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仪式感,来鉴别今天与昨天的区别。
奥黛丽·赫本的经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
霍莉穿着廉价的黑色小礼服,戴着假珠宝,
在蒂凡尼精美的橱窗前,慢慢地将早餐吃完,
可颂面包与热咖啡,好像一餐盛宴。
这诗意的仪式感,让苍白的生活光华熠熠,
人人都像霍莉一样爱着蒂凡尼的早餐,
可是却鲜少有人扭头看看自己在生活里,
仪式感有多么匮乏。
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穿得上新衣服,
然后穿着新衣和亲朋友好友去照相馆里拍照片,
所以我们特别期盼过年,早早地在心里倒数。
现在呢?谁一个月不买几套衣服?
谁的手机里没有几百张自拍?
然后连逛街和拍照的心情都免了,
这些从前过年必备的仪式感渐渐消退,
再也感受不到小时候对过年的那种期盼了。
恋爱的时候,以为离开一个人就是丢了全世界,
思想和心里像被全部卷走,空了好一阵。
后来,经历多了,分手只要发个短信通知对方即可,
没有“爱过”这类的分手仪式,
睡一觉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痛哭流涕这种戏码也没有人再欣赏,
所以,再也没有刻骨铭心的故事。
以前离开一个地方,
最舍不得的是那里的一群人,
所以总要吃吃喝喝笑笑哭哭地吃一顿饭来纪念,
现在呢?跳槽成了工作常态,
不想干了,委屈了,
写一份离职报告就可以走了,
身边的人也都是一拨一拨地更换,
散伙饭这种仪式感什么的早就省了。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
告别热恋时五彩斑斓的颜色,
恋爱时盛装约会、忐忑见面的心情,
在平淡生活里日复一日地消磨,
甚至连约会纪念日、结婚纪念日等,
这些曾经非常珍视的日子,
都可以淡漠平常地度过。
然后就开始感叹:
“生活如白开水一般没有波澜…”
完全不自知是因为自己匆忙赶路,
忘了还要好好欣赏路边风景的缘故。
我们之所以需要婚礼、毕业旅行、散伙饭等等仪式,
就是需要仪式感来给自己未来的开始赋予新的意义,
或者让自己和过去做一个正式的告别。
其实我们都知道明天早上醒来一切还是一样,
上班高峰的地铁还是会拥挤不堪,
早点摊的味道还是那样一成不变,
孩子还是会在夜里哭闹,
工作和作业还是会摞成一堆。
只是我们需要一个仪式,
需要一个可以说你好、说再见,
一个可以光明正大跟过去决裂的机会,
一个似乎可以逼着自己做一些改变的时刻。
每天清晨为自己的办公桌上的空瓶换上一束鲜花;
认真地给咖啡拉花,给蛋糕饼干摆盘,
一个人好好享受周末暖阳里的下午茶;
每周抽一天时间为自己做一顿饭,
将洗好的衣服床单晒在阳台,
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再换上一种新的香氛味道。
就像村上春树说的,
“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
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仪式感就是,
过节要有过节的心情,
回家要有回家的味道,
【乐存乐库】迷你仓,
给你的家一份温馨的仪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