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于连为什么求死
我知道的六种说法:
1、 山东工商学院 社科部 孙维屏 《论于连之死的原因》(中国期刊网)
于连 索黑尔是法国19世纪作家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作者写了他以奋斗始而以悲剧终的短暂一生。孙维屏从于连的性格入手分析了造成于连悲剧命运的几种原因。主体:性格悲剧论。
2、作者:丰收 类别:小说散文 总点击:332 最后更新: 2005-3-25 3:24:00
《于连为什么放弃生而选择死》http://www.5937.com.cn/bookInfo/106/106320.asp
作者丰收认为于连的想与做跟他的出生和家庭背景有着种种的联系,于连的冷傲和对权力的向往和追求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而且他的心理明显还没成熟,这可能与他从小没有母爱,完全处于父兄的强权和铁拳之下的他,这对今后的于连带有病态的想法去审视世界和人交往有关。
丰收认为于连选择了死是取决与他的自恋性格,他有着一种比死还重要的东西——尊严。他近乎变态的自尊导致了最后的结局。对于他这样自尊心极强的人来说,想得到上层的承认和跻身上流社会的愿望无法实现时选择死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3、 作者:阿贝尔 《唯美的于连》
作者看过了原著和电影,他认为:于连的死是他自己选择的。于连拒绝了被拯救没因为他看清了被拯救的极限,被拯救只能对肉体生效,对于灵魂从来都是爱莫能助的,于连法庭最后的一席话,呈现了逼真的现实,也预见了现代的可能,它是绝望也是希望。
4、 作者:张鹤霖 《浅谈于连的性格与命运》http://202.113.21.169/non-cgi/65000/usr/20/20_227.doc
于连的命运是其性格的悲剧。他的性格是柔弱的又是残暴的,作者认为于连有“俄狄浦斯情结”,于连对德瑞纳夫人的投射是以其母亲的形象为原型的。他们的潜意识中存在着“俄狄浦斯情结”,从而导致“乱伦”的恐惧。于连得知德瑞纳夫人没有被自己杀死时,他先是惊喜于他所爱的人并没有死,随之担心的娶母结局将最终难免,于是,于连考虑到既然不能把德瑞纳夫人杀死,那就只好把自己杀死。他选择了死,这是他对乱伦的最后逃避。他的死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必然。
5、作者:遥望 《于连为什么选择死——谈于连的人生价值观》
作者认为:于连是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刑场的,他对死并没有什么留恋,因为他对接受了一次挑战,表现出了英雄的姿势:他却永远走不出自己,因为他时刻拿一个伟人来对照自己,鞭挞自己。但是他又是那么的缺少关爱,最终只能让灵魂归于宁静。
他选择了死,来表示着自己对于当时社会压制的反抗,他不想同流合污,他的自我价值都得以实现,名誉,地位,爱情,他都曾拥有过,但是得到这些又能怎样呢?他是自由的个体吗?不是,所以只有选择死,他才得以最终让自己从阶级的矛盾中摆脱出来,成为生活的个体。
6、 课文中的观点:于连的失败是社会,时代的因素和个人复杂的性格相作用的结果。
我比较认同的观点及原因:
我比较认同第1、4、5这三种观点。这三篇论文都提到了于连之死是因为他的性格,他的命运是其性格的悲剧!
于连不是非死不可的。从作品的情结推断,于连有不死的各种可能,其一:德瑞纳夫人并未被杀死,其二:德瑞纳夫人分别给36个陪审官写信,恳求宽恕于连。其三:于连入狱后,玛特尔动用各种上层关系解救于连。其四:于连的朋友福格也想方设法营救他。其五:只要于连公开忏悔,巴黎司法部就会恩赦于连。但是于连拒绝了这些使他免于死刑的可能,反而力求死刑。原因何在?第一篇论文认为:“对荣誉尊严的极端追求和保护是他性格的主旋律。对他来说,可怕可憎可悲的不是死,而是丧失尊严,荣誉而怯懦,屈辱地活着。生为荣誉,死为荣誉是他一切行动的动机”。诚然在《红与黑》这部小说中,司汤达把于连描写成一个自尊心极强而又有点“自恋”倾向的人,他以伟人拿破仑为榜样,幻想依靠自己的力量登上上流社会的舞台,对他来说,拥有功名财富而被人尊敬,仰视,在于连的一生中,保持尊严和荣誉是于连的第一目的和原则。他蔑视贵族而又想跻身其中,我们可以追溯于连最后选择死的精神本质:与其没有平等没有尊严地被贵族审判赦免,倒不如骄傲的有尊严的死去。此外,于连之后还应该有社会的因素,那就是:在19世纪的欧洲,于连所代表的平民阶级与贵族阶级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和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立斗争,因此他的任何抗争和努力都是徒劳的。
第四篇论文中,作者也把于连的死归结为他的性格,作者认为:“红”是于连性格中善良真诚的一面,“黑”是于连性格中愤恨的那一部分,“红”与“黑”的交战,主宰他的思想与行动,“红”与“黑”抗争注定了他悲剧性的命运。有句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于连的死是其性格的必然,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公民,幻想依靠自己的一番努力而被别人尊敬和认可,他生活历程使他的心态发生额畸变,他最后只能先择死。他的悲剧是一场典型的性格悲剧,无论他性格中近于女性的柔弱、腼腆与男性的暴戾、野心之间的瞬间转化,还有他前半生颠沛流离辛苦的追求和生命最后一刻对于死亡的平静向往,都是他性格的极端和偏执造成的必然结果。
在第五篇论文当中,作者认为:于连一直想做拿破仑式的人物,但波旁王朝的复辟把他的梦想击得粉碎,他只能通过一些不正常的手段去实现尊严与荣誉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他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冉维性格的缺陷又使他无法超出自我,当生命的天枰发生了倾斜,他必然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总而言之,这三篇论文都有一个“性格决定命运的”共同话题。于连他重视自我价值,高傲敏感,极端自尊,最终他选择了死,为了荣誉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