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终总结
查看话题 >感谢剧场的每一夜 2017
又到做年终总结的时候。今年大约看了32出戏,进剧场33次。另外有3出在乌镇看的露天表演就不算在这里面了。在这32出戏中,有看完第二天就去二刷的,也有不知所云当场睡着的,简单聊一下印象比较深刻的几出剧目吧。
1. 非洲史诗:萨琳娜——最后的脊梁
年初在黄浦剧场看的这出戏,现在想起来还是喷薄而出的荷尔蒙气息,预言、诅咒、爱与仇恨,绸缎、鼓点、棍棒与刀。阿默克剧团这次的演出在乐器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人声,命运的悲壮与苍凉在声声回响中形成强大的场。浓郁的非洲风情,一场史诗交响乐。(一月 / 黄浦剧场)

2. 人性桎梏:金锁记
记得那天和朋友看完《金锁记》从剧场走出来的时候,我们都没有说话。我还沉浸在对曹七巧这个人物的恐惧当中,焦媛把这个偏执、刻薄、扭曲、凶残的女人演到让人骨子里感到寒冷。是张爱玲、王安忆、许鞍华、焦媛共同成就了这出精彩到可怕的话剧。(四月 / 上海大剧院)

3. 婚姻焦虑:呼吸
去看椎剧场的新剧《呼吸》是应 “好戏” 公众号的邀请,看完之后出乎意料的喜欢。这出剧是一男一女就婚姻、生育等话题展开持续的讨论,密集的台词像花朵般绽放,能感觉到思维的飞扬和曼舞。舞台设计也很别致,于简单和抽象中将观众的情绪映射到舞台上。(五月 / 兰心大戏院)

4. 残酷家族:母亲(瓦萨·日列兹诺娃)
演出立陶宛VMT国立剧院这出《母亲》的那天,大宁剧院的字幕操作非常糟糕,但观看的过程中根本来不及去纠结字幕的问题,台上的演员每一位都那么精彩,不需字幕也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痛苦、绝望。整个舞台都充满了神奇的力量,让人目不转睛、沉醉其中。(五月 / 大宁剧院)

5. 怀抱伤痛:毒
《毒》是椎剧场 shall we talk 系列的最后一部,同样是一男一女在舞台上对话,一点点剖开他们内心深处的记忆,一段难以忽视的痛苦往事。我想大概只有经历过失去的人才会理解这段漫长的谈话对剧中的女主角意味着什么,毕竟痛苦是会上瘾的。(五月 / 兰心大戏院)

6. 京味小说:三昧
《三昧》是一出广播剧,也就是说演员表演主要靠声音。三位演员分别坐在高脚凳上,讲述剧中三位小伙伴从青梅竹马的幼年到曲终人散的暮年之间长长的爱恨纠葛,有那么点儿评书分了角色的味道,同时穿插了许多京剧元素,重塑了旧时代的北京城一角。(五月 / 美琪大戏院)

7. 现场影像:影子(欧律狄刻说)
之前在北京错过柏林邵宾纳剧院的《朱莉小姐》悔恨了好久。今年在乌镇看完他们的表演,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影子》是我目前看过的最好的现场影像作品。布景、灯光、表演、旁白、音效、摄像,所有环节都堪称完美。眼看着一部精巧的电影在舞台上完成,非常特别的体验!(十月 / 乌镇大剧院)

8. 青春无敌:泽西男孩
今年看过的音乐剧总体质量不太行,《泽西男孩》是7部音乐剧中最喜欢的一部。这出剧的上半场节奏控制得不好,有点像怀旧金曲PPT,但到下半场就很棒,尤其是真正调动情绪的那几首歌一出来,美妙极了!贯穿整出剧的年代感和青春气息也非常迷人。(十一月 / 大宁剧院)

9. 纯真童心:空气动力秀
一场优美、梦幻、浪漫、可爱的空气装置秀。比起之前看过的《牧神午后》,在装置和技巧的展现之外又增加了故事情节和观众互动,同时保留了对纯真和美好的赞颂。它像是一首短诗,看似轻巧,实则包罗万象、精彩迭出,坐在剧场里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十一月 / 上海大剧院)

10. 机械之美:一主二仆
今年唯一一场二刷的戏,第一次看的时候被精巧的舞台设计和女演员精准到变态的肢体控制力惊呆,后悔没有买前排错过太多细节,第二天果断拿了剧评人票去二刷,补充了遗漏的细节,也理解了剧情背后的深意。这是一出充满了机械美感和生存哲思的精彩作品。(十二月 / 美琪大戏院)

2017的剧场之旅就是这样了,目前已经备了好几张2018年的戏票,保持期待~
以下是今年观看的全部剧目:
话剧(16):《战场》《酗酒者莫非》《母亲(瓦萨·日列兹诺娃)》《安提戈涅》《毒》《二马》《短见》《我这一辈子》《4:48精神崩溃》《呼吸》《黑鸟》《金锁记》《丑人》《萨琳娜——最后的脊梁》《出租屋》《影子(欧律狄刻说)》 音乐剧(7):《魔法坏女巫》《金牌制作人》《泽西男孩》《爱与谋杀的绅士指南》《过去五年》《西区故事》《我的遗愿清单》 默剧/舞剧/肢体剧(4):《一主二仆》《如果墙能说话》《空气动力秀》《上升》 广播剧(1):《三昧》 戏曲(2):《桃花扇》《醉心花》 其他(2):《生动的肖像》《啥?没有鱼!》
相关剧评
《萨琳娜》剧评:我不会向每个人推荐《萨琳娜》 《呼吸》剧评:一出始于生育焦虑的成人童话 《毒》剧评:时间是自称能治愈一切的庸医 《一主二仆》剧评:后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命运将会怎样?

© 本文版权归 sTill-Lif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