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奥巴马传》读后感
以前看书没有做记录的习惯,看过就过了,再过一段时间,可能连书里的情节都忘记了。从2018年起,培养一个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安静的做一枚书女。今天就先记录下本年度看完的第一本书- 米歇尔·奥巴马传。
我一直很喜欢人物传记,但是看过的人物传记并不多;米歇尔啊,希拉里啊,邓文迪啊,等好多厉害人物的传记我都很想看,在当当上看了一下书评,都是众口难调,所以就先下单了米歇尔和希拉里的传记。
17年底出去玩就带上了米歇尔·奥巴马传,我是想在海边呆久了,得有点事儿干吧,那就看书呗,其实大家都知道,出门带书就是图个心里安慰,可能多数时候就是原封不动的带回来了,就像上学时每个假期背回家的一堆作业,开学后依然是原封不动的背回学校。
我这次也一样,在旅程中没机会看书,基本都是在路上,在疯玩。返程时我没把书放行李箱里面托运,而是装在随身带的书包里。就这样,飞机上没睡觉的时候就打开了这本书。
初次拿起这本书时有些小失望,因为这个不是米歇尔自己本人写的传记,买都买了就继续看吧。“幸运”的是转机时时间不够去玩,只好在机场等待,这段时间我也在读这本书,从广州飞北京这段路上我也没看剧,还是在读书,前前后后大概6-7个小时吧,读完了。
本书分为十章来介绍米歇尔,从她的出身,家人,求学历程,职场生涯,为人处事,伉俪情深,为人父母以及后来的白宫生活等内容。
有些内容中有一些章节是重复的。关于米歇尔的出身,文中都八到她曾曾祖父那辈了,(我没算错的话,应该是她爷爷的爷爷那辈吧)因为她的曾曾祖父是黑人奴隶,那会他们绝对没想到若干年后他的曾曾孙女会是第一夫人。
到了米歇尔爷爷的爸爸那一辈,依然是没受过什么教育,但是她爷爷的爸爸是一个很能折腾的人,在工厂当过工人,卖国报纸,也还做过鞋匠,总之都是靠着双手,凭着自己的能力谋取了一席生存之地。到了她爷爷那一代,就有了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个观念,他会让他的孩子们读报纸,对着报纸练习识字,练习口才。到了米歇尔爸爸那一辈,美国依然是种族歧视非常严重。总之那些错综复家的家庭背景把我看的云里雾里,终于绕到她父亲母亲这一辈了。
文中说她的母亲个字很高,气质高雅,幽默睿智,她是一位严厉的母亲但是是一位慈祥的外婆,因为她很宠爱米歇尔的两个女儿。
米歇尔的父亲是一位蓝领工人,文中说他不仅面容英俊和蔼,还是一位在家中无差评的父亲。遗憾的是她父亲30多岁就患上了多发性硬化,55岁去世。在这患病期间他一直坚持工作,用意志力养活全家,他也没能亲眼见到米歇尔结婚。
米歇尔有一个哥哥,就读普林斯顿大学,因为篮球打得好,在学校里也是风云人物,毕业后,做过风投,物质上该有的都有了,可是发现自己并不开心,喜欢的还是篮球,最后舍弃高薪工作,做起了篮球教练。据说米歇尔认识奥巴马的时候还请她哥哥在球场上考验一下奥巴马呢,看看这个人在球场上的表现怎么样,当然,考验结果是奥巴马这个人非常棒,还很正直。文中说到“幸运的是,奥巴马在场上的表现让克雷格非常满意。球技的高下暂且不说,克雷格发现这个年轻人自信而不自负,合作而不自私。他能够和其他队友配合,从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而奥巴马最让克雷格欣赏的一点是,当他俩被分到同一队时,他并不是每次都把球传给女朋友的哥哥。”
接下来谈到了她的求学历程。他们家人都是学霸级人物,哥哥和她小学都是跳过二年级直接从一到三年级。米歇尔不仅学习好,钢琴也弹得好。文中说她的母亲每天早上四点半就叫醒她和哥哥,教他们识字和数数。当然与同龄人相比,到了该入学的年龄,他们已经可以自主阅读了。他们的母亲的教育理念很难得,她告诉孩子们,“学习读写固然重要,但更为可贵的是学会独立思考。不要全盘接受老师所讲的东西,而要在具体情况下,自己判断对与错。也不必完全相信父母的话,也不用害怕就任何事儿向他们质疑。” 可能是她母亲的教育理念造就了米歇尔直率坦诚的性格。
说到学习,米歇尔是那种每逢考试就发挥不好的人,而她的哥哥恰恰相反,不用碰书本,就能轻松拿下考试。米歇尔说如果她哥哥克雷格都能上普林斯顿,那么她没理由上不了,所以就是攒着劲儿的冲刺普林斯顿。当然最后是达成目标。在就读期间她也是异常努力,最终成为荣誉毕业生,毕业后被哈佛法学院录取。在校期间她为很多穷人提供法律支援。
米歇尔也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从法学院毕业后,她在一家大型法律事务所工作,一成不变的工作让她觉得很无聊,这不是她想要的,她期待更多的挑战,想要服务于更多人。也就是在这里她和奥巴马相识。她是奥巴马师傅的角色,当初奥巴马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律所,米歇尔要知道他的工作。文中提到说当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奥巴马就被她明媚单纯的笑容和深色眼眸中跳动的微光打动了,然而,米歇尔对奥巴马并没任何赶脚。当然他们私下也约会几次会,最终不是奥巴马英俊的外表和聪明的头脑打动米歇尔,打动米歇尔的是,奥巴马全心全意帮助贫困非裔美国人的热忱。他们有着同样想要改变人性的远大理想。他们的感情一直维持着异地恋。米歇尔疲于维系这段异地恋,最终提出结婚。他们在1992年10月份结婚。婚后米歇尔辞掉律所工作,在一家开展青少年公共服务的组织工作。她很爱这份工作。
1998年7月,他们的大女儿出生了,可是奥巴马身为州议员公务繁忙,许多时候都要离家,米歇尔感到很无助,怨气与日俱增,婚姻一度亮起红灯。当他们二女儿出生的时候,无异于恶化了这个家庭的矛盾。当初米歇尔并未意识到奥巴马身为州议员所要承受的工作压力,最终还是她做出了让步。她知道雄心勃勃的奥巴马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她就找了一份在大学里不用坐班的工作。可以好好照料家庭和孩子,支持丈夫的工作。
当奥巴马在就职演讲上还说:“如果没有米歇尔,今晚我就不可能有机会站在这里。16年来,她是我忠贞不渝的朋友,是家庭支柱,是我挚爱的伴侣。今天,她将成为美国第一夫人。”众多周知奥巴马绝对是爱妻狂魔,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流露出对妻子的爱。
以前奥巴马和米歇尔一直是聚少离多的状态,米歇尔自己抚养孩子,一度抱怨连连,使他们婚姻亮起红灯,但是当他们入住白宫后,一家人几乎每天晚上都可以坐在一起享用晚餐,即使有应酬,奥巴马也能赶回家和女儿们说晚安。白宫生活使米歇尔感到轻松多了,她曾在一次活动上说过,“我在白宫找到了最棒的工作。”
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段文字:米歇尔说:“我的丈夫是一个伟大的人,优秀的人,但他也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我现在还很难自如应对他的两种不同形象。他一面是公众所见的那个奥巴马-天才演说家,法学教授,畅销书作家,《哈佛法律评论》总编以及格莱美奖得主;另一面是和我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丈夫,这个'他'就没那么光鲜了。直到现在,他还是不会往吐司上抹黄油,也不会为食物保鲜,叠被子的水平连五岁小孩都不如。”
文中也多次提到说在米歇尔眼中奥巴马就是一个普通人。在家里米歇尔也会要求奥巴马倒垃圾,扫卫生;当奥巴马陪女儿参加活动,看手机的时候,米歇尔会轻轻弹他的手一下,告诉他赶紧把手机收了。
入住白宫后,米歇尔也曾求助过各位前任第一夫人,从她们那里也吸取了一些建议。可能后来就有了我们在电视机前看到的种种活动了吧……
文中也介绍说米歇尔是一位严母,教育理念和某些方法和当初她妈妈一样,但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外婆会跳出来说,米歇尔这个当妈的太严厉了,所以外婆会宠爱孩子一点点。
文中也大概介绍了她的两位女儿,大女儿文静淑女,二女儿鬼马精灵,当然也有评论家预测说在白宫住过的那些孩子们后来生活会怎么样?米歇尔夫妇一直给孩子们传达的思想是我们就是普通人,让她们用一颗普通人的心去对待生活。
当然总统爸爸对他大女儿的恋爱问题也开始操心了,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女儿什么时候开始约会。“谈恋爱对于我的女儿可能真的很成问题,。她们身边时刻都有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尽管这一点让我非常放心,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十分头疼了。”总统先生笑着说。
文中也提到了第一夫人对女儿们的承诺,说到了养小狗的事儿,也说了第一夫人穿衣品味的事儿,大家一致认为米歇尔是时尚新宠。
虽说文中介绍了米歇尔的一系列事件,文章最后的落脚点还是离不开奥巴马,虽然无法判断出米歇尔对奥巴马产生过多大影响,但显而易见,总统先生对妻子十分尊重,他打趣地把米歇尔称为“老板”。遇到问题总会说:“我要跟我老板商量一下。”可见奥巴马对妻子的尊重和爱有多深。
也有米歇尔的朋友这样评论她:她能够让你做自己,这是种非凡的本领。在她面前,你无须伪装,她想看到的就是你最真实的样子,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集智慧与美丽于一身。”
的确,自从我第一次在电视中看到米歇尔为丈夫选举奔走东西忙于演讲的时候,就被她的能力和魅力圈粉了。一个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做的那么棒的女人,值得我们膜拜学习。
---------------完
写在最后:
读完一本书用一天时间,写完一篇读书笔记要用三个晚上,每天下班回到家收拾完,就写啊写啊,上一天班眼已要瞎的节奏,在继续码字,眼睛真的要瞎。还要保证睡眠时间。今晚加完班,在单位赶紧把没写完的补完,虽说眼睛干涩模糊,但是终于完成一件事儿,心里还是很开心的。由衷的佩服那些能写的,下班回家还坚持写作的人,你们好棒👍!哦哦,不管你下班后在坚持做什么,你们都好棒👍……
加油,我们都坚持住…

---未完,今天先去睡觉了,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