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人的“人云亦云”和“人云异云”
“人云亦云”最早听到这个评价,是网络大军在讨论罗胖,那时候的自媒体不多,罗胖算是做得不错的一个。
这个词的本义是没有主意,别人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我不知道具体因为哪件事,罗胖才背负起了这样一个沉重的评价。
但人云亦云,绝对是明哲保身的头号痴心好友。有些人这么做是缺少思考的能力,但更多别人说什么,我就说什么的人觉得这样就不会说错,就不会得罪大多数人,有时候自己的想法确实是少数中正确的,但就是不说。
自媒体持这种观念的绝不在少数。微博微信上发布的新闻,经常是自媒体喜闻乐见的话题,但他们可能更愿意去看新闻下的评论持什么样的态度,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读者买不买接下来对于这个话题所写文章的帐。
这是一种自媒体人持有的态度。
另一种。
“人云异云”,顾名思义,别人怎么说,我就说点跟别人不一样的。
这也分好几种。
第一种,唱反调。这种是最简单的“异云”,微博点赞绝对是这种行为最好的的启蒙老师。比如前段时间王宝强和马蓉闹离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觉得王宝强对,马蓉错,但就是有那么一小搓人,打着支持马蓉出轨的旗号到处留言,然后圈了一大帮人去围攻自己。这种人要么心理畸形,要么就是博人眼球,而微博上对于第二种博人眼球的人称作“营销号”。这是“异云”自媒体人借鉴经验的祖师,但他们不会像微博营销号那样恶意炒作,因为自媒体定位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不能把自己抹黑了,要不然读者玩丢了,就找不回来了,微博则可以改头换面,广撒网,不求捕到好鱼,大鱼,某种意义上讲,营销号就喜欢坏鱼小鱼,因为这样更多的去推销广告。那么自媒体怎么样唱反调?我举个例子,传统思想下我们所接受的事实是不能满足现实,一定要有梦想,不然跟咸鱼有什么区别。但是著名大咖李笑来就提出要接受现实,不要去想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然后通过哪些国外名人的言论来不断论证自己的观点。乍一看真的都有道理的,但是用唯物辩证中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去解释这种观点,就会觉得很荒谬,过分强调物质基础现实,完全否定精神反作用是一种片面的理论。类似种种的唱反调,其实就是一种消遣,当然可能也有很少最后被大众化接受的,成为暂时的真理,因为真理不是不变的。
另一种,怼其他知名学者专家或者自媒体人,迅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一种,最出名的就是崔永元与方舟子,虽然我不清楚是谁怼谁先,也不知道他们谁说的对谁说的错,但我知道最后两个人都“出名”了。最后崔永元开始经营非转基因食品。这也算某种程度的“人云异云”成功案例吧。
不管是“人云亦云”还是“人云异云”,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博得更多的关注,最后卖书卖产品,获名获利。而真正有自己真知灼见想法的媒体人,目前大都不出名,为什么?营销方法不对!这是现时文化环境下面临的巨大问题。所以,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们,尤其要擦亮眼睛去辨别是非,不要把文化当作一种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