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行
![]() |
忍无可忍,语出司马懿。魏国重臣孙礼,被曹爽打压排挤,向太傅司马懿哭诉“社稷将危,天下凶凶,”司马懿表示“且止,忍不可忍。”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司马懿都最以“忍”字著称。连司马懿都忍不可忍,可见真的是逼人太甚,不得不奋起反击了。
当年司马懿,为了逃避曹操征召,装病在床坚卧不动,足见其定力。被曹操威胁收监之后,才被迫出山。本来,如果事态不恶化,现状可以维持,又何必出山,他又如何不能一直一动不动?只是形势所迫,战场需要他,后来抵御诸葛亮,就非他莫属。
谢安更晚,四十多岁才出山。作为名门大族,自是一直可以维持。直到弟弟谢安领兵失败,被废黜,谢安才开始“有仕进志”。原因也很简单,战火蔓延到国门,连自家地位都快保不住,火烧眉毛,眼看就要维持不下去,末日近在眼前,岂能坐以待毙?
不出山,是没有必要出山。就像没病,就不用吃药。我就是药了。只想雪中送炭,不想锦上添花。没我厂子也运转的很好,我又何必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我家收入已经足够维持,挣更多的钱没有意义,我也不想为了挣钱而努力。因为缺的不是钱,是别的。
无论是家,还是国,小鱼缸还是大鱼缸,都不可能永久维持,一定会在未来某天开始崩溃。而我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如何预判未来毁在哪个环节,以至于提前展开行动?我只有通过现实,而眼前的现实还没坏,我只有扩大范围,寻找先崩溃的边缘地带。
如果要提前出山,就只能像威灵顿一样,离家奔赴远方战场。到印度,到西班牙,到法国……这就是救火队员的本色,去哪,要取决于哪地方着火了。
汉初,漫游无所遇,舍襄阳僧寺。有老僧善术数,顾曰:"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这是宋史,太祖本纪的开头。往北走,就是战场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