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与《至爱梵高》
高更,35岁放弃优渥的生活,放弃股票经纪人的职业,转而成为了画家。
梵高,28岁开始学习绘画,仅仅8年便崭露头角,成为印象派大师。
作为画家时,他们输出艺术作品,生活却过得穷困潦倒,梵高依靠着弟弟的资助,高更靠着打零工来勉强度日。
他们追求的精神世界,是凡人难以企及的。就像书名那样,圣洁的月亮,一直是心中所往;地上的六便士,却视而不见。
现代人总是会谈到一个词,Balance,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在艺术家眼中,生活只是一种载体,而艺术才是目的,才是赋予生命意义的所在。他们可以不追求物质享受,只要可以过得下去,只要足以购买颜料、画纸,只要能允许他们心无旁骛地绘画,一切就都是美好的。他们眼中没有生活与工作之分,因为作画就是他们生命全部的意义。
回想看书过程中脑海中迸发的想法,我想去做更喜欢的事情,
1. 我想成为一个设计达人,因为这是我一直热爱的事情
2. 我想去创业,实现自己的脑洞
3. 我想去做NGO,保护环境
4. 我想考公务员,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
然而所有的想法都在想到要放弃目前安逸的生活时,戛然而止。
我缺乏改变的勇气,因为我在乎世俗的眼光。我知道一个青年女性最大的使命就是家庭,我要在适育年龄完成生孩子的任务。我羡慕高更的决绝与勇气,毫不考虑家庭与社会的眼光,无所顾忌义无反顾地去巴黎学画,就算画作刚开始也并不被人看好,还能够那么清晰地对自己的价值了然和坚信。 而我,一直挣扎在自我价值实现与改变现状的抉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