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的历史和营养保健
白菜起源于我国。古时称“菘”。《六书故》载:“菘,息躬切,冬菜也。其茎叶中白,因谓之菜。”古人形容菜之美者,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白菜在洛阳和北方有悠久的种植史。过去,到了冬季,天寒地冻,百叶凋零,是菜的淡季,大白菜成为主要菜蔬。况且北方冬季的大白菜,一棵白菜重十余斤,叶叶紧裹成球形,切开后,雪白水嫩,观之可爱,可炒、烩、汆(cuān)、烧,被誉为“菜中王”。
在唐代时,菘菜已遍种于洛阳民间。食疗家孟诜居住在龙门南溪,他在这里种植了大量菘菜,并在《食疗本草》中记述:“菘菜,治消渴,和羊肉甚美。其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气治嗽。”在龙门石窟药方洞,有用菘菜治病的单方。
文人雅士自诩高洁,认为吃盘油闷笋,喝碗白菜汤,不但胃肠舒适,味道也不错。韩愈有诗曰:“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后,韩愈因避谤毁,求为分司东都,移官洛阳,又因“日与宦者为敌”,降职河南(洛阳)县令;其间,孟郊、卢仝(tóng)等人居于洛阳,与韩愈联合形成“韩孟诗派”。
有一年冬天,大雪飘飘,孟郊、卢仝来访,韩愈把储藏的白菜细细切丝慢炖,加汤慢炖,满满一碗好像烩银丝,配上屋外新挖出的冬笋。众人品菘尝笋,煮酒论诗,韩愈赞白菜赛过牛肚,冬笋胜过嫩马蹄的味道,众人也有诗唱和,成了一段千秋佳话。
古人把菘菜当作一种美味,经常写诗赞之,唐代洛阳诗人刘禹锡诗云:“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他把未能吃到晚秋的菘菜当作一种遗憾。苏东坡有诗云:“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蟠。”他把大白菜比作羊羔和熊掌。大白菜经风霜历雪雨,从遥远的古代一路走来,博得众人喜爱。
不是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大白菜的营养成分很丰富,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粗纤维以及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祖国医学认为,白菜性味甘平,有清热除烦、解渴利尿、通利肠胃的功效,经常吃白菜可防止维生素C缺乏症、即坏血病。白菜种类很多:北方的大白菜有山东胶州大白菜、北京青白、天津绿、东北大矮白菜、山西阳城的大毛边等;南方的品种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都是优良品种。
白菜中含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C、钙、铁、磷,白菜中微量元素锌的含量也是非常高的。中医认为白菜其性微寒无毒,经常食用具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之功效。[4]
白菜也含有丰富的粗纤维,不但可以起到润肠的作用,还有促进排毒的作用,可以刺激肠胃蠕动,促进大便的排放,可以有改善消化不好的人。经常吃一些白菜,还可以起到预防肠癌的良好作用。
经常吃白菜还可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白菜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他们能帮助分解同乳腺癌的联系的雄激素。美国纽约激素研究学家也表明常吃白菜,可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吃白菜能补钙。大白菜含有丰盛的钙,每克中含钙毫克。一杯熟的大白菜汁能够供给几乎与一杯牛奶一样多的钙。有的人不爱好喝牛奶,可以通过食用足量的大白菜来获得很多的钙。吃白菜养颜护肤。大白菜含水量很高,而热量很低。冬季空气干燥,寒风对人的皮肤损害很大,白菜中含有丰盛的维生素c、e,多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护肤和养颜后果。
吃白菜可防癌。美国纽约激素研讨所的科学家发明,中国和日本妇女乳腺癌率之所以比西方妇女低得多,是由于她们常吃白菜的缘故。白菜中有一些微量元素,它们能辅助分解同乳腺癌相接洽的雌激素。白菜中还含有微量的钼,可克制人体内亚硝酸胺的生成,起到必定的防癌作用.吃白菜润肠通便。白菜富含膳食纤维,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容易上火的人,多吃大白菜有清火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