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文艺吃法70:雷公栗
夜炉书倦,每欲煨栗,必虑其烧毡之患。一日马北鄽[chán]逢辰曰:“只用一栗醮油,一栗蘸水,置铁铫内,以四十七栗密覆其上,用炭火燃之,候雷声为度。”偶一日同饮,试之果然,且胜于砂炒者,虽不及数,亦可矣。(《山家清供•雷公栗》)
乾隆年间有位户部主事叫郝懿行,官小若芝麻,却是鼎鼎有名的大学者。他曾记录北京街头糖炒栗子的情景:商铺门外支一口大铁锅,一人烧火,一人坐在很高的木凳上,握长柄铁勺频频搅动,使锅内粗砂中的栗子均匀受热。2018年的合肥街头仍然能见到类似情景。
林洪的“雷公栗”有点像糖炒栗子的雏形。此法主要用于临时解馋。古代文人灯下读书作文,有此物相伴,约等于今天的香烟吧?陆游说“地炉芋栗夜燔煨”,可见他们简陋房屋里的烟气与香气袅绕,不亚于鲁迅的书房。有一首清代竹枝词单道糖炒栗子的诱惑——
街头炒栗一灯明,榾拙烟消火焰生。
八个大钱称四两,未尝滋味早闻声。
——这是起早带晚地炒栗子啊!可见当时市场需求量之大。栗子有个重大缺点:不易保存。所以,抓紧处理它是当务之急。即便炒熟,也要数日内吃掉。
作为老少咸宜、贵贱皆爱的食品,栗子在中国文化中存在数千年了。《论语》中宰我回答哀公关于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啥木料时说:夏朝用松,商朝用柏,周朝用栗树。显然孔子那会儿的栗树作为木材也很显贵。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说,西汉有一种富人,只不过拥有千棵栗子树,风光犹如千户侯。可见其时的栗子作为商品已经广为流通,能迅速变现为金钱。
栗子既是零食,也是药材。现代人比较看重其补肾功效,古人更将其与人参、黄芪、当归等相提并论。辽朝皇帝曾在北京专设栗园司,派宦官负责生产栗子。今人在北京普艺寺遗址附近发现十多棵古代栗子树,疑似辽代皇家遗产。皇帝应该不会缺少任何食品,专门种植栗子为己所用,是否有特别目的?比如补肾。且让我们坏笑一声:呵呵。
乾隆皇帝也喜欢吃糖炒栗子。有一年深秋他去河北易县祭奠老爸雍正,经过良乡。当地知县用一桌本土特产招待乾隆,其中有糖炒栗子。皇帝吃了一盘,诗兴大发——
堆盘陈玉几,献岁同春椒。
何须学高士,围炉等魁烧。
北洋时期,京城有很多知名店铺将栗子炒出了艺术性,连袁世凯都慕其名。他曾派人购买“通三益”的糖炒栗子,讨好自己的五姨太杨氏。
从古至今,栗子的吃法似不多。有一道民间名菜叫板栗烧鸡,我却不太喜欢。原因是鸡的鲜美搅扰了栗子之香甜。应该分开,让栗子独立寒秋。古人赞颂易县的栗子说:紫烂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这种味道真不需要添加多少配料,一如美女脸上真不需要擦太多粉。
苏辙有《次韵王适食茅栗》诗,提及“山栗满篮兼白黑”。注意,此处茅栗就是山栗吗?我童年记忆中的茅栗或毛栗,只有花生米大小,通常是煮熟了剥食,香甜有甚于大板栗。今天市场上仍然能看见茅栗,但不知是不是山里野生的那种,因为味道似乎与我童年记忆差距较大。在食物层面,我常常落入厚古薄今的俗套。请茅栗宽恕。你们必定坚贞。是我和时代变了。
![]() |
感谢pixabay美图 |
乾隆年间有位户部主事叫郝懿行,官小若芝麻,却是鼎鼎有名的大学者。他曾记录北京街头糖炒栗子的情景:商铺门外支一口大铁锅,一人烧火,一人坐在很高的木凳上,握长柄铁勺频频搅动,使锅内粗砂中的栗子均匀受热。2018年的合肥街头仍然能见到类似情景。
林洪的“雷公栗”有点像糖炒栗子的雏形。此法主要用于临时解馋。古代文人灯下读书作文,有此物相伴,约等于今天的香烟吧?陆游说“地炉芋栗夜燔煨”,可见他们简陋房屋里的烟气与香气袅绕,不亚于鲁迅的书房。有一首清代竹枝词单道糖炒栗子的诱惑——
街头炒栗一灯明,榾拙烟消火焰生。
八个大钱称四两,未尝滋味早闻声。
——这是起早带晚地炒栗子啊!可见当时市场需求量之大。栗子有个重大缺点:不易保存。所以,抓紧处理它是当务之急。即便炒熟,也要数日内吃掉。
![]() |
感谢pixabay美图 |
作为老少咸宜、贵贱皆爱的食品,栗子在中国文化中存在数千年了。《论语》中宰我回答哀公关于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啥木料时说:夏朝用松,商朝用柏,周朝用栗树。显然孔子那会儿的栗树作为木材也很显贵。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说,西汉有一种富人,只不过拥有千棵栗子树,风光犹如千户侯。可见其时的栗子作为商品已经广为流通,能迅速变现为金钱。
栗子既是零食,也是药材。现代人比较看重其补肾功效,古人更将其与人参、黄芪、当归等相提并论。辽朝皇帝曾在北京专设栗园司,派宦官负责生产栗子。今人在北京普艺寺遗址附近发现十多棵古代栗子树,疑似辽代皇家遗产。皇帝应该不会缺少任何食品,专门种植栗子为己所用,是否有特别目的?比如补肾。且让我们坏笑一声:呵呵。
乾隆皇帝也喜欢吃糖炒栗子。有一年深秋他去河北易县祭奠老爸雍正,经过良乡。当地知县用一桌本土特产招待乾隆,其中有糖炒栗子。皇帝吃了一盘,诗兴大发——
堆盘陈玉几,献岁同春椒。
何须学高士,围炉等魁烧。
北洋时期,京城有很多知名店铺将栗子炒出了艺术性,连袁世凯都慕其名。他曾派人购买“通三益”的糖炒栗子,讨好自己的五姨太杨氏。
![]() |
感谢pixabay美图 |
从古至今,栗子的吃法似不多。有一道民间名菜叫板栗烧鸡,我却不太喜欢。原因是鸡的鲜美搅扰了栗子之香甜。应该分开,让栗子独立寒秋。古人赞颂易县的栗子说:紫烂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这种味道真不需要添加多少配料,一如美女脸上真不需要擦太多粉。
苏辙有《次韵王适食茅栗》诗,提及“山栗满篮兼白黑”。注意,此处茅栗就是山栗吗?我童年记忆中的茅栗或毛栗,只有花生米大小,通常是煮熟了剥食,香甜有甚于大板栗。今天市场上仍然能看见茅栗,但不知是不是山里野生的那种,因为味道似乎与我童年记忆差距较大。在食物层面,我常常落入厚古薄今的俗套。请茅栗宽恕。你们必定坚贞。是我和时代变了。
-
山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05 19: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