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我的二零壹柒年。
2017年我过了两个夏天,一个夏天在新西兰,一个夏天在中国。我一直都是那么热爱summer,所以不论是去哪个国家,那必然是夏天,当然不包括尼泊尔的安纳普纳和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那是看多了蓝天大海,偶尔也要调剂一下看看高山雪峰。
2017年又是放飞自我的一年,这一年我和堂主又开始计划着去国外混那么一年半载的时间,在国内的生活并不是说有多么的差强人意,但也不怎么让人欢心愉悦起来,或许有的时候就是想给自己找一个借口,趁腿脚利索,趁父母健康长寿,趁无孩无房贷捆挷,那就出发吧,世界那么大,总有地方可以去。继2015年和堂主从欧洲出发到中东到非洲之后,我们这次的新西兰之行,想更多的是体验当地文化和生活,以半工半游为主,这样做的原因是:穷。新西兰属于高度发达国家,消费水平实在是太高了,汇率是1:5(RMB:$),对于我们这种普通的甚至叫贫穷阶层的人来说,有点承担不起,于是我们找了另一种方式。

新西兰第一份记忆:肥猫。这是西方年轻人的狂欢大本营,来这里的背包客群体大部分是西方国家的小青年们,平均年龄在27岁以下,而我们这两个亚洲中老年人(按我国中老年人群年龄划分,我们确实属于中老年人了)混在这群西方年轻人群中,也是特别的扎眼。偶尔来那么一个二个亚洲面孔,他们也很惊讶,我们是怎么混进来的。当然了,我们也不在乎,本身生活就是体验,而旅行只是把这种体验更多样化,这里每天都在欢笑,每天都有趣事发生,每天都在相遇、重逢、离别。

新西兰第二份记忆:女同。当我们告别肥猫,这对女同收留了我们,只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有关同性恋人群,有好奇同时也觉得没有什么不一样,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只要她们生活在幸福之中,那一切都是妙不可言的。她们住在一个很大的房子里面,背后是莽莽苍苍的绿林,配一个露天游泳池,养八条吉娃娃,两匹宠物马,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

新西兰第三份记忆:寻找伴侣的女人。她是一个永不疲倦在寻找伴侣的女人,我们遇见她的时候,她已经独身居住十年了,她的丈夫跟她的俄罗斯闺蜜在一起了,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所以变得有点唠唠叨叨,性格反复无常。她是土生土长的KIWI,尽管她的祖父母辈都是来自于遥远的英国,而她在这块中土世界生活了一辈子,72岁,单身,无儿无女,有一套海滨别墅。她的头发全白了,但她对爱情,更或者说是伴侣一直没有放弃过,她注册社交网站,参加教堂活动,一个人动身去澳大利亚游行交友。

新西兰第四份记忆:幸福的农场。这个农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场,这里只养了二十几只草泥马,十几头奶牛,两头猪,两只猫,几亩自供自足的蔬菜园子。男主是政府某机构的办公室经理,也就是公务员,管理着几十号人,固定的时间去打打高尔夫;女主是技术型岗位——理发师,要知道这类人在发达国家一直都是高收入人群,不上班的时间跑跑步、练个瑜珈、整理整理房子,他们有双儿女,女孩漂亮,男孩英俊。

新西兰第五份记忆:雨林。这里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几乎总是在下雨,不下雨的时候美得像人间仙境,四面环绕着高山丛林,再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大洋,这里是南岛西海岸。不工作的时间,我和堂主去看弗朗茨约瑟夫冰川和福克斯冰川 ,去森林深处徒步(可以每天走不同的路线),去遂道寻找像星星一样发光的glow worm(一种会发光的虫子)...还有我们永远也忘不了季风酒吧的葡萄酒和fish&chip。

新西兰第六份记忆:林中小屋。如果想要住在森林之中,推开窗户就嗅到泥土和植物的气息,那么林中小屋就是理想的居住之所,不知道我们是怎么样来到这个地方的,可能是冥冥之中召唤,那人迹罕至遗落人间的碧蓝湖泊像是一直在等待着我们去嬉戏,去赞美;那十四个足球场大的农场,其实也只能看得到密密匝匝茂盛的树木,我们真的只是一个过客,请允许我对它的隐藏,因为我只想它属于我们,我们的Paradise。

新西兰第七份记忆:道恩一家。道恩是一个英国人,她老公是毛里求斯人,他们领养了一对不那么正常的儿女,他们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并倾其所有去为了这个信仰去行动。我看到他们很努力的工作,挣来的钱并不是为了自己享受更好的生活,而是用爱去抚养被父母遗弃的两个孩子(一个永远长不高的女儿,一个心智发育迟缓的儿子)。我看到他们捐给教堂巨款的票据,他们在践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不曾忘记,也不从懈怠。他们的家训是:爱每一个人,仁慈,祈祷,服务他人,享受生活,做诚实的人,有信仰,感恩,服从你的父母,宽恕...

新西兰第八份记忆:杰克和阿里。这是神奇的家庭,五个孩子,高中之前都没有受过正规学校的教育,是由父母在家里教学。在中国,我想没有任何一个家庭这么自信,让自己的孩子不去接受正规的教育,生怕输在起跑线上的中国父母们,恨不得自己的儿女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兼顾,扎堆的学这学那。而杰克和阿里对于自己的孩子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都是自教自学,问题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他们的大儿子还考上了奥塔哥大学,也算是天赋异禀。在他们几百平米的大房子里,有四百种不同的桌游游戏,有家庭影院,有乒乓球台,有很多东西,却因为大儿子年满18岁,只能住房子以外的集装厢的房间,比我们临时雇工都要住得差很多。

新西兰第九份记忆:永不结婚的爱人。他们是从德国移民到新西兰的,男主是医生,女主是护士,在一次新西兰旅行中,他们爱上了这个地方,就在罗托鲁瓦的一个湖边买下了一块地,然后一点点建起了他们现在的房子,种起了他们的果树。我一直以为他们是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妻,偶然那天医生说,他要打破世俗常规,做永远自由身的男士,让我也不要陷入世俗的生活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保持对世界的探索,我惊讶到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因为他们已经在一起生活了整整三十年,却没有领那一纸证书。不是他们不够相爱,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不爱对方的人,也没有婚姻的束缚还能和对方生活三十年,如果不是因为爱,没有人能做到。

没有第十份记忆,就像人生没有十全十美,九在中国人的发音中,同久,久久不能怀念。对于我们来说每一份记忆都是一个经历,无论什么样的经历,都在我们的心里烙下了印记,也许有一天记忆会褪色淡化,也许还有更深刻的记忆加入进来,就像无论人生是什么样的结局,记忆是自己的,根植于内心深处的,谁也偷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