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水烟-从明代驰名到现在
![]() |
当中华文明在秦砖汉瓦、古玉青瓷中定格下辉煌的瞬间时,也在羊皮筏子、道情皮影的绵延传承中诠释着不老的传奇。与物质文化相比,非物质文化的制作、表演过程是靠一代一代人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其流传和保存更加脆弱……
在甘肃省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中,兰州的刻葫芦、羊皮筏子、水烟名列其中。它们是金城独有的文化产品,它们的制作流传过程,记录了金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浓缩了古城的文化情怀。在物质飞速发展的今天,让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一起走近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感悟刻葫芦里的方寸人生、体会羊皮筏子上的波涛翻滚、品味水烟的曾经繁华……
“黄铜船儿弯管杆,水藏肚里锅有烟,点火一吸咕噜响,韭叶芸香孔明传”,一首民间小诗,道尽水烟的吸食特点和来历。自明代以来,兰州水烟就以丝、色、味三绝闻名遐迩,被列为朝廷贡品,享有“兰州水烟誉天下”的盛名,如今,风行400多年的兰州水烟逐渐走向式微,但仍然是驰名天下的上品。
探访最后的水烟作坊
出了兰州城,穿过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汽车在蜿蜒的马路上前行数十里后,就到了烟田,水烟生产是季节性的,一般是10月开始生产,到来年5月停工,我们来得不巧,正赶上停产时期。如果是在生产时节,这里满眼尽是翠生生的绿,场院里堆放的是绿烟叶,工房里层层叠叠错齿码放的水烟块也像绿豆糕一样青翠欲滴,香气扑鼻。
厂房的柱子和房梁黝黑,斑斑驳驳的印迹显出年代的久远。就在这间房子里,原料变为成品,烟叶被“推”成烟块。工人们两人一组,“上手”和“下手”共同使用一种特别的推刨推烟,上手推,下手拉,配合操作。他们全靠手上掌握技术,随时观察烟丝的均匀程度,掌握烟方的厚薄轻重,并将烟丝分底分面,装入特别的烟匣内。下手再将装好的烟匣扎紧,压成小方块,用刀切齐,取出垒在烟盘上。
独特工艺惟此一品
说起水烟的渊源,可有一段历史故事。《三国演义》记载,诸葛亮行军到了现在的云南省西洱河山区时,士兵因受瘴气发生了瘟疫,无药治愈。后来巧遇隐士孟节献上“韭叶芸香”,将士口含一片,不久瘴气全消,诸葛亮便将其一路带回。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时,此烟草辗转传入甘肃,并广泛种植于兰州、榆中、皋兰等地。
兰州背山临河,多淡栗色粉砂质土壤,肥土层深厚,含有丰富的石灰质和钾元素,十分有利于烟草的生长。在年长日久的岁月里,当地农民通过简易工具,舂制烟渣,继而加工成烟丝,后来为适应运输、保管、销售的便利,逐渐由散烟丝改制成烟块。因为吸食的烟管中有注水过滤装置,故名水烟。清朝人黄钧宰的《金壶七墨》记载“乾隆中兰州特产烟种,范铜为管,贮水而吸,谓之水烟”。《本草纲目拾遗》有云:“水烟真者出兰州”。上海《申报》在1948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甘肃水烟产地中心在兰州,烟叶最佳”。
兰州水烟因配方之独特,加工之精细,烟中惟此一品,这也成为水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上乘的烟叶品质,绝无仅有的配方及工艺,形成了水烟独特的功能。兰州水烟有绿、黄两种颜色,分别加工制成青烟和黄烟,做工精细,色泽清亮。水烟东出潼关后,由于空气变湿,烟味也变得更加醇厚芳香,成为地气潮湿、瘴气弥漫的阴湿山区和低洼湿地的消瘴“神药”。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慢慢地纸烟(香烟)来了,水烟就不成了。抽水烟太烦琐,现在就是南方的一些渔民还在抽,潮湿,解瘴气的。”在小时候,曾见过父辈们捏着长长的烟杆,“咕噜咕噜”抽水烟。兰州水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代名词,永远定格在繁华落尽之后的沧桑之中,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腾云烟具兰州水烟专卖 微信号:18293159898 网店地址:店铺号:8527356直接告诉客服“要看看兰州水烟”多种规格,多种款式。 网站:www.lolitat.com选“兰州水烟”分类,联系QQ616241512“腾云烟具”。 曾胖点评:兰州水烟堪称甘肃的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兰州水烟比不过纸烟只是一说,主要是90年代水烟厂改私营后,涌现出大量的水烟作坊,互相间恶性竞争,竞相压价,品质不能保证,从而导致水烟越做越不好,加上甘肃人注重“卖”,而不是创品牌,做优质。(打个比方吧,都想摘果子,没有人想把树侍候好,从而果子越来越少,大家都没得摘了)。这才是著名兰州水烟衰落的原因,就如同现在正在衰落的夜光杯一样。 以上说法只是曾胖一家之言,如有人反驳,不胜荣幸!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