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结
17年年初做了一些计划,整体来说完成了一半,详情如下: 1.读书250本(完成 ):448本,诗歌类183本(不少诗集是重读),小说类58本,艺术类133本( 摄影集为主),散文类55本,社科哲学类19本。 2.观影600部(未完成 ):看了450部,其中还有几十部短片。 3.翻译诗歌50首(完成 ):52首。 4.写诗24首(完成 ):38首。 5.练习写短篇小说(未完成 ):太懒,积累了不少素材,没动笔。 6.练习人像摄影,找人约拍(未完成):太懒,倒是出去旅行了一个月,路上拍了一堆,暂未整理。 7.尝试写影评(未完成):太懒,只想看电影,不想写。
17年比较喜欢的书:
诗歌类: 罗伯特·潘·沃伦《沃伦诗选》 尼古拉·马兹洛夫《Remnants of Another Age》 阿米亥《Yehuda Amichai:Selected Poems》 D.H.劳伦斯《鸟·兽·花》 《曼德尔施塔姆诗选》 博尔赫斯《深沉的玫瑰》 波普拉夫斯基《波普拉夫斯基诗选》 维克多·谢阁兰《碑》 《里尔克诗全集》 伊夫·博纳富瓦《杜弗的动与静》 菲利普·拉金《高窗》 《阿赫玛托娃事全集》(第三卷) 《史蒂文斯诗集》(二十世纪外国大诗人丛书) 《狄兰·托马斯诗集》(二十世纪外国大诗人丛书) 杨键《暮晚》 朱朱《野长城》
小说类: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斯沃瓦米尔·姆罗热克《大象》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隐秘的幸福》 谷崎润一郎《春琴抄》 川端康成《千只鹤》 伊斯梅尔·卡达莱《长城》 白先勇《台北人》 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 詹姆斯·伍德《最接近生活的事物》 中岛敦《山月记》 胡里奥·科塔萨尔《万火归一》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阅读指南》 袁哲生《寂寞的游戏》 胡迁《大裂》
摄影类: Alex Webb《The Suffering of Light》《Istanbul : City of a Hundred Names》《La Calle : Photographs from Mexico》 Henri Cartier-Bresson 《The Man, The Image & The World: A Retrospective》 秋山亮二《你好小朋友》 《荒野之歌: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精选》 阮义忠《人与土地》 中平卓马《决斗写真论》 荒木经惟《Tokyo Lucky Hole》 细江英公《Ba-ra-kei》(蔷薇刑) 植田正治《植田正治小传记》 约翰·萨考夫斯基《尤金·阿杰》 维姆·文德斯《一次:图片和故事》 川岛小鸟《未来ちゃん》 肖全《我们这一代》 张克纯《北流活活》 任曙林《昨天的青春:八十年代中学生》 王福春《火车上的中国人》
散文类: 赖瑞和《杜甫的五城》 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 《梵高手稿:梵高书信、画作、珍贵手稿》 《卡夫卡随笔集》 清少纳言《枕草子》 亨利·米肖《厄瓜多尔》 J.A.贝克《游隼》 陈嘉映《旅行人信札》 《乔伊斯书信集》 沈从文《从文自传》 黑泽明《蛤蟆的油》 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社科类: 费孝通《生育制度》 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 《斯宾诺莎书信集》 罗兰·巴特《恋人絮语》
17年比较喜欢的电影: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旅程挽歌》 阿涅斯·瓦尔达《拾穗人》《脸庞,村庄》 李沧东《薄荷糖》《绿洲》 赫尔佐格《陆上行舟》 今村昌平《楢山节考》《鳗鱼》 安德烈·萨金塞夫《回归》 洪尚秀《生活的发现》《之后》 伯格曼《婚姻生活》 小栗康平《泥之河》 成濑巳喜男《浮云》《乱云》 冈本喜八《大菩萨岭》 谢晋《芙蓉镇》 雷德利·斯科特《银翼杀手》
贝拉·塔尔《都灵之马》 小林正树《夺命剑》 莫森·玛克玛尔巴夫《万籁俱寂》 侯麦《绿光》 萨姆·门德斯《美国丽人》 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 吉姆·贾木许《帕特森》 弗郎索瓦·欧容《弗兰兹》 加斯顿·杜帕拉特《杰出公民》 米娅·汉森-洛夫《将来的事》 许秦豪《八月照相馆》 山下敦弘《苦役列车》 顾长卫《孔雀》 路学长《长大成人》 吴念真《多桑》 陈果《香港制造》 黄惠侦《日常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