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这三年治疗白血病的事儿吧(二)
文/刘安娜
写在最前面的说明:
续着昨天的写的,今天不小心写了9400字,阅读的人辛苦了。
文章配图来自pexels。

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我昨天那篇日志里写的那样,2014年9月29日那天发生的事我历历在目,30号第一天住院,我记得当天晚上我发烧,辗转反侧;第三天就是十月一号,我记得我妈拉着拉杆箱出现在我的病床旁。但那之后的事情,感觉记忆有点模糊,不太确定都发生了什么,感觉似乎是我妈的到场让我整个人松懈下来,终于可以撒手不管了。
回忆里,总有一个定格的画面就是我躺在靠窗的病床上,低头向下看,恍惚看见我妈坐在床脚靠墙的椅子上。大概是这一幕出现的次数太多了,所以印象深刻,挥之不去,毕竟我的整个治疗过程就是每天吊针水,只不过第一年是每次住院28天,回家休息三到四个星期,期间每天吃维甲酸,然后再来住28天;第二年身体恢复了很多,住院周期也缩短了,差不多就是住14天,在家休14天,期间每天吃维甲酸,并一直保持这个循环,直到我2017年1月彻底被医生释放回家。

一般,血液科的病房里有两张病床,每张床配一个床头柜和一个储物柜,个别病房有三张床,稍微挤一点,每个病房配一台饮水机。病床分为普通床和层流床,普通病床就是底下带四个轮子,常见的那种,床脚有个摇杆,有两个档,把摇杆拉出来,转动,就可以把上半张床支起来,方便病人靠着。也可以拉到另一个档,这时转动摇杆可以把床中段支起来,像那种两边拉起的跨海大桥。不太熟练的病人或者家属偶尔会搞错,不过住的久了一般就不会错了,毕竟第二种很用不着,平时还是第一种居多。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没力气坐着吃完一顿饭,所以吃饭的时候需要把床支起来,靠着吃饭,或者吃一会儿靠着休息一会儿。那是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没有力气是什么感觉,整个人就像是一滩蒜泥,向上的力气一丝都没有,只有地心引力。没力气坐着,要靠着床,靠着也坚持不了多大一会儿就开始往下出溜;没力气说话,朋友或者同事来看我,我聊天半小时,他们走以后我要睡一下午;没力气吃饭,吃一顿饭要歇好几回,如果吃饭时间太长累着了,饭后也是马上要昏睡一会儿;更没力气走路,就在病房内的厕所都去不了,再次体验了一把在床边嘘嘘的感受,我记得5岁以后我好像就没有用过尿壶了。和腰穿后平躺六小时一样,女病人就是这点不方便,男病人可以躺着用尿壶。
刚开始的时候,我每次喝水也需要把床支起来,举着杯子仰着头喝,累得不行。后来我妈发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她从医院小卖部买了一大包可以弯曲的吸管,对,就是那种在外面买果汁可能会给的那种吸管,这样我躺着也可以喝水了,real机智了。而且每次喝水不用坐起来,也不需要用力仰着头,只要躺着用吸管喝就好了,真的很舒服,很节省力气,以至于看哪个病人的家属不知道这件事的,我都要宣传一下,包括后来我自己身体恢复一些了,其实可以坐起来喝水了,我也还是喜欢躺着喝。

而层流床比普通病床多了一个空气净化的设备,设备开启以后,持续向外吹净化过的空气,这是为了保证血液病人周围的空气尽可能的干净,毕竟得了血液病的病人,无论具体是什么病,普遍免疫力低下,难以抵抗外界空气中健康人可以抵抗的病菌。这种净化设备有两种,一种是立在床头的,底下有轮子,接电源,可以根据需要推走;另一种是和床合为一体的,是在头顶多了一个金属罩子,银光闪闪的,躺在病床上能模糊的看到自己的倒影,看不太清楚,因为毕竟不是镜面的,上面有很多出空气的小孔。想象一下,半夜睡醒看到,还真有点惊悚呢。现在对比起来,倒是觉得和我家厨房的料理台材质颜色都很像。
我最开始入院治疗的时候,就是住的层流床,床头立着的那种,床周围用厚塑料围的严严实实,无论是医生来检查,或者护士来打针,甚至我妈断水给我喝,都需要用免洗洗手液给手消毒,然后戴上口罩,把床的一侧重叠的两层拨开一个缝隙,探身进来。任何人要进入我所在层流床的内部,都要戴口罩。
包括我如果要离开层流床的空气笼罩范围,也必须戴口罩。无论我是去厕所,甚至只是在床边,都需要戴,包括我完成每个疗程,离开病房以后,到家之前,都需要用口罩把自己捂严实。以前没得病的时候偶尔也戴过口罩,觉得憋得喘不上气,特别不喜欢戴。一旦得了病,这些都没有商量余地了。并不说有人强迫戴口罩,只是医生会说,免疫力低,无法抵抗外界空气的病菌,不戴口罩可能感冒,可能发生并发症,可能会死,你敢不戴吗?我不敢。不仅老老实实戴口罩,即便在口罩里面哈气把眼睛搞的雾蒙蒙,也不敢摘,即便憋在口罩里面觉得密不透气,也坚决不摘。
床周围裹的严严实实的那种,叫全封闭的层流床,是给免疫力特别低的重病号用的,像我刚发病时病情危急那种,或者刚做完骨髓移植的病人,等等。后来我身体恢复一些了,就可以用半封闭的层流床了,就是床的上半段周围围了隔挡的塑料,床的下半段是开放的。等我再恢复一些以后,就可以住普通病床了。有时候也会遇到,我入院治疗的时候恰好没有普通病床了,也会被安排在层流床上住着,但并不开启设备。我不太喜欢这种安排,因为这意味着如果有一天有一个重病号入院,我可能需要换床,还是有点麻烦的。
不过我认为这都是细节,不用太在意,我一般都是医生和护士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做,包括各种检查、打点滴和吃药。每次入院,医生会给开一系列的检查单,交代我去什么地方做什么检查,我都是确定好了时间地点,接了单子就按时的去,不会多问为什么要做,也不会去纠缠不做行不行。除了唯一有一次,我和医生商量,腰穿做四次行不行,因为腰穿实在是太难受了。当然,医生说不行。

刚开始做化疗的时候,每天打特别多的针水,三四前毫升,用的绝大多数是那种塑料针水包,偶尔有玻璃瓶的,一般每天早上护士都会把当天我需要打的针水单打印一份,夹在床脚一个板子上,从第一袋开始,到最后一袋,每次护士来挂针水包都会讲名字和作用,我都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后来我看别人家属反应才知道,有些人会把这些名字详详细细记下来,挨个到网上去查,或者拍照拿去问自己做医生或护士的朋友,有些人还会缠着护士问这个药什么用,为什么要打,多少钱一类的问题,我看着他们都觉得自己好累啊,我从来不想过多了解这些细节,反正问了我也不懂。也可能是我真的心很大,只觉得他们好精力充沛。我躺在床上,唯一的活动就是眨眼睛。
后来有段时间我还曾加入了一个M3的病友QQ群,好几百人呢,看来得这个病的人真是不少,天南海北的人都有,每天里面都有好多条消息,问早安的,冒泡打招呼的,今天治疗打卡的,这个药是什么药麻烦大家给看看的,我治疗方案是这样你们呢,我哪年得了什么病,我是病人家属我家谁谁得了什么病,得病几年了,治疗进展如何,还有一边治病一边上班的,互相加油鼓劲的。在群里待了一段时间,看各种层出不穷的消息,就觉得心烦意乱,感觉我是唯一一个得了病以后什么也不想做,只想按照医生的要求,一动不动卧床休息的。于是就退群了,退群后感觉整个世界都清静了。
我不想做太多活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想节省一些力气,保持心率的稳定。化疗固然对疾病有效,但对身体的副作用也很大,具体作用在每个人的身上可能反应都不太一样。对我来说,是对心脏和肝脏的影响特别大。具体的表现就是,自从开始做化疗,我的心电图就不太正常,本来得病之前我就有窦性心律不齐,虽然说这是个很常见的症状,但也意味着我的心脏本身就不是太健康。而做化疗期间,我的心率很容易因为我的活动而飙升,比如正常心率是60-70,我可能平时心率就是80-90,如果坐起来或者说了太多话,心率就可能飙升到180。以至于我第一个月本来应该连续吊针水28天,到了第26天,医生觉得我的心脏已经很不正常了,怕继续打完最后两天会出大问题,就停了针水。所以我第一个月其实只打了26天。

因此,每次我住院治疗,办完手续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绑上心率检测仪,医生和护士要24小时监控我的心率数据。一开始用的是那种立式的,大型一点的,就是电影里面见过的那种,站在病床旁边,上面有个光斑,一边滴滴叫唤,一边一跳一跳的那种。不过好像没有电影的那种高,一般会接出来五根线,每根线头上有一个电极片,分别按照规定位置贴在前胸,仪器上就会显示我的心率,护士站也可以看到这个数据。这个仪器上还带有测血压的绑带,绑好以后按对应按钮,就会自动充气测血压。这种仪器很不方便,不仅因为它24小时叫唤个不停,还因为,如果我要上厕所的话,需要推着它一起去,我在厕所里面,它只能站在门外。
后来我身体好一些了,就不用这种大的心率检测仪了,但是心率还是需要检测,只是换成那种小盒子了,大小和小米一代充电宝差不多,但长得像以前的收音机,或者游戏机。同样的线,同样的电极片,贴好以后,我可以揣在兜里,或者挂在脖子上,所谓的背遥测。看护士贴电极片次数多了,我都学会了,看着电极片上面标注的位置,比如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等,我自己也可以贴。护士一旦看不到我的心率了,就会来检查我的遥测,有时候是电池没电了,有时候是电极片掉了或者皱巴了接触不良,看护士太忙,我就会要几个电极片,自己换。有时候护士看到我心率太高,也会到病房来看看我在干什么,是不是活动太剧烈了,当然,所谓活动太剧烈,大约就是突然坐起来那种。

人家说久病成医,一点不假。除了学会了换电极片,我还学会了处理打吊针时常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比如输液管里出现了气泡怎么消除,针水包里压力变小导致滴速变慢怎么加压,用来严格控制滴速的仪器拉警报了怎么处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样就不用每次一出现什么问题就按呼叫铃,等着护士来解决了。虽然照顾病人是护士的责任,但这些小事,自己搞定更便捷,也省的给护士添麻烦,那些小护士天天忙得脚不沾地了,如果我们搞不定再找护士来也来得及。
不过,在我妈对比来看,昆明这边的医院设施已经比哈尔滨方便多了,这个呼叫铃首当其冲,大概长得像我们家里墙上的电灯开关一样。有什么事只要按床头的呼叫铃,护士站就会显示按铃病人的床号,在病房里也能听见远远传来的音乐声,就知道护士已经看见了,会尽快过来。呼叫铃是从墙上接出来一段的,这样即便家属不在,病人自己也可以按,只要把呼叫铃的开关塞在病人枕头下面就可以,抬手就能摸到。几年前,我妈还在哈尔滨的时候,某次陪护我姥姥住院做手术,那时找护士需要跑到护士站,还不一定能马上叫来,毕竟护士也不止照顾一位病人,如果只有一位家属陪护的话,就很不方便,因为要把病人一个人扔在病房,满楼道的找护士。倒是不知道这些年过去了,有没有什么变化。

我住院的第一个月,也就是2014年10月,事项比较繁多,每天早上都要测血常规,护士拿着测量小针头,噗在我指尖扎一下,十秒钟就看到我的血糖度数;也要抽血验血常规,或者验肝功,也是拿消毒过的针头在指尖噗扎个洞,挤一点血出来。以前我指尖稍微划伤一点都觉得好痛,毕竟十指连心,住院以后,每天早上都被噗来噗去,我已经麻木了,怎么噗都面不改色。
第一个月打的针水也比较多,M3不需要骨髓移植,但是需要每天打化疗药,一天要打完很多包针水,具体哪包药是化疗药,叫什么名字,我都没有问过,那时候我每天的全部活动就是在我妈的协助下洗脸、吃饭、喝水、上厕所。以前听说做化疗的人都会掉头发,电视里也是这么演的,然而我打了十来天的化疗药并没有掉头发,内心还沾沾自喜我是不是与众不同。很快,我就体会到了打脸的感觉——我开始掉头发了,那种体验很奇特,不疼不痒,用手轻轻一摸,就抓了一手头发,床上、地上早就掉的到处都是了。我一直以为我发量很少,没想到掉起头发来也是没完没了。
一开始我觉得很好玩,因为躺在病床上什么也不做,只能看着窗外发呆,真的很无聊,就开始抓头发玩,一摸一把。后来发现这么等头发自己掉光不行,不仅因为一地的头发太难为保洁了,也因为一床的头发也不好睡啊。只好从脑外科请了专门给做脑部手术的病人剃头的人来给我剃头,好处是有全套的消毒剃头工具,而且经验丰富,我记得是60块钱,也不贵。每剃一刀就在兑好的消毒液里洗一洗,确实比外面剃头让人放心多了,毕竟如果我要出去的话还是很不方便的,又累,也不知道对于我这个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外面的理发店是否够干净。效率也很高,一边聊天一边操作,一会儿就搞定了。
更好玩的是,三期化疗结束以后,我停用了化疗药,开始慢慢长头发,原来的直发居然变成了自然卷,特别卷,真是意外之喜。以前我就常嫉妒我妈有自然卷,我没有遗传到。这下可算是心愿得偿了,据护士说,很多病人剃了光头后再长出来都有自然卷,不知道算不算一种基因变异。不过三年过去了,现在我的自然卷好像又没了。真是sad。

第一个月的治疗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刚入院时我的血小板是47,住了几天掉到29,补了两袋血小板涨到了57,等到28天的针水打完以后我的血小板已经恢复自主造血了,涨到了90多,接近正常人的下限100。理论上来说,整个治疗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刺激血小板恢复造血功能,而我在第一个月的治疗中就已经实现了。但并不是说我治疗一个月就病好了多少,除了恢复自主造血功能这一个成就以外,我整个人还是非常虚弱的,28天治疗结束我迫不及待要离开医院回家。医生说我可以第二天再走,但我宁可当天晚上就走,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我妈再来结算住院费用,也不想再在医院多呆一刻了。
我还记得刚住院没多久时,我做了一个梦。我平时就是个梦很多的人,做过的梦不计其数,而且通常都有互动的人物、起伏的情节、生动的环境,有些美好,有些惊悚,有些疲惫不堪。那次的梦很压抑,很黑暗,我似乎在一间地下室,屋里光线不足,只靠外面走廊里的灯光照明,但奇怪的是,屋里的一切看得很清楚。屋子面积并不大,四四方方,什么也没有,墙上都是脏兮兮的,看不出原来的白色。我站在远离走廊的屋子一头,身后有一些同盟军,靠近走廊的那面墙上挂满了我的敌人,无论同盟军还是敌人,其形态似乎都是一团烂肉。战争就是双方互相丢掷这些烂肉。我感到精疲力竭,却又苦苦死撑,不肯放弃。战争似乎已经持续了很久,双方都是强弩之末,我心中一个声音告诉我,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取得胜利。我胳膊很酸,站立的双腿发抖,但我不肯停下。就在这时,似乎我们赢了。我一个人站在走廊里,看向前方,这是一条很长的走廊,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门,虽然没有打开,但我心里知道,每道门都是像刚才的房间一样,或许更难,是一场战斗,是对我的考验,只要通过这些考验,我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而我也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事后回想起来,我总把这个梦看作是对人生的隐喻,我确实身处黑暗,确实正在进行一场战斗,这战斗自然不容易,且持久,因此治疗刚刚开始,国内成熟的治疗M3的方案都是三年,因此,未来自然还要进行很多场类似的战斗,但我会赢的。我会赢这场战斗,我会赢下一场,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也是因为住院,我的绝大部分拖延症都治好了。以前周末会睡懒觉,或者有时会睡得特别晚,甚至熬夜,有些小事情会偷懒,会耍赖。自从住了院,这些都不存在了。早上六点半,护士定时来抽血,你不起床没关系,躺着也可以挨扎;7点夜班护士和白班护士交接班,来查房,你还不起床吗?一群人看着你,有点难看了吧。8点住院医生带着一群实习医生来查房,这时候总要起床了吧。晚上十点护士查房,然后熄灯,不仅因为所有人都睡了,也是因为吊了一天的针水,真的很累,很快就睡着了。天天如此,很快我以前混乱的作息就被调整为晚十早六。周末?不存在的,治疗不分工作日和周末。

当然,每个人的想法和做法都不一样。曾经遇到过一位生病的大娘,她女儿来陪护,不租陪护床也不自己带床,和她生病的妈挤在一张病床上。早上护士来抽血,她没起;护士来查房,她也没起;医生来查房,都走到隔壁病房了,听到医生讲话了,她妈妈叫她起床,她还赖在床上,说医生来就来呗。真的很无语,你还不是病人好不好,你是来陪护的家属,应该照顾病人的,怎么能病人都起了自己还不起呢。
所以说,同样是家属,陪护是否尽心差别真的很大,包括这位大娘明明胃不好,她女儿晚饭给她买汤圆吃,糯米本身就难消化,还给胃不好的老人晚上吃,大娘那一晚上在病房里转了一百多圈,不停打嗝,明显的消化不良,而她女儿就躺在病床上玩手机。这是很严重的,以前曾经有肠胃不好的老人晚上吃了汤圆,最后死亡的先例的,不知道她怎么能这么对自己的亲妈呢。不过看她十点半了,都熄灯了,还挤在她妈病床上大声讲电话的作派,是根本不会考虑别人,既然这样,我当然不用客气,大声敲床栏杆,让她要讲电话出去讲。她才悻悻的挂了。
我对这些毫不顾忌病人的人是一点不会客气的,毕竟我每天要打那么多针水,体虚乏力,如果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更难坚持,到时候难过还不是我自己扛,因为体虚发烧了更是不划算了。就有一次,隔壁病人是个21岁小姑娘,家里来了一堆亲戚探病,说是探病,一堆人坐在一边哇啦哇啦,不停大声讲话,我不太听得懂那种方言。给小姑娘买饭,买了一碗全是红油的米线,一个体虚的白血病病人,吃不了油重又辣的东西。小姑娘不怎么吃得下,他们中的一个人就接过去美美的都吃完了,也没人再给那女孩买点别的。下午也一直聊天,聊了几个小时,吵得我午觉都没睡,脑瓜子疼,心率都飘了。我怕他们再继续下去,我心脏要炸了,只好硬起心肠,请他们出去聊吧,我心脏受不了了。等他们出去了,隔壁女孩明显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躺下休息一会了。这是来探病呢,还是来催命的呢?在医院来来回回次数多了,时间长了,真的能见到很多没心没肺的人。和他们比,我觉得我还真不算自私了。

其实,病人的恢复程度,除了本身的身体素质和医院的治疗以外,家属陪护也真的非常重要。我是血液科恢复最快的病人,除了我原来常年运动,身体素质不错以外,我妈的精心照顾起了很大作用,不客气地说,在我看来,我妈是整个血液科陪护家属中最精心也最专业的。她不仅24小时不离身的照顾我,甚至某天夜里因为我总是口渴,每15分钟就要起来喂我喝一次水,几乎一夜没合眼。而且因为之前陪护姥姥姥爷住院做手术的经历,她在照顾病人方面也很有经验。有些家属也很精心,但是毕竟不是很懂,很多细节照顾不到;有些请来的护工倒是很有经验,但毕竟不是亲属,只是本着职业态度在照顾病人,万一遇到那些不太敬业的护工,自然就有很多照顾不到的地方。
有一次,隔壁也是一位大娘,胖胖的,有重度贫血还是类似的病,还有白内障,几乎看不见,最要命的是有点老年痴呆了,经常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丈夫儿子儿媳妇把她送到医院来,手续办完,找了个护工,就都走了。护工就坐在床边头也不抬的织毛衣,看一袋针水打完了按铃叫护士来换,其实大娘糊涂了,忘了自己是来医院打针的,不停的拨自己手上的针头,又看不见,一直问,这是什么,这是什么。后来终于拨掉了,针水流了一床,大娘的裤子都湿透了,护工一边换床单,给大娘脱裤子,还一边说大娘太不老实了,把针碰掉了。我妈在旁边看得直撇嘴,人家都糊涂了,你还不注意看着点。但毕竟和人家也没什么关系,护工是人家家人请的,总不至于去告状。
后来那位护工似乎觉得这位大娘太麻烦,给的钱也不多,就去照顾别的病人去了,又介绍了另一位护工来,这位护工倒是很有经验,也很尽心的。她搬了把椅子,就坐在大娘打针那只手的旁边,一旦大娘要伸手去拨针头,或者把手动来动去,她就连忙给摆好。看大娘需要什么及时给递上,翻身动作大了给掖被子。大娘才算是能顺利的打几天针水了。不过因为糊涂了,每天熄灯以后大娘都要突然爬起来,让打开灯,围着病床转圈,说,我这是在哪儿呢,这是我的床吗。大家就哄她,你这是在医院呢,这就是你的床。她转了几个圈以后好像想起来是自己的床了,才能乖乖躺下睡觉。
这种情况虽然闹腾,但和前面那种没心没肺的吵闹不同,她是因为病了,身不由己。我也不会觉得烦躁,只会觉得她很可怜,她的病但凡少了哪样都会舒服一些,要是人看不见但是没糊涂,也能安心踏实的治疗;或者人糊涂,但是眼睛是好的,能看到自己的处境,也就不会那么慌。可怜她几种病都有,就很受罪了,尤其这种情况下,家人却一个都不陪在身边,只是每周来看一看,儿子儿媳妇还高高兴兴说妈我俩今天逛街去了,逛街都不来照顾自己妈?我感觉就是欺负自己妈糊涂了;老伴也已经退休了,好像也没做什么,也不留下来照顾,更觉得凄凉。不过,也许每家的情况不一样吧,也不能按照我的想法去想别人。

我也曾经遇到很不一样的家庭,是家里十几岁的女儿得了病,我忘了具体是什么病,只记得是需要定期来医院住院吊针水,每次固定十几天,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再来。而我在治疗了一年半以后也形成了一套固定流程,在家休息十四天,按要求吃药,再到医院住十四天,吊针水,因此总能遇到这家人,有时甚至住院时间完全重叠,同一天一起办理入院,同一天一起办理出院。只不过他们家不在昆明,因此出院的时候不像我和我妈,收拾了全部东西,抬腿就可以走,第二天再来结账,他们要等出院手续全办完,费用全结清以后才能走。
他们一家三口在医院的生活很规律,早上护士交接班前起床,爸爸会做礼拜,妈妈用自己带来的电饭煲煮白粥和鸡蛋,打水给小姑娘擦脸。其实第一天和他们家住一个病房,我就是被她家爸爸做礼拜跪地磕头的声音吵醒的,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声音还吓了一跳,后来知道以后就觉得这家人生活很讲究,不因为在医院里就打乱原有的生活规律。吃完早饭以后,小姑娘用平板看电视等着打针,他爸妈可能看书,可能看手机,也可能办医生要求的一些手续等,或者有时候聊聊天,声音也很小,同一个病房都几乎听不清楚那种,就是非常注意不吵到别人的那种。反正无论做什么,一家三口都很安静。中午吃完饭后,她妈妈会支开折叠床睡午觉,她爸爸就在床边坐着。晚上不等熄灯,他们就已经洗漱好,打开两张折叠床,躺好准备睡觉了。
每天都是如此。后来遇见的次数多了,我妈就会和他们聊天,她爸爸更健谈一点,逐渐了解到了他们家的一些情况,小姑娘是需要常年治疗的,感觉比我需要治疗的时间还长那种。有时候小姑娘比我住的时间长,或者比我先住院,他们听说我要出院了,还都笑的很开心,说恭喜恭喜。血液科很多都是老病号,来来去去总有一些熟面孔,在医院遇到了,就能聊聊天,无论谁要出院了,都为他/她感到高兴。

而到了后期,住院次数多了,有了一些经验以后,越发熟练。我和我妈的生活也是类似的规律了起来,不像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了医生安排住院的日子,我背换洗衣服、洗漱用具、毛巾枕巾等,她背折叠床和行李等,毕竟我身体还是虚弱,太重的也背不了,一开始我们也是租床,但是一天十块钱,住几天还行,像我这种一年有半年要住院的,实在是成本太高,后来在某宝上买了一张很结实耐用的折叠床,送货到家,也才一百七十块钱。办理完住院手续,做完所有检查,就开始打针;每天的事项几乎一模一样,吃早饭,打针,吃午饭,吃晚饭,打完针水,躺着休息,十点睡觉。
住院期间为了实时监控我的心率,并且保证我别出什么意外,或者万一有什么事情能及时处理,我是被禁止回家的,就算是到了第三年,我每天只有几袋针水,1700毫升,几乎下午两三点就能打完当天所有的针水,也不能走,必须在医院过夜。有一次,我实在很想回家洗澡,就和我妈偷偷回家了,晚上十点护士查房找不到我,给我打电话,我就说回家拿东西,结果下雨了(那天确实下雨了),就不回去了。当时护士也拿我没办法,不过第二天早上我回医院以后就被主治医生劈头骂了一顿。于是下次再也不敢了,老老实实在医院躺十四天。护士也知道我有“前科”,每次都要用一个女病人,恢复得好好的,各项指标都正常,某天上厕所突发心脏病,一头栽倒就过去了的故事吓唬我,告诫我不许回家。我就把头点得飞快。除了那一次偷跑以外,我可以算是最听话好管的病人了。
【未完待续】
-
158****9242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03 08:33:06
-
每天睡到自然醒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1 19:12:42
-
月亮之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7 16:53:27
-
zwwlcq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2 11:16:36
-
月亮🌙也晚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00:26:50
-
没时间绝望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9 01:52:48
-
小雪爱小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4 11:11:07
-
Jack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12:21:43
-
波恩同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9 21:31:13
-
rach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5 12:31:19
-
深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6 19:00:53
-
嗨小红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6 23:46:54
-
June六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30 19:59:37
-
阿玩下凡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5 08:09:32
-
A阿慧的美妆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9 22:27:28
-
阿芸芸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8 19:52:12
-
lanty777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7 23:16:30
-
淑容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3 01:09:59
-
钻进口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31 17:27:59
-
天彤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09 00:24:42
-
圣路德维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26 21:52:28
-
陈白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6 19:49:06
-
道格二世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5 01:16:47
-
豆友42583554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3 22:31:03
-
Estrella_Pola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3 17:00:0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3 16:40:29
-
七鸣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2 10:20:49
-
鹿逍遥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2 08:53:48
-
达行天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0 12:05:55
-
小毛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30 23:34:59
-
danie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9 22:47:32
-
莫非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7 14:16:35
-
不安情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5 02:00:52
-
言若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3 13:54:29
-
向小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1 22:38:13
-
Rachelczh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1 21:52:43
-
Sugar m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0 20:59:18
-
特斯蝤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0 19:31:56
-
清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0 09:59:57
-
小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0 07:28:45
-
lotuse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9 05:40:53
-
kiw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8 23:32:05
-
sh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8 14:47:34
-
mow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8 12:49:27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8 11:18:39
-
绿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8 10:21:16
-
˙Ⱉ˙ฅ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8 07:12:53
-
笑得很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8 07:00:23
-
陈宜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8 01:56:22
-
虹猫蓝兔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8 00:31:57
-
毛茸茸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6 11:45:15
-
花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5 22:59:55
-
五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5 02:50:56
-
多克鲁特特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4 20:12:10
-
沐雨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4 11:04:59
-
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4 10:00:51
-
Beig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4 08:23:56
-
昉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4 06:24:20
-
Promenad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4 03:32:36
-
你看不见的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22:15:05
-
微夏里漾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16:25:17
-
董指导2011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15:04:29
-
咸水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14:44:39
-
YUN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14:21:16
-
冰淇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13:25:19
-
越慌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12:59:42
-
Eddie2D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12:34:58
-
sy7v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11:50:56
-
ththx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11:29:22
-
sunsh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11:23:04
-
小肥肥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11:03:33
-
山坡羊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10:07:44
-
無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9:25:08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9:00:49
-
花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8:48:52
-
awu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8:12:21
-
洁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8:02:59
-
本身之本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6:48:19
-
lxDB123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6:05:33
-
Moonchild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5:57:53
-
樱桃酒气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2:12:07
-
L'shel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1:40:17
-
信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1:39:15
-
Miss.Bu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1:07:07
-
加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0:59:05
-
大林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0:48:37
-
知世可颂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0:21:41
-
Ev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0:14:42
-
三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0:10:48
-
你你你你你你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3 00:01:36
-
Siri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2 23:57:16
-
keep go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2 23:56:49
-
猪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2 23:44:57
-
永远有多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2 23:30:57
-
肉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2 23:30:46
-
盐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2 23:28:58
-
Зо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2 23:25:41
-
グルドゥ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2 23:17:13
-
T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2 23:14:10
-
三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2 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