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嫌说刘姥姥
(依然是旧文字,参加“共读红楼”活动的第十一篇感想。文字集结在公号“fish读红楼”中)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不仅如此,黛玉还戏称惜春的画若画上刘姥姥,可名为"携蝗大嚼图"。
这番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又爱又恨。用宝钗的话说,黛玉此言极现景,促狭又雅谑。
黛玉为什么戏说刘姥姥?她和刘姥姥,身处两个阶层,一雅一俗,她那么嫌弃刘姥姥吗?
来看看出现在黛玉眼中的刘姥姥形象。
那是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她为了感谢一进荣国府时贾家的援助,带了一些现摘的蔬菜、新收的粮食来。可巧被贾母知道了,于是邀请了她来园子里逛逛。
游园那天,凤姐往刘姥姥头上横三竖四地插了各色菊花,刘姥姥不仅没恼,还打趣自己是个老风流。善良如她,为取悦他人,俨然自黑为小丑。
接下来的游园会,刘姥姥继续扮演着小丑角色。她装傻称赞鸽子蛋是俊俏小巧的鸡下的,她做出牛一样搞怪的样子,说着"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之类的冷笑话,逗得贾母等众人笑得喷饭。
黛玉也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喊"嗳哟"。对于她来说,此刻真是难得开怀,好久没这样痛快地笑了。可后来乐极生悲,鸳鸯行酒令时,怕慢了被罚的她脱口说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禁书中的话,众人耳目下,真是悲摧了!十几岁的少女,还是孩儿心性,事后她后悔,又恼了,若没有游园会,自己怎会当众暴露了青春的小秘密呢?而若没有这刘姥姥,又怎会有游园会呢?
是这样了,黛玉的确恼了刘姥姥,又嫌弃她。归总原因有:
其一,刘姥姥来贾府打秋风,低下身姿任凤姐、鸳鸯扮弄,只为了博恩主一笑,在视自尊为命的黛玉来看,这是不尊重自己的。人先要自尊才能得到他人尊重,刘姥姥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很多原因在于不够自尊。去潇湘馆路上,刘姥姥让出石子路给贾母和众人走,自己走青苔土路,不留神滑倒了,小丫鬟第一反应是拍手欢笑。如果换作贾母或丫鬟们自己的祖母倒地了,她们会这样吗?应该会着急老人家有没有摔伤吧。这个场景黛玉应该是看在眼里并触动和悲哀的,她不赞同众人的不尊重,更难以忍受刘姥姥的不够自尊。
其二,黛玉素来喜散不喜聚,她认为“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她不喜欢聚,何况大聚?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游园会,参加人之众,游玩地方之多,可称之为盛会。如此盛会,性子冷僻的黛玉很难喜欢。她要打起精神应酬,劳心劳力;更何况,盛会时众人欢笑如风,散会后风流云散,陡生好多清冷。
其三,乐极生悲,难得开怀的黛玉疏忽大意犯错了,在鸳鸯宣酒令时竟随口吐出了《西厢记》等禁书里的句子。相信当时在座的贾母、王夫人等长辈及姐妹们都听到了,这叫她以后如何面对他们?长辈们可会追查这书从何来?黛玉既觉羞人又生烦恼。
所以黛玉这大小姐,才会给一个年岁比外祖母还大的人取外号"母蝗虫",但她如此嫌弃善良的刘姥姥,应该吗?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其实,黛玉这般视生命尊严为珍贵的人,看到刘姥姥俯低作小、任人嘲弄自己时,内心是痛苦的。
正是因为不像凤姐等人一样,将刘姥姥当成取乐玩物,黛玉才一针见血地点出,所谓欢乐和体恤,不过是"携蝗大嚼"罢了。
她嫌弃的,仅是看低自己、取媚他人的行为。
但说到底,黛玉还是太年少了,对于众生世相,还不能理解到深处。
她锦衣玉食,不能体会挣扎在生存线上的穷苦人们,为了自已和家人能好好活下去,不会放弃一切可能的努力。
何况,她和妙玉一样,只看到刘姥姥小丑的表相,没能参透表相后的真,那是为了家人牺牲自我的心,那样的心,是诚挚温暖的。
也许有一日,内心同样温暖的黛玉终将释然对刘姥姥的介怀。即便没等到那一天,也没有什么要紧,因为黛玉所代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至纯美,而刘姥姥则代表着俗世生活中人的圆融。让罗马的归罗马,呈现和包罗众生,这样才是《红楼梦》这本经典的胸怀,也是我们读书人的胸怀所向。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不仅如此,黛玉还戏称惜春的画若画上刘姥姥,可名为"携蝗大嚼图"。
这番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又爱又恨。用宝钗的话说,黛玉此言极现景,促狭又雅谑。
黛玉为什么戏说刘姥姥?她和刘姥姥,身处两个阶层,一雅一俗,她那么嫌弃刘姥姥吗?
来看看出现在黛玉眼中的刘姥姥形象。
那是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她为了感谢一进荣国府时贾家的援助,带了一些现摘的蔬菜、新收的粮食来。可巧被贾母知道了,于是邀请了她来园子里逛逛。
游园那天,凤姐往刘姥姥头上横三竖四地插了各色菊花,刘姥姥不仅没恼,还打趣自己是个老风流。善良如她,为取悦他人,俨然自黑为小丑。
接下来的游园会,刘姥姥继续扮演着小丑角色。她装傻称赞鸽子蛋是俊俏小巧的鸡下的,她做出牛一样搞怪的样子,说着"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之类的冷笑话,逗得贾母等众人笑得喷饭。
黛玉也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喊"嗳哟"。对于她来说,此刻真是难得开怀,好久没这样痛快地笑了。可后来乐极生悲,鸳鸯行酒令时,怕慢了被罚的她脱口说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禁书中的话,众人耳目下,真是悲摧了!十几岁的少女,还是孩儿心性,事后她后悔,又恼了,若没有游园会,自己怎会当众暴露了青春的小秘密呢?而若没有这刘姥姥,又怎会有游园会呢?
是这样了,黛玉的确恼了刘姥姥,又嫌弃她。归总原因有:
其一,刘姥姥来贾府打秋风,低下身姿任凤姐、鸳鸯扮弄,只为了博恩主一笑,在视自尊为命的黛玉来看,这是不尊重自己的。人先要自尊才能得到他人尊重,刘姥姥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很多原因在于不够自尊。去潇湘馆路上,刘姥姥让出石子路给贾母和众人走,自己走青苔土路,不留神滑倒了,小丫鬟第一反应是拍手欢笑。如果换作贾母或丫鬟们自己的祖母倒地了,她们会这样吗?应该会着急老人家有没有摔伤吧。这个场景黛玉应该是看在眼里并触动和悲哀的,她不赞同众人的不尊重,更难以忍受刘姥姥的不够自尊。
其二,黛玉素来喜散不喜聚,她认为“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她不喜欢聚,何况大聚?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游园会,参加人之众,游玩地方之多,可称之为盛会。如此盛会,性子冷僻的黛玉很难喜欢。她要打起精神应酬,劳心劳力;更何况,盛会时众人欢笑如风,散会后风流云散,陡生好多清冷。
其三,乐极生悲,难得开怀的黛玉疏忽大意犯错了,在鸳鸯宣酒令时竟随口吐出了《西厢记》等禁书里的句子。相信当时在座的贾母、王夫人等长辈及姐妹们都听到了,这叫她以后如何面对他们?长辈们可会追查这书从何来?黛玉既觉羞人又生烦恼。
所以黛玉这大小姐,才会给一个年岁比外祖母还大的人取外号"母蝗虫",但她如此嫌弃善良的刘姥姥,应该吗?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其实,黛玉这般视生命尊严为珍贵的人,看到刘姥姥俯低作小、任人嘲弄自己时,内心是痛苦的。
正是因为不像凤姐等人一样,将刘姥姥当成取乐玩物,黛玉才一针见血地点出,所谓欢乐和体恤,不过是"携蝗大嚼"罢了。
她嫌弃的,仅是看低自己、取媚他人的行为。
但说到底,黛玉还是太年少了,对于众生世相,还不能理解到深处。
她锦衣玉食,不能体会挣扎在生存线上的穷苦人们,为了自已和家人能好好活下去,不会放弃一切可能的努力。
何况,她和妙玉一样,只看到刘姥姥小丑的表相,没能参透表相后的真,那是为了家人牺牲自我的心,那样的心,是诚挚温暖的。
也许有一日,内心同样温暖的黛玉终将释然对刘姥姥的介怀。即便没等到那一天,也没有什么要紧,因为黛玉所代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至纯美,而刘姥姥则代表着俗世生活中人的圆融。让罗马的归罗马,呈现和包罗众生,这样才是《红楼梦》这本经典的胸怀,也是我们读书人的胸怀所向。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