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快手的火爆想到的
最近,网络上或者身边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声音,不理解快手这类充斥低俗内容的APP为什么突然爆火,以及里面很多卖丑甚至自残的人何德何能会有这么多粉丝。 的确,现在无论打开手机或电脑,低俗内容总是有意无意的会出现在你的时间线上


起初我也很恶心,但后来想想,可能不知不觉中,我们早就不是互联网世界的主力,厂商们最在乎的也早就不是我们的感受了。
十八大以来,为了打好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本届政府上任之初便大力普及互联网,努力使网络的触角伸到中国的各个角落,让互联网变得和水、电一样成为生活基本设施。几年算下来也算成效显著。一方面,网民规模飞速扩张为新应用的出现铺好了温床,比如打车、外卖、直播,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没接触过互联网的人开始成为网络世界的居民,网络世界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开始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互联网话语权开始转移。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软硬件飞速更替,流量套餐发展到动辄GB起步,智能手机渐渐从打电话发短信浏览网页变成了每个人连接这个世界的终端,我们这些最早的网民也开始变成小众群体。这时一部分聪明的人发现了这一点,开始略过我们这些最早的网民,针对现在最大的群体——无数小县城小乡村、吹头小哥收银小妹们的G点设计应用。同时针对卖的最广泛的千元机配置设计应用的核心功能。 比如这两年大火的美女直播,我身边很少有人能坚持看超过5分钟,但它简直给小镇青年们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一个温香软玉的城里姑娘每天晚上面对面陪你聊天欸,所以各种刷礼物的钱超乎想象。再比如2017年大火的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各种粗制滥造的小短剧在微信群、朋友圈、热门微博中飞速传播,视频主角却也遍布了中国各个角落。 因此,之后会大火的东西,还是有迹可循的。一是配合小视频应用的火爆,可能会有能够更方便剪辑视频,发挥网友创意的应用出现,一如当年更方便P图的美图秀秀。二是基于脸部建模或者AR的一系列应用,比如模拟上妆这种兼具社交属性和爱美本能的应用。不过这个功能实现还是要等苹果iphoneX上的face ID被国内真正抄过来,希望能抄到精髓,别像当时抄touch ID一样不顾安全性拿几年前的旧指纹识别技术糊弄人。如果真的实现了千元机都能标配face ID,那也是一件乐事,中国人民的表现欲又能极大发挥了。 面对这个现象,还是要客观看待。我们dang革命斗争时期三大法宝之一就是统一战线。贴近群众,而不是脱离群众,几十年前能革命胜利,现在也能挣到钱。 话又说回来,也不能完全因为一个人玩喜欢快手就觉得品味低俗。 不同年龄、职业群体交流感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爸爸爷爷辈这些刚踏入互联网世界的网民们,肯定猎奇好玩的东西传播的更快。 之前我也觉得玩快手的人挺low的,后来工作中接触到一个律师,大方得体,专业过硬,口齿伶俐,加了微信之后却经常给我发些奇怪的快手视频。我才觉得……可能不同年龄交流感情的方式真的不同吧。 人啊,品味再高不可攀,现实世界交往中看的还是你对工作的态度和性格呀。 PS:自己搜集问题的能力真的水成狗,想在网上找点数据佐证自己观点却举步维艰。 想起一个要买房子的小伙伴,考察一个楼盘时把规划局、环保局、国资委以及房企网站的有用信息搜了一个遍,一个楼盘周边地区几年后的发展基本了然于胸。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