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和父亲一起捉过蛇?
你有没有和父亲一起捉过蛇?
陶喜宝
我父亲穿过家门口的苦楝树林走上公路,手搭凉棚望向双音河深处的那座大山。
太阳刚刚睁眼,从他的视线望去,一大半的远山还笼罩在阴影里,只有稀稀疏疏的阳光给山顶扣了一顶滑稽的鹅蛋黄锅盔帽。
我跟上去,和他并排站立。他宽大的裤脚外露出一小截瘦削小腿,小腿青筋在夏天的清晨爆出毕现。
那是星期六的早晨。
“天气好啊,陶二,今天我们去山里捉蛇。”
“安?捉蛇?我怕蛇的嘛。”
“捉来卖了给你当下学期的学费,你下学期还想读书不嘛?”
我父亲恶作剧似的咧了咧嘴角。
13年来我从没见过他哭,没见过他发脾气,也很少见他笑。他的笑总是刚起来就在嘴角两边消失不见,好像笑开了是很让他为难的事情。
晴空如洗,天气果然好过了头。
“兔子些啷个办呢?还没喂早晨的勒顿,中午也要遭饿起哟。”
“不忙喂撒,等我们回来再喂嘛,反正关起的也跑不脱。”
“哦。。。。。。”
/
那是我们从新疆阿克苏七团八连回来双音河过的第一个初夏。
41岁的母亲应我姑父姑母之邀,带着刚满16岁的哥哥去广州进一家塑料花厂,做出口塑料花。母子俩从没单独离开过家,但我母亲执意要出门,我父亲苦劝无用。
那个初夏,好像除了我家分离两地,双音河一切如故。
稻田里总是缺水,河里倒是时不时大雾弥漫。
村民们在通宵达旦守护稻田抢夺水源时大打出手,有时夜里都能听到嚎叫和咒骂声。
我父亲是双音河唯一不用和村民一起争抢水灌农田的人。
没有农活儿可做,大部分田地早已在我们离开新疆前送给乡邻耕种。庄稼都长在地里田里,没有办法马上催还。更远一些的,早在我们去新疆时就已经荒芜,我母亲无奈的说那就继续荒嘛。 “反正一发了工资我们就把钱寄回来给你和陶二。”
我母亲坚决要出远门,还有一层更深的用意。我父亲在新疆乡下练中功走火入魔犯过疯病要落叶归根再不离开双音河她只能听从。这个从小学到高中就是他的学妹,再到他们结婚生子从不舍弃他跟随他的善良妇人临走时抹着眼泪,对抱住她大腿哭兮了的小女儿我说:
“你老汉才四十四岁就发疯要落叶归根的嘛,死活都要回来把你们陶家过世的祖宗些守倒。啷个办嘛?再在新疆,我也担心他的命都要出脱,你们都没得老汉了。我和你哥现在不出门找钱,你还啷个考学读书也?安?在家要听话。”
我只能一抹眼泪,转头去看我父亲。我父亲摸摸我的头,说,陶二莫哭,爸爸在屋陪你。
/
那个初夏我转学回来镇上中学读初一,住校,只在周末才回双音河。
有一个周末回来,看到木屋门口树立着一大排木架,层层叠叠隔成一小间一小间,里面养了30只可以剪毛卖钱的食草类纯白色长毛兔。老屋门口的竹林用竹片围了栅栏,里面多出了两百多只活蹦乱跳的小鸡。老屋屋檐下架了一个木板搭的宽大楼梯,更小一些的幼鸡崽每天黄昏,都由他手把手教它们上楼,第二天清晨再耐心教它们下楼。他忙得气喘吁吁,不亦乐乎。
我父亲那年初夏开始的生活如同一口新奇的时钟,指针沿着这些内容转动:
去野外采割青草回来喂兔子;
坐在家门口的木凳上拉已经破旧不堪的二胡;
不定期给纯白长毛兔们剪毛并且把兔毛带到南天湖镇的市集上售卖;
亲手给两百多只小鸡打鸡瘟预防针;
夜里坐在昏黄的白织灯下用我写不完的作业本写诗,写文章,有时也打卦;
记下他从收音机里听来的所有可以投稿的电台地址,并且在赶集时将他写的家族故事通过邮筒投递去远方。
(那些前途未卜的投稿信如同双音河里的河石头被河水带向陌生土地,只有一次泛起过涟漪。似乎编辑寄回了采用信但没有稿费只象征性的寄回了礼物,我父亲从此把他写的所有诗歌和只开了头的小说故事包括他在阿克苏乡下疯癫时写的“如何在新时期下建设社会主义”、“论拾棉花机的构造”等厚厚几大本的文字,丢进了木箱用一把生锈大锁锁住。直到他去世我才从老屋的角落里翻了出来。)
在这口新奇的时钟指针外,我父亲还背着我做了如下几件事:
他开始去他年轻时期教过书但当时已废弃的八寺庙里一坐就是老半天。
他常常在黄昏独自出门,去后山及地里巡查我祖祖、我爷爷的坟地。
并且(我也是在很多年以后才听我妈说)他甚至在家打卦完洗干净手和头以后,剪了自己的指甲和一缕头发,在一个黑夜打着手电将他们埋进了八寺庙所在的那座深山里。有一个周四晚上,他收留了一个远道而来的乞丐,用家里唯一一只猪蹄招待了他。
/
至于那个初夏的周六清晨,我父亲带我去双音河深处的那座大山里捉蛇的情况,是这样的。
他带着干粮,牵着我,从我家出发时往大山进发,一路上他一言不发,这让我很没趣。
在进大山的丛林入口,一条硕大菜花蛇从路旁的松树林里飞快窜出,拦在我和我父亲脚前两米位置。也不前进,也不朝我们进攻。
我父亲脚边有整块嶙峋怪石,我父亲慢悠悠坐下来,拍拍他身边的位置示意我坐下。在这条安静的美丽的菜花蛇前,我父亲说:
“那时候生活不好,你爷爷在这座山里捉了一条大菜花蛇回来煮了吃了。从此以后他只消看一眼菩萨就能雕得一模一样的特异功能就失灵了。”
“那我们还捉不捉它呢?”
蛇开始蠕动身躯,快活的朝丛林深处游去。
“你爷爷在新疆时(指他在新疆犯病时期)给我托了个梦,让我们来看看那条菜花蛇的后人。” 我父亲答非所问。
“那我下学期的学费怎么办?学费没得,我要读书的嘛。” 我信以为真,替自己要辍学担心。
我父亲,这个从读书开始就自己赚钱供养自己念完高中的双音河其时唯一的高中毕业生,这个高中毕业以后当民办老师遭人顶替教职的落魄文人,这个双音河里最不像农民的农民,这个已经过了44年沧桑人生的中年男人,嘴角咧了咧,说了句我当时听得云里雾里的话:
“何处求生?何处不能求生?幺女不怕!”
……end……
每周不管心情好不好
我都会写一些无意义的过往
人生如纸薄
全靠故事装
长按下方二维码
不定期看我发神经病
微信号:
陶喜宝
![]() |
我父亲穿过家门口的苦楝树林走上公路,手搭凉棚望向双音河深处的那座大山。
太阳刚刚睁眼,从他的视线望去,一大半的远山还笼罩在阴影里,只有稀稀疏疏的阳光给山顶扣了一顶滑稽的鹅蛋黄锅盔帽。
我跟上去,和他并排站立。他宽大的裤脚外露出一小截瘦削小腿,小腿青筋在夏天的清晨爆出毕现。
那是星期六的早晨。
“天气好啊,陶二,今天我们去山里捉蛇。”
“安?捉蛇?我怕蛇的嘛。”
“捉来卖了给你当下学期的学费,你下学期还想读书不嘛?”
我父亲恶作剧似的咧了咧嘴角。
13年来我从没见过他哭,没见过他发脾气,也很少见他笑。他的笑总是刚起来就在嘴角两边消失不见,好像笑开了是很让他为难的事情。
晴空如洗,天气果然好过了头。
“兔子些啷个办呢?还没喂早晨的勒顿,中午也要遭饿起哟。”
“不忙喂撒,等我们回来再喂嘛,反正关起的也跑不脱。”
“哦。。。。。。”
/
那是我们从新疆阿克苏七团八连回来双音河过的第一个初夏。
41岁的母亲应我姑父姑母之邀,带着刚满16岁的哥哥去广州进一家塑料花厂,做出口塑料花。母子俩从没单独离开过家,但我母亲执意要出门,我父亲苦劝无用。
那个初夏,好像除了我家分离两地,双音河一切如故。
稻田里总是缺水,河里倒是时不时大雾弥漫。
村民们在通宵达旦守护稻田抢夺水源时大打出手,有时夜里都能听到嚎叫和咒骂声。
我父亲是双音河唯一不用和村民一起争抢水灌农田的人。
没有农活儿可做,大部分田地早已在我们离开新疆前送给乡邻耕种。庄稼都长在地里田里,没有办法马上催还。更远一些的,早在我们去新疆时就已经荒芜,我母亲无奈的说那就继续荒嘛。 “反正一发了工资我们就把钱寄回来给你和陶二。”
我母亲坚决要出远门,还有一层更深的用意。我父亲在新疆乡下练中功走火入魔犯过疯病要落叶归根再不离开双音河她只能听从。这个从小学到高中就是他的学妹,再到他们结婚生子从不舍弃他跟随他的善良妇人临走时抹着眼泪,对抱住她大腿哭兮了的小女儿我说:
“你老汉才四十四岁就发疯要落叶归根的嘛,死活都要回来把你们陶家过世的祖宗些守倒。啷个办嘛?再在新疆,我也担心他的命都要出脱,你们都没得老汉了。我和你哥现在不出门找钱,你还啷个考学读书也?安?在家要听话。”
我只能一抹眼泪,转头去看我父亲。我父亲摸摸我的头,说,陶二莫哭,爸爸在屋陪你。
/
那个初夏我转学回来镇上中学读初一,住校,只在周末才回双音河。
有一个周末回来,看到木屋门口树立着一大排木架,层层叠叠隔成一小间一小间,里面养了30只可以剪毛卖钱的食草类纯白色长毛兔。老屋门口的竹林用竹片围了栅栏,里面多出了两百多只活蹦乱跳的小鸡。老屋屋檐下架了一个木板搭的宽大楼梯,更小一些的幼鸡崽每天黄昏,都由他手把手教它们上楼,第二天清晨再耐心教它们下楼。他忙得气喘吁吁,不亦乐乎。
我父亲那年初夏开始的生活如同一口新奇的时钟,指针沿着这些内容转动:
去野外采割青草回来喂兔子;
坐在家门口的木凳上拉已经破旧不堪的二胡;
不定期给纯白长毛兔们剪毛并且把兔毛带到南天湖镇的市集上售卖;
亲手给两百多只小鸡打鸡瘟预防针;
夜里坐在昏黄的白织灯下用我写不完的作业本写诗,写文章,有时也打卦;
记下他从收音机里听来的所有可以投稿的电台地址,并且在赶集时将他写的家族故事通过邮筒投递去远方。
(那些前途未卜的投稿信如同双音河里的河石头被河水带向陌生土地,只有一次泛起过涟漪。似乎编辑寄回了采用信但没有稿费只象征性的寄回了礼物,我父亲从此把他写的所有诗歌和只开了头的小说故事包括他在阿克苏乡下疯癫时写的“如何在新时期下建设社会主义”、“论拾棉花机的构造”等厚厚几大本的文字,丢进了木箱用一把生锈大锁锁住。直到他去世我才从老屋的角落里翻了出来。)
在这口新奇的时钟指针外,我父亲还背着我做了如下几件事:
他开始去他年轻时期教过书但当时已废弃的八寺庙里一坐就是老半天。
他常常在黄昏独自出门,去后山及地里巡查我祖祖、我爷爷的坟地。
并且(我也是在很多年以后才听我妈说)他甚至在家打卦完洗干净手和头以后,剪了自己的指甲和一缕头发,在一个黑夜打着手电将他们埋进了八寺庙所在的那座深山里。有一个周四晚上,他收留了一个远道而来的乞丐,用家里唯一一只猪蹄招待了他。
/
至于那个初夏的周六清晨,我父亲带我去双音河深处的那座大山里捉蛇的情况,是这样的。
他带着干粮,牵着我,从我家出发时往大山进发,一路上他一言不发,这让我很没趣。
在进大山的丛林入口,一条硕大菜花蛇从路旁的松树林里飞快窜出,拦在我和我父亲脚前两米位置。也不前进,也不朝我们进攻。
我父亲脚边有整块嶙峋怪石,我父亲慢悠悠坐下来,拍拍他身边的位置示意我坐下。在这条安静的美丽的菜花蛇前,我父亲说:
“那时候生活不好,你爷爷在这座山里捉了一条大菜花蛇回来煮了吃了。从此以后他只消看一眼菩萨就能雕得一模一样的特异功能就失灵了。”
“那我们还捉不捉它呢?”
蛇开始蠕动身躯,快活的朝丛林深处游去。
“你爷爷在新疆时(指他在新疆犯病时期)给我托了个梦,让我们来看看那条菜花蛇的后人。” 我父亲答非所问。
“那我下学期的学费怎么办?学费没得,我要读书的嘛。” 我信以为真,替自己要辍学担心。
我父亲,这个从读书开始就自己赚钱供养自己念完高中的双音河其时唯一的高中毕业生,这个高中毕业以后当民办老师遭人顶替教职的落魄文人,这个双音河里最不像农民的农民,这个已经过了44年沧桑人生的中年男人,嘴角咧了咧,说了句我当时听得云里雾里的话:
“何处求生?何处不能求生?幺女不怕!”
……end……
每周不管心情好不好
我都会写一些无意义的过往
人生如纸薄
全靠故事装
长按下方二维码
不定期看我发神经病
微信号: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