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魂蚀骨的131
尽管距离那个星期四的夜晚已经一个多星期了,但一幕幕仍然像胶片一样历历在目。我无法对自己不诚实,因为那就是自己经历过的快三十年的时光中,最快乐的一刻。

没有人能否认,贝多芬的op.131是所有音乐作品中最不可思议和超脱的作品。在作品中,人类思想之自由,意识之解放,体魄之强健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至于作品,非要用一个词语去描述,就是森罗万象。七个乐章似是简单的拼接,却有着内在的强烈联结,像集齐了的龙珠一样构成了整个世界。
斗胆去描述每一个乐章的话,第一乐章慢板:孤独,第二乐章快报:温馨,第三乐章快报-慢板:冥想,第四乐章行板:自由,第五乐章急板:纵情,第六乐章慢板:无力,第七乐章快板:顽强。
每一次op.131的现场都是不可错过的,因为音乐说明了一切。且不说无所不在的哲思,完成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约40分钟的乐曲,七个乐章连续演奏没有喘息,一个个巨大的艺术障碍,像雪山一样横亘在前路,令每一个挑战者生畏。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乐手,面对如此之炙热而纯真的感情,却因为工作的关系,为了完整的作品的演出,不能正视自己的情感,令人无比钦佩。

第一次op.131的现场是在2年前,一个生命历程中奇怪的阶段。不可思议的好声音上交小厅加上不可思议的好声音上海四重奏,真是难忘。散场后,妈妈问我,你觉得他们想表达什么呢?我说:人间百态。


比之第一次听,短短两年多,纵使又纵使又多了许多人生感悟。从挣脱别人,到挣脱自己,不一而足。然而此番,却出奇平静。没有因第一乐章的孤独而神伤,没有为第二乐章的温馨而感怀。正当第六乐章无力感袭来,快要淹没我的时候,末乐章三声和弦“轰”的一下集中了我。从未想过因这种方式动容,那一声不优美,不感人,光秃秃的和弦,却混杂着难以置信与死而复生的泪水。

有如受到了神谕一样,看到了平时看不见的远景,仿佛在说:喂!(ff)怕什么?走下去。
虽然贝多芬晚年早已与世界和解,我也无比认同。然而就是这一声仿佛在倔强地宣告,和解不意味着放弃,而是挣脱了思想的笼子,得以更好地体验世界。
一直想把这份体验也带给你,当我周三发现还有余票可以一起看时候,是那样的欣喜;当你拒绝我一起看时,又是那样的失落。
所以,当散场后你的身影出现在我视线中时,没有任何词汇能表达我的错愕与惊喜。抱紧你,转着圈,仿佛抱着整个世界。那种一同完成一项生命体验的满足与感慨,和一种如释重负的自如。
说实话,从纯音乐而言,两场都没能做到完美,因为这就是一个超出人类极限的作品,这是贝多芬的错。但正因为如此,每一次奋力的尝试,每一次真诚而饱满的精神交流,每一次视死如归般的义无反顾都会感染到在场的每一个人。
喜欢音乐,因为音乐从不说谎。喜悦不仅来自你那晚默默的陪伴,更因为自己最愿意付出的人得以以最完美的方式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和人类的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