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年一月十日。《大明王朝1566》
那么,这部作品究竟是作者出版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还是电视剧的剧本改编成小说??
一直拖着,看不下去。一方面是因为不是书本,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不是浅显易懂的权谋之术,太费脑子。
一直拖着,不想写这篇文章。因为这本书,严格上来说,有许多细节我并不清楚为什么会发展成那样,不懂作者的意图。
在知乎浏览过一些文章,或多或少增加些见解。但若是要以解析小说内容为主来写这文章,我估计就直接放弃了。
还是从最简单的东西,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小说的形式和内容。
大明王朝更多的是对话描写,景物描写和人物神态的描写,心理描写也有,但比较少。作者是通过这样的手法去塑造人物,但也让读者无法准确地摸准人物的心理。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和作出某种行为的理由,但他们不能通过心理描写透漏出来,要读者自己去小说里推论,甚至推不出来,因为读者人生阅历不够。作者虽然是用第三人称写出来的,但我的感觉却像是第一人称视角去经历。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有很大部分一些细节看不懂的原因。如今的大部分网络文学(可能都算不上文学,文字吧),作者为了让读者看得懂,也为了自己能被明白,他们会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来作为对人物一举一动的补充。这样的文字,轻松,一览即知。我不想写这样的东西。
而内容上,就是情节的发展。主要发生了什么,这里不提。我只想说,作者能把自己捏造的大事件跟历史相结合,如果读者没有一定的史实基础,都要误以为这就是历史!我也想写这样的小说。刘和平好厉害。作者不会写偏,人物是什么样的,结局就也是什么样的。情节的脉络散开来,人物之间错杂的关系,没有乱过。作者先不乱,读者自然也不会乱。他在小说里还会稍微描写一下古人生活的环境。比如有提到切牛肉和切猪肉的不同。如果是我写一本小说,我没有多大的权利心,我希望涉及到方方面面。衣食住行,人物交际,大人物,小人物,生活中琐碎,等等……就像我们平常生活一样。
但是有一处不好,中间有几年的事情一笔带过,情节有比较大的跳跃。越往后可以说是处处是高潮,越看越着急着看,不会像看开头一样,看了一会儿,不太懂就不想再看了。
大明王朝1566看新闻是因为收视率不好,又因为版权被买断,所以造成了禁播的假象。人们不愿费脑子去看一部剧,商家不愿意费时间去做一部不赚钱的戏,所以脑残剧越来越多。而观众们美其名“生活如今艰苦,谁还有脑子去看一部烦恼的剧”,这样就给脑残剧的诞生一个合理的借口了。
一直拖着,看不下去。一方面是因为不是书本,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不是浅显易懂的权谋之术,太费脑子。
一直拖着,不想写这篇文章。因为这本书,严格上来说,有许多细节我并不清楚为什么会发展成那样,不懂作者的意图。
在知乎浏览过一些文章,或多或少增加些见解。但若是要以解析小说内容为主来写这文章,我估计就直接放弃了。
还是从最简单的东西,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小说的形式和内容。
大明王朝更多的是对话描写,景物描写和人物神态的描写,心理描写也有,但比较少。作者是通过这样的手法去塑造人物,但也让读者无法准确地摸准人物的心理。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和作出某种行为的理由,但他们不能通过心理描写透漏出来,要读者自己去小说里推论,甚至推不出来,因为读者人生阅历不够。作者虽然是用第三人称写出来的,但我的感觉却像是第一人称视角去经历。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有很大部分一些细节看不懂的原因。如今的大部分网络文学(可能都算不上文学,文字吧),作者为了让读者看得懂,也为了自己能被明白,他们会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来作为对人物一举一动的补充。这样的文字,轻松,一览即知。我不想写这样的东西。
而内容上,就是情节的发展。主要发生了什么,这里不提。我只想说,作者能把自己捏造的大事件跟历史相结合,如果读者没有一定的史实基础,都要误以为这就是历史!我也想写这样的小说。刘和平好厉害。作者不会写偏,人物是什么样的,结局就也是什么样的。情节的脉络散开来,人物之间错杂的关系,没有乱过。作者先不乱,读者自然也不会乱。他在小说里还会稍微描写一下古人生活的环境。比如有提到切牛肉和切猪肉的不同。如果是我写一本小说,我没有多大的权利心,我希望涉及到方方面面。衣食住行,人物交际,大人物,小人物,生活中琐碎,等等……就像我们平常生活一样。
但是有一处不好,中间有几年的事情一笔带过,情节有比较大的跳跃。越往后可以说是处处是高潮,越看越着急着看,不会像看开头一样,看了一会儿,不太懂就不想再看了。
大明王朝1566看新闻是因为收视率不好,又因为版权被买断,所以造成了禁播的假象。人们不愿费脑子去看一部剧,商家不愿意费时间去做一部不赚钱的戏,所以脑残剧越来越多。而观众们美其名“生活如今艰苦,谁还有脑子去看一部烦恼的剧”,这样就给脑残剧的诞生一个合理的借口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