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精英们在鼓捣金融产品时,中国已经崛起
作者:Pansesus
在美国陷入亚洲“反恐”战争泥潭之时,两个更大的挑战已经来到美国人身边,并且均在2008年展露峥嵘。
首先是美国经济受政治的影响再度不振。

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为了稳增长,美国政府大力推动房地产业,房地产泡沫随之迅速增大。自里根时代起就逐步逃脱政府有效监管的金融业,创造出的各色不受监督的金融衍生产品,在2007年到2008年房地产泡沫破裂时,大大增强了这轮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冲击。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自1929年华尔街股灾以来最大的经济萧条期。

直至今天,美国经济一直维持低迷状态,失业率高企,贫富分化严重。
与1929年美国大萧条后罗斯福上台,两党同仇敌忾,共度难关的局面不同,2008年的美国国会充斥着无休止的党争。二战后婴儿潮时代出生的这批议员,生于美国经济最繁荣的时期,缺乏危机感和治理国家的责任感,完全沦为利益集团用来在国会里互相攻讦的工具。

经济状况不佳,政府赤字高企,国会却因为党争迟迟不能通过每年的预算,最后达成的结论就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的主张砍预算……不断地砍预算……与政府治国职能没有直接关系的科研经费首当其冲遭到缩减,严重干扰了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

另一个让美国人头疼不已的事件是中国的崛起。当美国的精英部队被扔到阿富汗鸟不生蛋的山区充当治安队的时候,当麻省理工的毕业生悉数投入金融界鼓捣金融产品数学模型时,中国人正忙着借加入WTO和全球化的东风挣钱,完成国家的工业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开局着实震撼了美国观众一把,随后中国经济总量便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老二。无论谁做到老二这个位置上,当惯了老大的美国都非常不高兴。
但今时不同往日,美国国内对如何应付中国的崛起非常纠结。美国可以对没有多少经济联系的苏联进行经济技术封锁,展开军备竞赛,也可以对驻有美军的卫星国日本在政经各方面不断敲打。
中国既非美国的仆从,同美国商界在全球的利益又息息相关,而且美国国民对战争的厌烦感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这些原因造成美国只能将中国视作战略上的对手,而非全面对抗的敌国。美国政府一再宣传中国威胁论,声称要“重返亚洲”,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没钱搞,也没有意愿来进行,最多是让小弟们在中国周边闹一通,希冀可以作为偏心的仲裁者维持自己在西太平洋的影响力。

上期回顾:《历史科学之父:修昔底德和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下期预告:《美国很纠结:中国崛起 世界科技精英多了一个新归宿》
(责任编辑: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