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8之26.8包场
本人非粉非黑,选择买票进场,基于两点:1. 有时间;2. 票价26.8包场。
本人非粉非黑,量化的话就是上一部看了,剧情在看完8以后能回忆出个大概,再往前的看没看过不能确定。选择买票进场,基于两点:1. 有时间;2. 票价26.8包场。
我实在是不喜欢看系列电影,因为每次看到这类电影的结尾,甚至很多从半程开始,就常有一种武林高手挥刀自宫的尴尬。难道导演们真的不担心秘籍的下一页真的出现一句“若不自宫,也可成功”可怎么办呢?
剧情与人物
(变相剧透,可选择跳过)
本片两大阵营三条线,反派第一军团铺天盖地而来,胜利永远近在咫尺,对永远近在咫尺,意思就是永远到不了,类似数学中的无限接近于0。敢死队员Poe在萌宠BB8加持下,拿着小步枪在航空母舰中如酒驾般乱串一通将对方外挂基本扫清,露了两面的女神以董CunRui之姿炸掉帝国一艘航母,却并没有完结撒花,因为以帝国之银行储备,航母和乐高区别不大,而且,毕竟刚开始15分钟不到。于是我军在毁天灭地、以少胜多之后开始迅速逃亡,然后逃满了全片,并且告诉观众:我们逃不了了。因为我的汽车GPS总会被定位,而且汽油太贵储备不足。怎么办?
于是三条线各自展开:
敢死队员Poe冲动被降职,但随时准备任性甩开领导单干等着被表扬;
传奇英雄Finn为女友甩下队伍逃跑被捉后降服新后宫被睿智提醒,于是顺理成章展开副本行动去赌场找人写病毒入侵对方服务器切断GPS追踪;
顺便引出了去寻访世外高人绝地武士当代掌门Luke大师还没回来的英雄的现女友兼本派高手Rey,此时Rey在拜师途中被刁难,因为高人收徒都是要考试的。
相比之下反派军团实在简单地可以。
大Boss一边让杂鱼头领带领杂鱼们刷本等进度条,一边不断设局锻炼自己的金牌继承人,创造机会让其与敌方继承人暗通款曲(当然我是故意的但是不会随便告诉你是故意的)并最后玩死自己的路上。

金牌继承人继续上一部悲苦的命运,弑父以后还在不断被师父设置的各种难度搞得纠结挣扎,毕竟高手们的难题都不是怎么打败对手,而是如何战胜自己不是吗?就像最后对决中一代宗师Luke说的,我是你的心魔,“愤怒中杀了我,我只会永远在你心里。”好令人绝望的一招。

三条线各自展开,要说联系吗?呃~~都是一个阵营的嘛!英雄Finn在赌场继续英雄模式,单线执行任务被抓后意外遇到帮手,然后释放奴隶们一起高呼“自由引导人民”,在关键时刻被队友就走,尴尬的是英雄们的智商一般不高,最后被深深套路,任务失败。

但撩得美人,呃~~好吧,算是美人归,最后一刻试图完成英雄式的结局,用身躯堵住对方的Biiiiiiig的加农炮,被新后宫以死拦住后,怒吼“你为什么不让我死?”“这让我怎么名垂青史?”(好吧后一句我加的)
敢死队员Poe不出意料开启任性模式,凭借领导的宠爱,圈禁代理领导,准备孤注一掷。

为什么?因为你们这些领导一个个扑克脸,明明有计划书就是不说话,谁知道你是好是孬。而且,我当然要相信我的好基友一定会成功(这时候确实显得有联系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嘲笑领导、连升三级。然而基友失败,略尴尬,领导睡醒说“你白痴啊!说了你多少次了也不改。”私下里不忘了说一句“我就喜欢这样的。”
高手Rey纠缠在宗师面前,终于得到入门机会,却又在不断发掘身世的同时,与敌方高手眉目传情。

然后内心动摇,敌我不分,你是谁?我是谁?他是谁?哲学真的是杀人于无形啊!然后被出卖,捆绑play到大Boss面前被戏耍一顿,突然明白了你是谁我是谁他是谁的问题。你敢玩儿我,那你我不同戴天。果然有敌人才看到朋友。两大高手联手干掉掌门。那么问题突然严峻了。合并门派天下一统吗?那归你还是归我?停 顿 3 秒!
原来你还是老样子。你我不共戴天!顺便下一部终于可以继续了,再见!
剧情还是人物?
这应该是我在看完全片之后最先思考的问题。我是重剧情的观众,以此为准,这边影片可能我都无法给个及格分。我是不了解整个系列的故事架构的,看过15年的星战7(与本片故事直接衔接)和16年的外传-侠盗一号,这一点我想至少半数观众应该与我相差不多。
剧情与人物本就是电影的核心。我认为一部优秀电影,理应处理好剧情与人物的关系。退一步讲,哪怕很好地突出一方,也不至于失败。但是本片看完最大的感觉就是导演在剧情与人物之间关系时实在太随意,导致两者都无法成功,而全片显得破碎零散。包场的我全程可能横七竖八换了N种姿势才坚持看完。
前面讲到主剧情至少被分了两个阵营三条线。敌我对战戏是传统套路,出彩不易出错也难。但是本片的反派阵营的存在价值貌似就是维系对方团结一致,把散开的三条线强行拉回在一起。正方(权且这么说吧,其实DJ不也说了吗,今儿你明儿他,你们也没什么区别)的三条线实在散得可以,倒真有万里长征陕甘会师的意外惊喜。而导演在处理这多线的剧情时,确实在尽力把每条线中人物都尽可能展现完整,每个人物线都是自我模式的小剧情走着,而各自之间的联系就像是莱雅公主手上带着的信号器一样似有若无。最后的会师就只能是匆匆收尾,因为导演和观众都知道,大家最后就是要一起走向下一部电影的。到头来,整部影片就像是四个剧组分拍,然后素材丢给后期以后拼接就可以了(会不会是真的)。回到前面提到的,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剧情太零散破碎,只用一些老套的手段,比如陡然的剧情/人物反转(其实大家也都知道),来制造其实并不存在的紧张感去粘合胶片上的刀痕,就好比创可贴去救刀斧伤,效果可想而知。
至于人物,这类电影并不着力刻画典型人物吧,至少并不企图通过某一部来刻画一个完整的主要人物,毕竟有一系列在呢。本片各线剧情,也确实没有能着力突出塑造某一人物,反正我并无男主、女主的感觉,算群像?嗯,就算群像吧!
个人觉得,就算是这类系列电影,其实也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在系列大框架之外,更多寻找到影片自身的自足性,而不应该仅仅为了服从服务于系列片要拍下去的大局,就总呈现出“挥刀自宫”的尴尬。像香港的“无间道”三部曲,其实就好太多。当然也许版权、原作等方面的限制可能是主要原因,但是以美国导演、编剧的能力,只要有需求,死去活来的人物和剧情又不是什么难事。都说“三体”在中国是不幸的,因为中国导演拍不出来。那美国导演也拍不了“星战”啦?这么看我真的不是“星战粉”。
推荐:
1. 星战粉。用不着我推荐,铁粉、新粉、伪粉肯定都是必去的。
2. 喜欢科幻类的,而且周末打发点时间的观众。毕竟里面该萌的萌,该蠢的蠢,该傻的傻,该丑的丑,确实没什么帅的美的(你们扔,我捡砖头盖房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