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生活有甜与咸,也许你的白茶也是咸的
玩茶的人多了,茶的文化也越变越复杂。而我只想说点简单的~
01
大家习惯说生活有酸甜苦辣咸,人生有百味。
也正是这样,所以人生有了更多的精彩与回忆。
一个人如果是积极向上且乐观,那所有的酸甜苦辣咸都是调味品,正所谓,细细品味其乐无穷,正是如此。
一个人如果是消极的悲观的,那这都将变成是日子的灾难,也就越过越乏味,更别谈什么生活了,充其量是度日子。
02
生活的个中滋味,每个人的体会不一样,所以,上面的一段话其实只是我的废话
但是废话也是有用的,一会你就知道。现在首要任务是大家先猜猜下面两张图。左、右哪款银针口感好?
①为了保证公平性,抛开转化不谈。(一会要谈的重点不在这)
②外观方面,左边的芽头比右边小、整齐。
③冲泡克数,手法几乎一致。
④所用茶具几乎一致。
⑤拍照时,所冲泡次数一样。
⑥产区不同,工艺都没问题。
上图:冲上水后的叶底
出水后的叶底
出水后叶底特写
出水后叶底特写
大家可以点击图片,放大看图,仔细看细节。
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左边好、右边好?
03
这是两款很有代表性的银针。
他们代表白茶制作工艺高度。
唯一不同的是产区。
今天中午在喝的时候还有两个朋友在,茶龄都不短,他们身边也有很多做茶的朋友,确实也算得上接近圈内的人士了。
两人一致认为:左边的好,理由也几乎相似:
1、左边的香气比较浓郁;
2、左边的口感比较有力度;
而这两个他们人为是优点的内容,其实恰恰是致命的错误。
04
回到开头酸甜苦辣咸的字眼,在这两款产地不一样的茶里,正好有两个字是准确的描述。
那就是:咸和甜。
福鼎不大,但是福鼎靠海,有好几个产区的茶园是在海边的。而上面左边的茶恰恰是带了海水的咸味的银针。右边为2017年春咱们订制的磻溪仙蒲村的。
白茶是轻微发酵、不揉、不炒、适当日晒制作而成的茶叶、天生的产地因素加上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茶树品种,所以形成了她本身清甜的口感。取芽制作的银针,这方面的清甜感更加的突出。
靠海边的茶,长期浸淫在带有咸味的雾气里,且长在被海雾浸润过的土壤里,这样的独特环境导致了所长出来的茶叶也是带有“咸味”的。这个问题,在福鼎当地是一致认同的,只是外面接受普及的比较少。
因为“咸”的问题所在,所以在闻盖香的时候,左边盖碗香气明显的感觉比较浓(冲),当然,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其实是杂味,也就是所谓的纯净度不够,这就造成了两茶友所说的:左边的香气比较浓郁的问题。
靠海的海雾影响和海平线的环境,又导致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海拔低。
海拔不够的原料,会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口感偏粗涩一些,而左边这款茶由于制作工艺很好,所以适当有所改变,但是本性的东西,你是很那去除干净的,成品自然带有咸+粗涩的现象。所以又造成了两茶友所说的:左边的口感比较有力度的现象。粗涩不是饱满,更不是有力度。
白茶在制作工艺没问题的情况下,原料越好,所制作出来成品茶的甜度会越高,鲜爽度也会越好(新茶鲜的特点更明显)。右边盖碗里的茶,由于纯净度足(幽香),所以被他们错误的认为是香气输掉,由于鲜爽度高,甜度好,更为柔和,所以被他们错误的人为茶汤力度处于下风。
05
经过上面的解说之后,他们两略有认同。当然,在经过后面的闷泡之后,茶汤的优缺点更是区别很明显,原料不好的茶,喝完舌头是不舒服的。
如果单纯的简单观看外形,很多人也许会选择左边的茶,如果也是错误的将略微的杂味认为是浓香,把粗涩不化认为是茶汤力度好,那么选茶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走偏。
06
茶叶说复杂也复杂,但是说清楚了其实也很简单。怕就怕,你被“将错就错”的知识误导了方向,那将永远喝不明白茶。所以,关注泡茶居,会有更多真实的茶知识,让喝茶不再复杂,明明白白喝好茶…
我试过海风拂面,真TMD有点腥与咸;
我试过深山细雨,确实有泥土的芬芳;
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仔细品味更有滋味,但是白茶的咸,真的不是好滋味。
泡茶居,专注分享茶与茶事。请添加wx:ycswms 欢迎各路茶友来搞事。
01
大家习惯说生活有酸甜苦辣咸,人生有百味。
也正是这样,所以人生有了更多的精彩与回忆。
一个人如果是积极向上且乐观,那所有的酸甜苦辣咸都是调味品,正所谓,细细品味其乐无穷,正是如此。
一个人如果是消极的悲观的,那这都将变成是日子的灾难,也就越过越乏味,更别谈什么生活了,充其量是度日子。
02
生活的个中滋味,每个人的体会不一样,所以,上面的一段话其实只是我的废话
![]() |
但是废话也是有用的,一会你就知道。现在首要任务是大家先猜猜下面两张图。左、右哪款银针口感好?
①为了保证公平性,抛开转化不谈。(一会要谈的重点不在这)
②外观方面,左边的芽头比右边小、整齐。
③冲泡克数,手法几乎一致。
④所用茶具几乎一致。
⑤拍照时,所冲泡次数一样。
⑥产区不同,工艺都没问题。
![]() |
上图:冲上水后的叶底
![]() |
出水后的叶底
![]() |
出水后叶底特写
![]() |
出水后叶底特写
大家可以点击图片,放大看图,仔细看细节。
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左边好、右边好?
03
这是两款很有代表性的银针。
他们代表白茶制作工艺高度。
唯一不同的是产区。
今天中午在喝的时候还有两个朋友在,茶龄都不短,他们身边也有很多做茶的朋友,确实也算得上接近圈内的人士了。
两人一致认为:左边的好,理由也几乎相似:
1、左边的香气比较浓郁;
2、左边的口感比较有力度;
而这两个他们人为是优点的内容,其实恰恰是致命的错误。
04
回到开头酸甜苦辣咸的字眼,在这两款产地不一样的茶里,正好有两个字是准确的描述。
那就是:咸和甜。
福鼎不大,但是福鼎靠海,有好几个产区的茶园是在海边的。而上面左边的茶恰恰是带了海水的咸味的银针。右边为2017年春咱们订制的磻溪仙蒲村的。
白茶是轻微发酵、不揉、不炒、适当日晒制作而成的茶叶、天生的产地因素加上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茶树品种,所以形成了她本身清甜的口感。取芽制作的银针,这方面的清甜感更加的突出。
靠海边的茶,长期浸淫在带有咸味的雾气里,且长在被海雾浸润过的土壤里,这样的独特环境导致了所长出来的茶叶也是带有“咸味”的。这个问题,在福鼎当地是一致认同的,只是外面接受普及的比较少。
因为“咸”的问题所在,所以在闻盖香的时候,左边盖碗香气明显的感觉比较浓(冲),当然,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其实是杂味,也就是所谓的纯净度不够,这就造成了两茶友所说的:左边的香气比较浓郁的问题。
靠海的海雾影响和海平线的环境,又导致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海拔低。
海拔不够的原料,会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口感偏粗涩一些,而左边这款茶由于制作工艺很好,所以适当有所改变,但是本性的东西,你是很那去除干净的,成品自然带有咸+粗涩的现象。所以又造成了两茶友所说的:左边的口感比较有力度的现象。粗涩不是饱满,更不是有力度。
白茶在制作工艺没问题的情况下,原料越好,所制作出来成品茶的甜度会越高,鲜爽度也会越好(新茶鲜的特点更明显)。右边盖碗里的茶,由于纯净度足(幽香),所以被他们错误的认为是香气输掉,由于鲜爽度高,甜度好,更为柔和,所以被他们错误的人为茶汤力度处于下风。
05
经过上面的解说之后,他们两略有认同。当然,在经过后面的闷泡之后,茶汤的优缺点更是区别很明显,原料不好的茶,喝完舌头是不舒服的。
如果单纯的简单观看外形,很多人也许会选择左边的茶,如果也是错误的将略微的杂味认为是浓香,把粗涩不化认为是茶汤力度好,那么选茶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走偏。
06
茶叶说复杂也复杂,但是说清楚了其实也很简单。怕就怕,你被“将错就错”的知识误导了方向,那将永远喝不明白茶。所以,关注泡茶居,会有更多真实的茶知识,让喝茶不再复杂,明明白白喝好茶…
我试过海风拂面,真TMD有点腥与咸;
我试过深山细雨,确实有泥土的芬芳;
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仔细品味更有滋味,但是白茶的咸,真的不是好滋味。
泡茶居,专注分享茶与茶事。请添加wx:ycswms 欢迎各路茶友来搞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