有留在本门的嫡传弟子能学到门派中最高深的武术。同样,因为门派高于帮会的地位、武力,在大多数时候,江湖风波以门派政治为主,帮会则依附于门派生存。像华山派那一手独孤九剑,可以说是武侠界如同开挂般的存在,连马老板都把自己比作风清扬。
武林宗主
在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中,少林寺作为宗主门派,有很多小的门派就是依附于少林的威名之下,龙门镖局就是其中的代表。当龙门镖局遇到难以解决的困局,少林寺有义务派出高手予以援手——几个圆字辈,足以解决绝大多数江湖问题。相对应的,宗主的各项援助也不是平白无故就给你的,龙门镖局必然是要上缴一定的收益给少林。这也是一种收入。

另外有一些门徒毕业后混的好的,也不会忘了出身之地,这些门徒毕业后的回馈是另一项重要收入——如今收入这项搞得最好的是哈佛,校友捐赠年入不知道多少亿。
而一般大点儿的门派都有自己的产业,如少林寺坐拥大量良田,秋收春耕,日子过得很是殷实。
浪子侠客
至于江湖独行客的财源更加直白——从大门大户拿。金庸的第一本书《书剑恩仇录》里,对此有过直接描写。《飞狐外传》里行侠仗义如胡斐,没钱花了,下意识的就去打听镇上那家人最为富不仁,打算去弄点儿花花。江湖客的道德观,从大门大户拿钱,根本就和打工的领工资一样,不仅不是什么失德之事,简直是合情合理,理所当然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中的佼佼者就是这些武林高手,对于他们而言,缺钱那是不存在的,没饭吃更是不可能的。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回去古代学一套从天而降的掌法,从此实现我的财富自由。
不说了,路边有个大爷说我骨骼惊奇,要将《降龙十八掌》传授于我!诸位,我们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