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三千院,月映百川寒。

终于开始提笔写这篇文章,带着夏季的燥热和蝉鸣,秋日的晴空和暖阳。时节又流转到了会下雪的冬日,却迎来了南方冬季独特的雨。风吹来淡淡橘子皮的气息,路边倒地的单车,下班回家步履不停的人群,滴答着雨水的枝叶。在一个冬季的寒夜,透过一个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像是千万个镜头中一个。
以往总是想在一个寒夜喝口热酒。辛辣下肚,窗外雪或是未雪都不是那么重要了。今年想到这出,早早买来酒,夜还未寒酒先饮尽了。现在想来什么"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过是馋酒的由头罢了。
今天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说到"冬季忧郁症"——季节性情绪失调(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或SAD)。大多数SAD患者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健康,但冬季会情绪沮丧,无法起床做事。
冬季确实使人变得迟缓笨拙,却异常清醒。回想这些年的冬天,我都在哪里,做了些什么?
15年的冬天我在杭州。因着一些原因,经常穿梭在凤凰山脚下。清早,坐一段很长的公交抵达。穿过雾气浓重的山边马路,风扫起脚边的落叶。傍晚在附近的小店,吃一碗微辣的砂锅。在寒夜,就着橙黄的灯光,抬头看摇摇欲坠的叶子。
也曾和同伴晚凌晨十一点来到西湖。集贤亭边,人去亭空,只留阵阵湖风,几片残荷。寒夜的西湖,如同美人的黑纱,在风中浮动。走到亭边,湖水拍打石板,在昏黄的灯光里,看到水和石的交接处,一明一暗,一进一退,渐渐感觉整个湖面在滚动,接着天地都在暗涌翻腾。周围慢慢地寂静了,仿佛天地间只有我与友人,相携相依,长长久久。而如今,天各一方,也相信她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同时感谢她彼时对我的照顾。
16年的冬天我在台湾,冬季的宝岛没有了夏日的喧哗和热闹。九份冷冰冰的雨中小巷,游人交织,举步维艰。从远处看花花绿绿的雨伞连成了一道彩虹。小镇没有了往日的乖巧与温情,在淅沥沥的雨水中变成了一个难以讨好的喵小姐。在高处的茶室盘膝而坐,看雨中瑟瑟发抖的小镇,在寒风里摇动,时不时发出几声祈求抚摸的呜咽。
这一年的台湾之行,不同于第一次去台湾的兴奋和好奇。大部分的时间再玩一款叫做《倩女幽魂》的手游。 现在想来那时游戏里的场景也变成了冬天,十分应景。还加入了帮会,等待每周四(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晚上的帮战。彼时我深藏功无名,独来独往,活脱脱的把一个网络游戏完成了一个单机游戏。如今忆起也不经让人莞尔一笑。
17年的冬天我在新疆,中哈边境,云层厚重,漫天大雪。所谓:“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因着一些原因,要乘四五个小时的汽车,天地一色,由于雪地对日光的反射,一些司机会产生雪盲症。更严重的会被强烈的风吹雪所困。风吹雪,一个很美的名字,却是一件不美丽的事。强劲的狂风带着沙石般的雪粒,让车辆难以前行,更不用说行人。我曾亲眼看见,装有雪地胎的轿车左右漂移似得滑下路基。同样是雪,对一些人来说是盼望,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绝望。

18年的冬天我在上海,过几天还要去一趟日本。大多数的时间,在一家公司工作。经历着一群人的奋斗,为共同的目标努力。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生活,在命运的手里也显现了。
今天是十二节气的小寒,也是公元新年里的第一个节气。全国大多数的城市下了雪,有人说:“下雪之后的神州,更像神州了。”
如今开公众号,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希望有人喜欢自己的文字,从文字这条路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被认可,被欣赏,被发现,都是不可缺少的理由和动力。心中有一团火,希望它能够燃烧,能够殆尽。但同时又觉得不只这些。其实,对我而言,写作本身就是奖赏。通过写作,把记忆的碎片放在灯光下,一个个端详,直到原本模糊的变得清晰,再把它们粘黏起来,拼出一幅不在相同却无限接近的画卷。
在今天这个天寒心暖的日子,找一个角落把自己的文字安放起来。像是一个抽屉,想起的时候,随手翻阅,不忘岁月,也算是一个好的缘起。那么祝好,顺颂冬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