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回望:乌鲁木齐与和田的六月末(二)
完入住,收拾停当的我走出酒店。清晨的阳光底下,是睡眼惺忪的乌鲁木齐。日照虽强,地面背阴处却是潮湿的,在早餐的包子店和老板聊起来,果然前一晚下了场透雨。
鉴于只在乌市停留一天,所以试图把行程安排的尽量紧凑。唯一遗憾的是在日程完全确定后才发现是在周一到达,此前想作为重头戏的新疆博物馆恰好闭馆,只能留待下次。
从列表里划掉新博,市区的红山是下一个目标。这座小山虽然不高,但却是在乌市核心区俯瞰全城乃至远眺天山的最佳位置。从公园门口往上走,满眼是各种饱和度的绿色。在半山腰甚至有座香火颇盛的汉传佛教寺院---大佛寺。

继续向前,是一座三层的仿古楼阁式建筑,名字简单而直白---“远眺楼”。

买票后直奔三楼,整座城市的风貌连同远处的山与云齐刷刷的映入视野。偏居中国版图西陲的“亚心之都”乌鲁木齐远比多数人想象的繁华,但即使在高架桥、造型各异的大楼已成为主流的今天,一座座规模各异的清真寺和巴扎仍是在城市化浪潮中越走越远的迪化府始终不变的独特标签。感谢之前的夜雨,让雨后的天气晴朗而通透,极高的能见度让人能够清晰的望到远处的天山山脉,还有最高点那里白雪皑皑的博格达峰。

公园里的红山塔是乌鲁木齐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晚期的塔本身乏善可陈,更多的是作为疆内疆外各民族游客拍照留念的背景。旁边还有林则徐的塑像,虎门销烟的直吏被贬新疆后,又在当地发光发热,为新疆开发和西北边防的稳固做出了贡献。

在红山公园走走停停,一个上午悄然流过。从园门出来,打车去往市区的另一个目的地-国际大巴扎。“巴扎”,即Bazaar,维吾尔语中集市、市场之意。遍布新疆城乡的巴扎中,二道桥的国际大巴扎算是最名声在外的一个。和早晨的欧化面孔大叔相比,这次的汉族出租车师傅沟通起来容易得多。在离大巴扎入口还有几百米的地方,他靠边停车,建议我步行前往,“再往里走,很多打车的语言不通,拉起来比较麻烦,我们很少往里去”。看着车窗外一张张西域化的面孔,马上理解了他的说法,于是付钱下车,溜达着过去。

在的大巴扎既是乌市的旅游名片,也是全疆各族居民逛街购物的目的地。加之大巴扎所在的二道桥地区,是乌市最大的维吾尔族居住地和商业贸易区,所以在附近的街道,维族同胞的面孔要远远多于汉族的。

走在街上已是下午,想找家店解决午饭,但几乎所有的餐馆都是闭门谢客状态。(这个困惑到了和田才得解,原来彼时正是穆斯林斋月封斋期间。)终于在三点多找到了一家营业中的维族餐厅,走进去发现满屋子的维吾尔食客,我似乎是唯一的汉人。坐定点餐,菜单上的汉字每个都认识,连一起却读不明白什么意思,桌旁伙计又不通汉语。于是就像甩骰子般随机指着一个条目,“这个”。
等餐的时候,进来一位维族老婆婆和抱着婴儿的年轻妈妈,似乎是一家三代。看到没有空桌,就坐在了我对面。伙计殷勤的拎过一壶茶水,老婆婆给年轻妈妈的倒完茶后,瞟了我一眼。大概是看出我的紧张,她俩相视一笑,老婆婆友好的给我倒满了茶水。几分钟后,端上来一个硕大的盘子,里面是炒面和青椒、牛肉。看到少的可怜的蔬菜,再看看边上的茶水,那一瞬间鲜活的理解了古代茶马贸易对于维持维族饮食结构的重要性。

大巴扎离餐馆不远,维族风格的建筑群落里包含了几栋商贸楼、一座清真寺和一座观景塔。


楼里售卖的多是干果、药材、乐器、布匹、刀具等来自新疆和中亚的物产。




在英吉沙小刀的摊位前,老板卖力的展示刀刃的锋利:刃口从我胳膊的皮肤上掠过,几根汗毛飘飘悠悠的向地面坠去。在义乌小商品席卷国内各种古镇和旅游城市购物街的当下,这些商品倒是符合维吾尔民族的特色,但一栋栋大楼里极度整齐的摊位和按类分层的布局依然让人有种刻意为之的感觉,并没有激起什么购买欲,倒是那座观景塔让我毫不犹豫的买了登塔票。


80米高的观景塔在造型和颜色上总让我想起吐鲁番那座著名的苏公塔,同样鲜明的维吾尔建筑风格,二者之间或许真的有设计上的某种联系。

塔内有电梯和盘旋楼梯,我选择坐电梯走完三分之二高度后爬楼梯到达顶层。向窗户外望出去,是乌鲁木齐城南的风貌,天山依然横亘在远方。

从观景塔出来,沿着大巴扎另一个门开始步行丈量乌鲁木齐的土地。街这边有西北第一家家乐福超市,中、英、维吾尔三种文字的大Logo挂在红砖墙上。

从大巴扎出发沿和平南路一线,坐落着乌市几座著名的清真寺。再向前走,到和平南路与人民路交汇处,会看到体量巨大的新疆人民剧场。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剧场兼具苏联式建筑风格和西北民族特色,属于全疆都比较少见的大型公共建筑,也在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完人民剧场,打车回酒店。晚饭在酒店旁的餐馆里吃到了进疆后第一顿手抓饭,并不算太正宗,但一大块带骨羊肉依然很冲击我的眼球和肚皮。和北冰洋汽水一样用玻璃瓶包装的碳酸饮料有着格局开阔的霸气名字---亚洲乐饮,时刻提醒食客乌鲁木齐亚心之都的地位。

晚上九点回到房间时,亮堂堂的窗外总让人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一觉醒来,第二天一早赶赴地窝堡机场乘坐飞往和田的班机。作为西北航空枢纽机场,加上特殊的地缘位置,地窝堡机场的安检严格到繁琐,但由于关乎飞行安全,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遵守规则。接下来是近两个小时跨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飞行,终点是地图上沙漠南缘由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浇灌的那一点绿色---和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