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朱尼佩洛
考完试了,今天刷到黑镜S3E04。这个故事真是很悲伤,让我思考了自己的性向之后,又不禁正视了自己对于生与死的看法。 我确实害怕所谓痛苦的“死”,那种被虐杀、被折磨的可怕的死法,但我不畏惧真正的“死”——那种在宇宙中不复存在的死——肉体与意识都不复存在的状况。剧里有这样一个可以享乐、尽情做真实自己的乌托邦,我确实很喜欢:旋转的舞池,好喝的五光十色的饮料,美丽的夕阳与晨曦,宁静的柔软的海,一望无尽的天空,随意转换的时间,以及一座舒服的海景房。 从未体验过这种随心所欲、美妙多彩的生活,单单只是瞥见其中一景,就足以想沉醉。 可是这乌托邦,想要长住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死后将意识注入。我已经习惯了《黑镜》这些科技套路了,意识不过一串可以脱离肉体的信息代码,它进入到虚拟世界里,与肉体的仅有的一丝丝联系也就消失殆尽了。它们是两个世界,现实世界的人生老病死,都不会影响虚拟世界中的人的日常。看到一个说法,认为这都是具有了自主意识的NPC。我挺同意的。 若说到,死后将进入这个世界,为什么我不能接受呢,很简单——我不是完全的悲观主义者,也不是虚无主义者,只是我将一切存在看得短暂,但不会认为没有意义。我的不完全的悲观主义,让我觉得,死了就应该干干净净地消失,在虚拟世界里的意识虽与自己没有了任何实质上的联系了,但每每想到(死后没有了思考能力,但总会有所遗憾)这个有意识的NPC将可能会经历一段悲伤的爱情、破碎的友谊、虚伪的所有(这个乌托邦不是只存在快乐的,既然程序员不能设定所有人的“意识”遵循快乐走向),就会感到遗憾与难以接受。可叹“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在这世上他/她的一生不可能受到完美保护、不可能永不感到欺骗与难受。 可以说,人的一生少了欺骗、少了吵架、少了遗憾,便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完美,但不知为何这种油然而生的“遗憾”与“保护欲”,使我无法接受死后将意识输入那个虚拟世界。 若再悲观地想,在那个世界里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与陌生人相遇、相识,却从未可以得到一个真的心心相印、真正的灵魂伴侣,那这条虚拟的“生命”还要在这个代码世界里游荡多久?总会有腻的那一天,也总会有悲观厌世从而抹去自己的意识的那一天。 这就是为什么S3E04有着两极评价的原因了吧?一对同性爱人,终于在没有世俗误解的世界里永远在一起了。感到治愈的人呢会赞叹这完美的结局,爱情有了,那些阻挠没了,这个世界多美好,夕阳每一天都不一样,就连酒吧里喝的酒都不一样;穿梭于每个年代,圣的各个角落都走遍。总之,只要两个人最终在一起就好了。 我们这个维度的死亡,大概是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最潇洒的事情了吧。死了,好看的书没有看完,没有去过温暖美丽的地方,没有生得喜欢的模样又没有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没有得到real love,或者没有健康的身体——死了,一切都消失了。消失,多么美,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又意味着没有结局——消失了,不是最终的结局,因为它静止在了那个状态,这也算另一种形式的“永恒”了。 嗯,这个比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