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夜行》的第三次感想
从小说里我读到了震撼,从电视剧里我看到了震撼底下的温情,从电影里我感受到了震撼之后的惋惜。
读完小说后我就久久不能释怀,无法接受那种凉到谷底的悲情,现在我并不想说剧或者电影谁好谁不好。说到底它们也是对迫于条件限制而展现出的最让自己感触的小说里的一个方面而已。对自己的感受还无法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需要看看这个作品的其他人的评论,站在其他山头,往往能把你要观察的目标看清楚。所以我认为还想继续揣测这个故事的同学,需要把小说、剧、电影当做一个完整的东西来看,何况无论剧还是电影,都没有在主要的基调上对原著做颠覆性的改变。所以我想说的是,在看了电影后,再看原著和剧都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自己的进一步的想法。
虽说这本小说是一个推理小说家的作品,但它的着眼点并不是精巧的案件推理情节,而是对人性扭曲度的设计、“推理”。之前我总在想雪穗到底爱不爱亮司,但其实亮司之于雪穗是什么样的人都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亮司对雪穗的关怀和包容,让雪穗的心灵找到了栖息之地。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你,过不了多久你就会依赖上他,你只是需要他,并不会深深地爱上,因为只是懂得给予你的人并不是恋人,若即若离、欲擒故纵,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所以在剧里雪穗真正喜欢的是柏原崇演的那个角色。在《爱的发声练习》里彭于晏演的那个角色说,爱就是不断地付出。而雪穗定的下一个目标永远都是满足自己,即使偶尔对亮司的好也看似回报一样,亦或者说是他是她的救命稻草,对于救命稻草当然是不能让他被人拔起。她不是没有察觉到亮司这种内心温暖的人一直活着黑夜中是多么痛苦,只是她所受的创伤是如此不堪重负,之后每一次的被伤害,别人都不知道,那些伤害她是用在原来的旧伤口来继续负担,除了亮司,其他人无法理解她的痛苦。可以说他们是朋友,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也可以说他们是亲人,他们原来的自己被残酷的现实杀死后,他们互相拯救,成为了对方的亲人;还可以说他们是仇人,即使从来没提到,但人总是会联想和回忆,一个是制造自己最惨烈回忆的那个人的后代,一个是制造自己最惨烈回忆的原因。在他们的关系里参杂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所以他们终究无法成为恋人。特别是雪穗,一个连母亲都背叛了自己的人,还能对什么人付诸真情。她喜欢学长也只是满足自己虚荣,掩盖过去的自己的同一种手段罢了。
看到这里我已经不想再阅读或者观看关于《白夜行》的任何东西了,不想在脑中循环这种悲惨的故事,每个人自己的人生也已经够跌宕起伏了。
读完小说后我就久久不能释怀,无法接受那种凉到谷底的悲情,现在我并不想说剧或者电影谁好谁不好。说到底它们也是对迫于条件限制而展现出的最让自己感触的小说里的一个方面而已。对自己的感受还无法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需要看看这个作品的其他人的评论,站在其他山头,往往能把你要观察的目标看清楚。所以我认为还想继续揣测这个故事的同学,需要把小说、剧、电影当做一个完整的东西来看,何况无论剧还是电影,都没有在主要的基调上对原著做颠覆性的改变。所以我想说的是,在看了电影后,再看原著和剧都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自己的进一步的想法。
虽说这本小说是一个推理小说家的作品,但它的着眼点并不是精巧的案件推理情节,而是对人性扭曲度的设计、“推理”。之前我总在想雪穗到底爱不爱亮司,但其实亮司之于雪穗是什么样的人都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亮司对雪穗的关怀和包容,让雪穗的心灵找到了栖息之地。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你,过不了多久你就会依赖上他,你只是需要他,并不会深深地爱上,因为只是懂得给予你的人并不是恋人,若即若离、欲擒故纵,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所以在剧里雪穗真正喜欢的是柏原崇演的那个角色。在《爱的发声练习》里彭于晏演的那个角色说,爱就是不断地付出。而雪穗定的下一个目标永远都是满足自己,即使偶尔对亮司的好也看似回报一样,亦或者说是他是她的救命稻草,对于救命稻草当然是不能让他被人拔起。她不是没有察觉到亮司这种内心温暖的人一直活着黑夜中是多么痛苦,只是她所受的创伤是如此不堪重负,之后每一次的被伤害,别人都不知道,那些伤害她是用在原来的旧伤口来继续负担,除了亮司,其他人无法理解她的痛苦。可以说他们是朋友,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也可以说他们是亲人,他们原来的自己被残酷的现实杀死后,他们互相拯救,成为了对方的亲人;还可以说他们是仇人,即使从来没提到,但人总是会联想和回忆,一个是制造自己最惨烈回忆的那个人的后代,一个是制造自己最惨烈回忆的原因。在他们的关系里参杂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所以他们终究无法成为恋人。特别是雪穗,一个连母亲都背叛了自己的人,还能对什么人付诸真情。她喜欢学长也只是满足自己虚荣,掩盖过去的自己的同一种手段罢了。
看到这里我已经不想再阅读或者观看关于《白夜行》的任何东西了,不想在脑中循环这种悲惨的故事,每个人自己的人生也已经够跌宕起伏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