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之狐
1.
他去南方寻找祖坟,在此之前,他从未去过那里。时节正赶上清明,从咸阳到洛阳,道路两边是石岩,黄土山,过了洛阳之后,平原开阔,连天的油菜花波浪一浪接过一浪。他在路边憩息,过客问他:“你要去哪里?”他说:“我奉父命去寻访祖灵。”
“祖灵在哪里?”
“大禹的会稽山上。”
“会稽离这里还有两条大河。”穿当地衣服的过客犹豫的手指着向南的方向。他顺着他银闪闪的指甲望过去,望见渐渐升起的昏黄星辰。
一个月后他身无分文,躺在古城杭州的“太湖石”店铺门外。店员早晨醒来,掀开木板的时候发现地上伏着一堆被风吹乱的衣服。店员顺脚去踢,感觉到像是踹在木桩上一样。店员才觉察到那是一个人,霸占了一块废弃的木板,睡得像寒冬里的刺猬。
醒来之后,他想不起自己怎么一路走到这山青水碧中,繁华的闹市里。梦里天色明朗得像水里的水晶。不停的在窗上流动的各色灯火,不绝的流逝在黑暗里的喧哗车声。他从冰冷的被子里爬起来,全身虚弱,踉踉跄跄的向窗子的亮光爬去。在缝里透出的灯光里,他看见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正在搬高大光滑的石头,从楼下鱼贯而出。青石嶙峋,铺在一辆大车上,四周盖上稻草、粗布,那几个汉子把大车铺满石头,轻捷的拉走。
他回到床上蒙头大睡,梦中天裂开了,坠下许多彩色的石头,落在身上却柔软的像泥浆,涂染得手臂五彩缤纷。慢慢的,他的头发染成了靛蓝色。。。。。。
他给“太湖石”店里写碑文,因为他会用毛笔。他龙飞凤舞的刷上几个字,等钎匠来敲打开凿。写的最多的是“太湖石”。源源不断的石头运出去,他有了钱。
他决定离开石店,在杭州附近找一个远房的亲戚。他的行李里带有一些家信,信一一写给素未谋面的亲戚,作为相认的凭证。他开始在心里感谢这个古老的方法的好处了,因为信封上总是写着最后一次联系的地址,他按图索骥,至少能打听到对方可能搬家到哪里。他发现这个官职不大的远亲的家,十年来像蚁穴般共迁徙了五次。每次都在新宅门口栽一棵大杨树,亭亭如盖的大杨树,向天挥摆着大手掌叶,像是对他这个边远来的访客充满好感。
两个月后,他决定在这个河水流淌的岸边住下来。亲戚借钱给他买了一个房子,一打开门,河流微凉的气息,就如轻纱般袭来,夹杂着鱼腥味,在轻纱网眼间游动跳跃。这里的泥是血红色的,使他想起家乡的土是金黄的。他在杭州有了落脚地,就想住上一年半载。
至于寻找祖坟,至于一个扶在家乡的门槛上,遥望远方的衰老的母亲,他再也没想到过。
那是因为在大都市容易有醉生梦死的生活。他的几个朋友,常常带着他去江边的一个又一个茶楼,混进醉或半醉的大方客人里,听着客人点唱《琵琶行》《长恨歌》,看那些微启朱唇玉手拂筝的女孩们,一曲终了娇滴滴的给客人递酒,欣赏她们瘦长袅娜的腰身。或者,他们去爬山,在山顶上用泉水煮茶,倾听深夜的狂烈松涛;回到小屋里还可以继续猜拳行令,打牌读禁书。总是青春在无边无际的享乐之中,似乎化作了轻烟似的飞沫。
住处往西有一湖,湖上茶楼里的女孩他最喜欢。第一次去时小雨初霁,小楼仍然飘拂在濛濛雨雾的画面中,画中屋檐,染上了潮湿的红瓣点点。他远远望见了一个女孩倚栏唱歌,水仙长裙像一团模糊的玉石。他和朋友塔着楼梯登上楼去,那歌声在头顶上有一种孤独青春的盛开的感觉。他们上楼看见一大群早已聚集在此的贵客人,就不动生色地拣了偏僻的地方坐。
友人们轻声指点地谈论着唱歌的女孩:看她眼含泪光,看她冶艳非常,看她身后的管箫声隐隐约约,只有声音明丽强烈,这是西湖上一等绝色的女孩。他们听了一阵,趁着贵客们还如痴如醉,就先悄悄离去。
几天之后,他又遇到女孩在湖上唱歌,他沿着湖岸寂寞的踢着石子,虽然与友人并行,仍然感到心如蒙蒙的西湖天气。池西是游人足迹罕至之处,那儿落花片片。他远远望见女孩在湖水中的影子,在她身后还有一个青衣女伴,支着下巴凝思。女孩的歌声飘缈的唱,荒凉的唱,唱的不是那天楼上的雅歌,而是一些凡俗的歌曲。他不由自主地驻足,友人却迤逦地向池门走去。
他回到居所,周围的窗外还像往日那样喧嚷。书店送信来,向他催讨延误的书稿。他定定的坐在窗下,开始给家乡写第一封信。家乡苹果花开的山坡开始浮现在他脑海里,和清澈的蓝天融合在一起。蓝天下的水边有人洗衣服。那是母亲。母亲的影子潜入他一直无忧无虑的都市生活里。
第二天他懒懒的睡过下午才起床,去西湖。和友人踏过断桥,发现唱歌的女孩仍在昨日的旧处。那时夕阳像件金黄的衣服,已经快落下来了。女孩和青衣女伴相陪着,在池西的湖边缓缓并行。他在心里想:池西游人多不去,两个女孩在那里,让人生疑。尽管这样,他还是喜欢像桃花一样的女孩的脸。直到落日西倾,园门将闭,友人才勉强他从亭中走回去。
小青衣在他身后呼唤他,开始他并没有留意。青衣女孩有一双梨花似的眼睛,她拉住了他的衣服。递给他一片纸,努着嘴说:“那个。。。。。。叫我交给你的。”他正想问什么,小青衣在人流之中消失了。纸片上是一首诗:人间颜色多四月,池上风光值万金。幸有桃源归去路,如何公子不相寻?后面写道:后日相见于旧地。
他回到住所,有一些恍惚。他乘着利刃似的月光看纸片上的字迹,字体柔弱,像湖边细细的青草。他回想白天的事,如同在梦里一样。
他去南方寻找祖坟,在此之前,他从未去过那里。时节正赶上清明,从咸阳到洛阳,道路两边是石岩,黄土山,过了洛阳之后,平原开阔,连天的油菜花波浪一浪接过一浪。他在路边憩息,过客问他:“你要去哪里?”他说:“我奉父命去寻访祖灵。”
“祖灵在哪里?”
“大禹的会稽山上。”
“会稽离这里还有两条大河。”穿当地衣服的过客犹豫的手指着向南的方向。他顺着他银闪闪的指甲望过去,望见渐渐升起的昏黄星辰。
一个月后他身无分文,躺在古城杭州的“太湖石”店铺门外。店员早晨醒来,掀开木板的时候发现地上伏着一堆被风吹乱的衣服。店员顺脚去踢,感觉到像是踹在木桩上一样。店员才觉察到那是一个人,霸占了一块废弃的木板,睡得像寒冬里的刺猬。
醒来之后,他想不起自己怎么一路走到这山青水碧中,繁华的闹市里。梦里天色明朗得像水里的水晶。不停的在窗上流动的各色灯火,不绝的流逝在黑暗里的喧哗车声。他从冰冷的被子里爬起来,全身虚弱,踉踉跄跄的向窗子的亮光爬去。在缝里透出的灯光里,他看见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正在搬高大光滑的石头,从楼下鱼贯而出。青石嶙峋,铺在一辆大车上,四周盖上稻草、粗布,那几个汉子把大车铺满石头,轻捷的拉走。
他回到床上蒙头大睡,梦中天裂开了,坠下许多彩色的石头,落在身上却柔软的像泥浆,涂染得手臂五彩缤纷。慢慢的,他的头发染成了靛蓝色。。。。。。
他给“太湖石”店里写碑文,因为他会用毛笔。他龙飞凤舞的刷上几个字,等钎匠来敲打开凿。写的最多的是“太湖石”。源源不断的石头运出去,他有了钱。
他决定离开石店,在杭州附近找一个远房的亲戚。他的行李里带有一些家信,信一一写给素未谋面的亲戚,作为相认的凭证。他开始在心里感谢这个古老的方法的好处了,因为信封上总是写着最后一次联系的地址,他按图索骥,至少能打听到对方可能搬家到哪里。他发现这个官职不大的远亲的家,十年来像蚁穴般共迁徙了五次。每次都在新宅门口栽一棵大杨树,亭亭如盖的大杨树,向天挥摆着大手掌叶,像是对他这个边远来的访客充满好感。
两个月后,他决定在这个河水流淌的岸边住下来。亲戚借钱给他买了一个房子,一打开门,河流微凉的气息,就如轻纱般袭来,夹杂着鱼腥味,在轻纱网眼间游动跳跃。这里的泥是血红色的,使他想起家乡的土是金黄的。他在杭州有了落脚地,就想住上一年半载。
至于寻找祖坟,至于一个扶在家乡的门槛上,遥望远方的衰老的母亲,他再也没想到过。
那是因为在大都市容易有醉生梦死的生活。他的几个朋友,常常带着他去江边的一个又一个茶楼,混进醉或半醉的大方客人里,听着客人点唱《琵琶行》《长恨歌》,看那些微启朱唇玉手拂筝的女孩们,一曲终了娇滴滴的给客人递酒,欣赏她们瘦长袅娜的腰身。或者,他们去爬山,在山顶上用泉水煮茶,倾听深夜的狂烈松涛;回到小屋里还可以继续猜拳行令,打牌读禁书。总是青春在无边无际的享乐之中,似乎化作了轻烟似的飞沫。
住处往西有一湖,湖上茶楼里的女孩他最喜欢。第一次去时小雨初霁,小楼仍然飘拂在濛濛雨雾的画面中,画中屋檐,染上了潮湿的红瓣点点。他远远望见了一个女孩倚栏唱歌,水仙长裙像一团模糊的玉石。他和朋友塔着楼梯登上楼去,那歌声在头顶上有一种孤独青春的盛开的感觉。他们上楼看见一大群早已聚集在此的贵客人,就不动生色地拣了偏僻的地方坐。
友人们轻声指点地谈论着唱歌的女孩:看她眼含泪光,看她冶艳非常,看她身后的管箫声隐隐约约,只有声音明丽强烈,这是西湖上一等绝色的女孩。他们听了一阵,趁着贵客们还如痴如醉,就先悄悄离去。
几天之后,他又遇到女孩在湖上唱歌,他沿着湖岸寂寞的踢着石子,虽然与友人并行,仍然感到心如蒙蒙的西湖天气。池西是游人足迹罕至之处,那儿落花片片。他远远望见女孩在湖水中的影子,在她身后还有一个青衣女伴,支着下巴凝思。女孩的歌声飘缈的唱,荒凉的唱,唱的不是那天楼上的雅歌,而是一些凡俗的歌曲。他不由自主地驻足,友人却迤逦地向池门走去。
他回到居所,周围的窗外还像往日那样喧嚷。书店送信来,向他催讨延误的书稿。他定定的坐在窗下,开始给家乡写第一封信。家乡苹果花开的山坡开始浮现在他脑海里,和清澈的蓝天融合在一起。蓝天下的水边有人洗衣服。那是母亲。母亲的影子潜入他一直无忧无虑的都市生活里。
第二天他懒懒的睡过下午才起床,去西湖。和友人踏过断桥,发现唱歌的女孩仍在昨日的旧处。那时夕阳像件金黄的衣服,已经快落下来了。女孩和青衣女伴相陪着,在池西的湖边缓缓并行。他在心里想:池西游人多不去,两个女孩在那里,让人生疑。尽管这样,他还是喜欢像桃花一样的女孩的脸。直到落日西倾,园门将闭,友人才勉强他从亭中走回去。
小青衣在他身后呼唤他,开始他并没有留意。青衣女孩有一双梨花似的眼睛,她拉住了他的衣服。递给他一片纸,努着嘴说:“那个。。。。。。叫我交给你的。”他正想问什么,小青衣在人流之中消失了。纸片上是一首诗:人间颜色多四月,池上风光值万金。幸有桃源归去路,如何公子不相寻?后面写道:后日相见于旧地。
他回到住所,有一些恍惚。他乘着利刃似的月光看纸片上的字迹,字体柔弱,像湖边细细的青草。他回想白天的事,如同在梦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