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
有没有在生活中的某个瞬间,被身边的孩子打动?小小的人儿, 脸上总是挂着一抹笑,像朝阳,照得人心里暖暖的。他们随手捡起一片树叶都能摆弄半天,一脸的呆萌样,沉醉其间,不能自拔。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总会心生感叹,愿今生能像孩子这样永远无忧无虑,活得没心没肺。
可是,他们真的如我们所见的那般快乐吗?你知道他们小小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担忧些什么吗?很多人大概会说,现在的孩子除了担心学习成绩,还能担心什么?是的,以前我也一直这么想。就在上个星期,因为一个孩子的周记,我突发奇想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我让学生都写写自己的烦恼。写的时候,我只是告诉他们,如实写就是了,不需要讲究文采。
收上来,我一张一张地翻看,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的心沉入谷底,揪成了一把,已经没有看下去的勇气了。几乎每个孩子的烦恼都跟父母有关。一大半的孩子写道,父母关系不好,经常会为一点小事吵架,甚至是打架,担心父母会离婚。他们为此,纠结、痛苦,但又无能为力。那一刻,突然发现,原来看似无忧无虑的孩子,内心竟然装了这么多他们本不应该承担的东西。
有孩子说,爸爸妈妈经常会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每次鼓足勇气去劝的时候,都会被呵斥一顿。于是,只能躲在被子里偷偷哭,边哭边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惹了父母生气。
有孩子说,爸爸经常去外地出差。回来了,对自己,对妈妈都是各种不满,百般挑剔,一言不合就摔盘子摔碗。自己既盼着爸爸回来,又害怕他回来。
有孩子说,妈妈总是在抱怨爸爸没有本事,挣不来钱,经常吵着吵着就开始闹离婚。爸爸经常吵完摔门而去,留下妈妈坐那哭。
有孩子说,我每天上课的时候都提心吊胆的,特别害怕父母离婚会抛弃自己。担心放学回家,爸爸妈妈都不见了,留下自己没人管......
有孩子说,我只希望我们家能像别人家一样,能多一些欢笑声。
有孩子说,希望爸爸不要再把家当旅馆,想回来就回来,想走就走。
有孩子说,写完,我的心终于轻松了一大截。
有孩子写,老师请原谅,我实在写不下去了,回忆太痛苦了。
有孩子说,其实在他们看来无法解开的事,在我眼里都是那么的小,只要他们之间能多替对方想一想,就可以化解,但他们却选择争吵。
看完,除了痛心,还有心疼。小小年纪,活得沉甸甸的。
是啊,就像有孩子写的那样,父母吵架的原因,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孩子都能看透的事情,家长却在迷中不自知。
我们家长总在说,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可是,学习是为了什么?不也是为了生活吗?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家庭,纵然他们成绩再好,可是因为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了父母的相处模式,他们日后在和自己的另一半相处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复制当年父母相处的模式。一遇到问题会不由自主地“扛起枪”,对着身边最亲近的人狂轰滥炸。他们在学业上再有成就,也未必能过上父母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的感情基础是在童年形成的。如果小时候爸爸妈妈给了我们足够的爱与安全感,我们就会在潜意识中将爸爸妈妈当作爱情的原型,并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如果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很少,我们一样也容易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只是在潜意识里,我们总是试图去改造另一半,想把他们变成我们理想中的父母。可是恋人不是父母,最终日子也会过得一团糟。
作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家庭和睦,父母相爱。
有一次,韦宝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妈妈,你找了爸爸,真的是找对人了啊。这话让我心里一惊。(这他都看出来了啊?)随后,我故作镇静地问,难道他找我没有找对?他说我是说,你们俩在一起很幸福。我趁机问韦宝,你将来想找个什么样的人当老婆?韦宝脱口而出,我就想找个你这样的。我和宝爹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事后,宝爹说,你看到了吗?都说了要你为模板,以后你要注意你自己的言行。是啊,那一瞬间我觉得责任重大。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他们只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却不知道他们像一个随时拿着纸笔的史官,把父母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暗暗记下来,不知不觉学会了父母相处的模式。我和宝爹都是家庭观念比较重的人,只要有时间,都会陪着孩子。以至于有一次我问韦宝将来会不会养狗?他说不会啦,我下班还要陪我宝宝,哪有时间养狗呢?看,这就是家庭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关系和谐的家庭,孩子记下的是父母相处过程中一个个暖心的画面。战火不断,父母关系恶劣的家庭,孩子记下的是父母唇枪舌战时五官扭曲的一幕。希望孩子未来幸福的最好方式,就是夫妻相爱,通过家庭把爱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内心富足,有能力去爱自己,去爱周围的人。
有个朋友结婚不久,就问我为什么结婚后的生活和想像中的不一样,为什么我们总是吵架?我问她,你小时候爸妈的关系怎样?她说他们经常也会为一些小事吵架。我说那答案就在这儿了,你从小看到的夫妻相处的模式就是这样的,你不知道在此之外,夫妻还能够和颜悦色,不动一刀一枪就能和平共处。
我和宝爹很少会发生争吵。每次剑拔弩张之时,总会有一个人识趣地后退一步,所有的怒气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因为我们清楚,吵完,日子还是要继续,那又何苦窝里斗,彼此伤害呢?更何况,这世上的事,无所谓对错,无非是彼此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罢了。换个角度,一切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有时我俩为一些事情争论的声音稍微大一点,韦宝就误以为我俩在吵架。他总会蹭到宝爹旁边说小声说,爸爸,你就不能让着点儿吗?宝爹故意说,为什么让我让她啊。韦宝说,因为你大一些啊,你就不怕把妈妈惹生气,不给我们做饭了,我们吃啥?这时,我总会在一旁心里暗喜,眼见着宝爹偃旗息鼓。
我们一家三口晚饭后会一起去散步。经常我和宝爹手拉着手在前面走,韦宝总会追上我们,挤在中间,让我俩牵着他的手,说我喜欢我们三个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这样我会觉得很幸福。每次听到他这样说,我都会把他的小手攥得紧紧的。是啊,对孩子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的。
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如果夫妻关系和谐,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会获得极大的安全感,会接受到父母传递的爱。他们内心充满爱,就懂得怎样去爱周围的人。
爱孩子,就请先爱你的另一半吧,让爱在家庭里流淌,传递下去。
可是,他们真的如我们所见的那般快乐吗?你知道他们小小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担忧些什么吗?很多人大概会说,现在的孩子除了担心学习成绩,还能担心什么?是的,以前我也一直这么想。就在上个星期,因为一个孩子的周记,我突发奇想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我让学生都写写自己的烦恼。写的时候,我只是告诉他们,如实写就是了,不需要讲究文采。
收上来,我一张一张地翻看,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的心沉入谷底,揪成了一把,已经没有看下去的勇气了。几乎每个孩子的烦恼都跟父母有关。一大半的孩子写道,父母关系不好,经常会为一点小事吵架,甚至是打架,担心父母会离婚。他们为此,纠结、痛苦,但又无能为力。那一刻,突然发现,原来看似无忧无虑的孩子,内心竟然装了这么多他们本不应该承担的东西。
有孩子说,爸爸妈妈经常会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每次鼓足勇气去劝的时候,都会被呵斥一顿。于是,只能躲在被子里偷偷哭,边哭边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惹了父母生气。
有孩子说,爸爸经常去外地出差。回来了,对自己,对妈妈都是各种不满,百般挑剔,一言不合就摔盘子摔碗。自己既盼着爸爸回来,又害怕他回来。
有孩子说,妈妈总是在抱怨爸爸没有本事,挣不来钱,经常吵着吵着就开始闹离婚。爸爸经常吵完摔门而去,留下妈妈坐那哭。
有孩子说,我每天上课的时候都提心吊胆的,特别害怕父母离婚会抛弃自己。担心放学回家,爸爸妈妈都不见了,留下自己没人管......
有孩子说,我只希望我们家能像别人家一样,能多一些欢笑声。
有孩子说,希望爸爸不要再把家当旅馆,想回来就回来,想走就走。
有孩子说,写完,我的心终于轻松了一大截。
有孩子写,老师请原谅,我实在写不下去了,回忆太痛苦了。
有孩子说,其实在他们看来无法解开的事,在我眼里都是那么的小,只要他们之间能多替对方想一想,就可以化解,但他们却选择争吵。
看完,除了痛心,还有心疼。小小年纪,活得沉甸甸的。
是啊,就像有孩子写的那样,父母吵架的原因,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孩子都能看透的事情,家长却在迷中不自知。
我们家长总在说,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可是,学习是为了什么?不也是为了生活吗?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家庭,纵然他们成绩再好,可是因为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了父母的相处模式,他们日后在和自己的另一半相处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复制当年父母相处的模式。一遇到问题会不由自主地“扛起枪”,对着身边最亲近的人狂轰滥炸。他们在学业上再有成就,也未必能过上父母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的感情基础是在童年形成的。如果小时候爸爸妈妈给了我们足够的爱与安全感,我们就会在潜意识中将爸爸妈妈当作爱情的原型,并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如果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很少,我们一样也容易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只是在潜意识里,我们总是试图去改造另一半,想把他们变成我们理想中的父母。可是恋人不是父母,最终日子也会过得一团糟。
作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家庭和睦,父母相爱。
有一次,韦宝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妈妈,你找了爸爸,真的是找对人了啊。这话让我心里一惊。(这他都看出来了啊?)随后,我故作镇静地问,难道他找我没有找对?他说我是说,你们俩在一起很幸福。我趁机问韦宝,你将来想找个什么样的人当老婆?韦宝脱口而出,我就想找个你这样的。我和宝爹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事后,宝爹说,你看到了吗?都说了要你为模板,以后你要注意你自己的言行。是啊,那一瞬间我觉得责任重大。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他们只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却不知道他们像一个随时拿着纸笔的史官,把父母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暗暗记下来,不知不觉学会了父母相处的模式。我和宝爹都是家庭观念比较重的人,只要有时间,都会陪着孩子。以至于有一次我问韦宝将来会不会养狗?他说不会啦,我下班还要陪我宝宝,哪有时间养狗呢?看,这就是家庭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关系和谐的家庭,孩子记下的是父母相处过程中一个个暖心的画面。战火不断,父母关系恶劣的家庭,孩子记下的是父母唇枪舌战时五官扭曲的一幕。希望孩子未来幸福的最好方式,就是夫妻相爱,通过家庭把爱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内心富足,有能力去爱自己,去爱周围的人。
有个朋友结婚不久,就问我为什么结婚后的生活和想像中的不一样,为什么我们总是吵架?我问她,你小时候爸妈的关系怎样?她说他们经常也会为一些小事吵架。我说那答案就在这儿了,你从小看到的夫妻相处的模式就是这样的,你不知道在此之外,夫妻还能够和颜悦色,不动一刀一枪就能和平共处。
我和宝爹很少会发生争吵。每次剑拔弩张之时,总会有一个人识趣地后退一步,所有的怒气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因为我们清楚,吵完,日子还是要继续,那又何苦窝里斗,彼此伤害呢?更何况,这世上的事,无所谓对错,无非是彼此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罢了。换个角度,一切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有时我俩为一些事情争论的声音稍微大一点,韦宝就误以为我俩在吵架。他总会蹭到宝爹旁边说小声说,爸爸,你就不能让着点儿吗?宝爹故意说,为什么让我让她啊。韦宝说,因为你大一些啊,你就不怕把妈妈惹生气,不给我们做饭了,我们吃啥?这时,我总会在一旁心里暗喜,眼见着宝爹偃旗息鼓。
我们一家三口晚饭后会一起去散步。经常我和宝爹手拉着手在前面走,韦宝总会追上我们,挤在中间,让我俩牵着他的手,说我喜欢我们三个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这样我会觉得很幸福。每次听到他这样说,我都会把他的小手攥得紧紧的。是啊,对孩子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的。
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如果夫妻关系和谐,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会获得极大的安全感,会接受到父母传递的爱。他们内心充满爱,就懂得怎样去爱周围的人。
爱孩子,就请先爱你的另一半吧,让爱在家庭里流淌,传递下去。
-
尘埃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1 22: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