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过着悠然自得、飘然洒脱的闲适生活,俨然一位世外高人。然而,身处繁华都市,无论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隐士生活,还是“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的恬淡心态,皆为妄谈,唯望能有一番天地,一尺书桌可以让爱书之人静下心来在书海里遨游,而城市的喧嚣不会因我们的愿望而改变,所以想要在闲暇时间尽情地感受阅读之美,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好读书,不求甚解,我认为正是当代“快餐文化”下人们享受阅读的绝好心态。 细想自己的读书历程,从小学拿起课本,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又被家长逼着读名人传记,学习伟人们孩童时代的志向和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再到不在满足于课本知识,开始找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来充实自己,同时也当作是语文作文的写作素材;时间虽紧,而且自己的作文又没有太大的起色,但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知识却着实让我着迷。直到上了大学,时间更加充裕了,对自己的追求与喜好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才开始系统的、有规律的阅读,自此也养成了坚持阅读的习惯,也使自己在数学公式与物理理论的海洋中找到了属于一个工科生的文学小天地。不仅书籍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在改变,书籍的选择也经历了不小的变迁。从家长指定的名人传记到父母代借的儿童读物和删减版名著,还有语文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当然也少不了在同学引导下使自己沉迷日久的网络小说,这些读物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长辈的指定与推荐,自然也对自己以后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同时逐渐行成了自己的阅读观。大学期间,自己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和经济支配能力,也就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书籍,当然,名著还是自己的首选,因为在潜意识中认为经历了时间洗涮的名著总有其被人们世代流传的理由,也许就是大浪淘沙后的精华。而从书籍的分类来看,史书、传记还有科幻、武侠、奇幻、写实、推理、讽刺等小说皆是自己的选择范围,对于喜爱的小说,只要简单浏览作品简介后,就仿佛男女间一见钟情一般不读不快。对于我坚持阅读和广泛涉猎,往往遇到许多不理解的质疑,毕竟对于知识如此庞杂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只获取自己领域内的知识,当看到津津有味的沉浸于多学科知识的博览群书的书迷时,总会认为这些人是抱有些许不为人知的目的或想法,然而,这不仅仅是别人对我的质疑,同时也是我自己一直在苦苦寻找的阅读的意义。 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同时博览群书,从各类书籍中汲取知识,这恐怕是每一位读书爱好者最理想的阅读状态,但毕竟人的精力有限,而且当今的知识体系复杂多样,想要做到各领域皆有涉猎已有难度,更别说是在不同的领域做出成就,所以树立正确的、合乎自己实际的阅读观及明确自己阅读的意义就显得越发的重要了。我为什么看课外书?作为工科生为什么要去博览文学作品?这是我时常在思考的命题。此刻,我认为“好读书,不求甚解。”成为了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当然这仅仅代表我此刻的想法,或许多年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读量的积累,我也许会找到更加适合自己阅读心态的答案。 既然明确了阅读意义,也就能够更加坦然的继续坚持自己的阅读。当然,不求甚解并不代表着一无所获,在我一贯看来,经历过的任何事情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只是有些或许我们已经察觉,而有些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发现罢了,因此,尽管在阅读具体的每本书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刻意地去记忆一些内容,但书本的内容总会对我今后的日常产生影响,只是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漫长的过程。倘若你偏要执着地去寻找自己从书本中得到的收获,读后感或书评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也只能体现当前这段时间中你心中所想表达的想法,并不能代表实际的收获或者影响。 按照润物细无声的这种理论,我现在的一些阅读习惯和表达方式或许就来自我曾经阅读过的书籍中,故而总结与整理我阅读过的还留有记忆的书籍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自己毕竟也读了一定量的课外书了,是时候做一个归类整理了,这也是对过往深夜仍在台灯下遨游书海的青年的一个较好的交代。有了这样一个略显充分的理由作为动力,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又可以在自己的文字的带领下重温伴我度过旧日美好时光的那些作品了,以此作为一个前言,开始一段美妙的文字之旅! 2018年1月8日深夜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