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年度观影报告
查看话题 >无间观影:我的2017华语十佳
想想真是有些不可思议,我已经大半个月没看过电影了……
离影迷界越来越远……
2017年是华语片的一个大年,下半年涌现出不少好片,值得总结一下。
我所列的这些片子都有足够的闪光之处,但又存在不少问题,共同的地方是表达欲太强,典型如《米花之味》,铺的议题挺多,而又没有收束到位;有些又存在妥协——比如《皮绳上的魂》的动作线,和不可避免的妥协——《嘉年华》的反转。
《妖猫传》更是问题一堆,但能把讽刺和深情做好,已经让人满意。
如果从整体性上考量,最好的自然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是唯一一部可以用“熨帖”来形容的影片,自然也是我的最佳。
Top1 《不成问题的问题》 导演:梅峰
2017华语电影两部寓言佳作,《村戏》和《不成问题的问题》。前者写时代下的集体主义对于个体的迫害,后者用一个农场搭建一个微型社会,讲述中国式的人情运转。讲人情,最重要的是人。梅峰导演柔化老舍原作中人物的夸张是成功的。摄影上的动与静、灯光明暗的细微处理也很妥帖。表演大赞。
Top2 《村戏》 导演:郑大圣
从时代下的集体主义对个人戕害来看,比《芳华》(指小说)更冷更硬更锐。村民排演一出戏,实际上也是在上演一出戏。它是历史故事,讲述现在的我们是怎么来的,同时也是一则人性寓言,最后名单带来的悲剧感很像《牯岭街》。色彩只用红和绿,很讽刺,和黑白影像构成极大的视觉张力,历史伤痕切割现实。不过, 后半程剪辑有点太过了。
Top3 《皮绳上的魂》 导演:张杨
比《冈仁波齐》好太多,没有形式和内容上的背离。多线索多时空的时空结构铺设得好,尤其是作家寻找小说中的人物这一设定,用这种方式探索真实与虚构的关系是正途,活佛的话又将比讨论提升了一层。复仇线虽增添戏剧性,却无太大必要。常用近景切远景营造氛围,在速度感上,演员不太到位。摄影确实好。
Top4 《八月》 导演:张大磊
从时代背景和内容上可与《钢的琴》作对照,《钢的琴》集中于父辈,重温旧日荣光;而《八月》更侧重于少年,以他的视角向父辈投以怀缅与不舍。影片由大量生活细节构成,采用了黑白摄影,这带来了一种带有距离感的诗意,也贴近于我们对于记忆的感知。之前种种相处细节,是为了假装搂上父亲的手。
Top5 《嘉年华》 导演:文晏
非常勇敢的作品,拍得细腻而克制。影片厉害之处是编织了一组女性群像,她们处境艰难,互相牵连互相转化,「他人即我」的立意赞,有很强的警示意味。最后的逃离是妙笔,天使穿上白裙,这个我们看不清她的过去也看不到她的未来的姑娘,散发着希望和美。影片也就此铸造了一把刺向黑暗社会现实的利刃。
Top6 《米花之味》 导演:鹏飞
非常值得赞赏的是,没有将“留守儿童”拍得苦大仇深,鹏飞导演在努力营造一种轻快的调性,由简单的几个人牵扯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很日影,又缺日影集中某一面向式的雕琢。表达欲过强。米花之味既指作为“异乡人”的母亲与留守女儿的情感重建;又指向现代对于传统的冲击。这种双重表达其实真的需要一段全景扫描式长镜头收束(如沙罗双树),以母女二人舞结尾惊艳动人(透过他人的死亡看到生之意义),本质是讨巧且偷懒的做法。
Top7 《妖猫传》 导演:陈凯歌
陈凯歌一直在讲的都是时代中的人以及人物命运的关系。本片戏核是贵妃之死。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也因此成了那个时代的多层的象征符号,讽刺性做得挺足,这点很《末代皇帝》;另一面向是情感,也很动人。乐天向那个时代求诗,空海向那个时代求法。猫为身,鹤为魂,陈凯歌也是在用影像写诗。
Top8 《暴雪将至》 导演:董越
连绵不绝的阴雨即是为等来那场“历史的暴雪”。虽说剧作上多有套路和刻意,但时代感,以及人的心气被时代碾压成齑粉的虚无感和幻灭感都出来了。镜头设计挺好,多全景和远景,很契合主题。值得肯定。
Top9 《喜欢·你》 导演:许宏宇
以食物谈情,也以食物说性,食物成了两人在视而不见之下彼此认同和情感联结的媒介。那场幻觉中的雨真棒,享受爱情的曼妙,而成为俗世中“甜蜜的异类”。道具用得好,雨伞(将把手用作吹风机)与定位手表(躲避到追随)。剪辑好。周冬雨的表演真好,自然、灵动,不失分寸。
Top10 《春娇救志明》 导演:彭浩翔
最终志明尬唱那场戏,让很多人尴尬与不适,却看得我两度落泪。这场戏是两人情感矛盾的一种带有妥协的解决之道:缺乏安全感的女人最终接纳了不成熟的男人。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总结这个系列第一部作品《志明与春娇》的内容,那便是“暧昧”。故事的背景是香港实施了室内全面禁烟,这将烟民赶往了后巷之中,志明与春娇在此相遇。影片细腻地描绘了两人各自脱离原来情感最终建立一段新感情的过程。一颦一笑、你推我搡应着烟雾发酵为缱绻与浪漫,在吞云吐雾之间,爱情悄然滋生。爱情最美妙的阶段是暧昧,影片便是在精心刻画着情感的进退与虚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在长久的相处中慢慢消磨,抵烟相燃的浪漫与激情也退化成了生活中相互妥协的一个个抉择,影片的关键道具从香烟变成了墙上替人作出选择的弹珠迷宫盘,这个“终端分歧机”以概率的方式让他们避免纷争,公平、无奈。《春娇救志明》成了一个情侣如何维系亲密关系的故事。
特别提及:
《大护法》 导演:不思凡
突出的优点是极具特色的画风和建立了一个暗黑的世界观,画风与配乐也不错。影片像是一则社会寓言,隐喻丰富,涉及到权力、创造、意识觉醒,这和《异形·契约》类似,区别是本片的主角大护法是旁观者视角,并且经常处于游离状态,是最缺乏变化和层次感的一个,设定不好。台词书面化,怪异的冷幽默。整体上值得鼓励。
从动画的角度看,不思凡会比刘健走得更远。
两个厌恶:
《冈仁波齐》、《闪光少女》。两个都挺鸡贼的片子,另外,《闪光少女》的核与《战狼2》也没啥区别。
离影迷界越来越远……
2017年是华语片的一个大年,下半年涌现出不少好片,值得总结一下。
我所列的这些片子都有足够的闪光之处,但又存在不少问题,共同的地方是表达欲太强,典型如《米花之味》,铺的议题挺多,而又没有收束到位;有些又存在妥协——比如《皮绳上的魂》的动作线,和不可避免的妥协——《嘉年华》的反转。
《妖猫传》更是问题一堆,但能把讽刺和深情做好,已经让人满意。
如果从整体性上考量,最好的自然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是唯一一部可以用“熨帖”来形容的影片,自然也是我的最佳。
Top1 《不成问题的问题》 导演:梅峰
2017华语电影两部寓言佳作,《村戏》和《不成问题的问题》。前者写时代下的集体主义对于个体的迫害,后者用一个农场搭建一个微型社会,讲述中国式的人情运转。讲人情,最重要的是人。梅峰导演柔化老舍原作中人物的夸张是成功的。摄影上的动与静、灯光明暗的细微处理也很妥帖。表演大赞。
Top2 《村戏》 导演:郑大圣
从时代下的集体主义对个人戕害来看,比《芳华》(指小说)更冷更硬更锐。村民排演一出戏,实际上也是在上演一出戏。它是历史故事,讲述现在的我们是怎么来的,同时也是一则人性寓言,最后名单带来的悲剧感很像《牯岭街》。色彩只用红和绿,很讽刺,和黑白影像构成极大的视觉张力,历史伤痕切割现实。不过, 后半程剪辑有点太过了。
Top3 《皮绳上的魂》 导演:张杨
比《冈仁波齐》好太多,没有形式和内容上的背离。多线索多时空的时空结构铺设得好,尤其是作家寻找小说中的人物这一设定,用这种方式探索真实与虚构的关系是正途,活佛的话又将比讨论提升了一层。复仇线虽增添戏剧性,却无太大必要。常用近景切远景营造氛围,在速度感上,演员不太到位。摄影确实好。
Top4 《八月》 导演:张大磊
从时代背景和内容上可与《钢的琴》作对照,《钢的琴》集中于父辈,重温旧日荣光;而《八月》更侧重于少年,以他的视角向父辈投以怀缅与不舍。影片由大量生活细节构成,采用了黑白摄影,这带来了一种带有距离感的诗意,也贴近于我们对于记忆的感知。之前种种相处细节,是为了假装搂上父亲的手。
Top5 《嘉年华》 导演:文晏
非常勇敢的作品,拍得细腻而克制。影片厉害之处是编织了一组女性群像,她们处境艰难,互相牵连互相转化,「他人即我」的立意赞,有很强的警示意味。最后的逃离是妙笔,天使穿上白裙,这个我们看不清她的过去也看不到她的未来的姑娘,散发着希望和美。影片也就此铸造了一把刺向黑暗社会现实的利刃。
Top6 《米花之味》 导演:鹏飞
非常值得赞赏的是,没有将“留守儿童”拍得苦大仇深,鹏飞导演在努力营造一种轻快的调性,由简单的几个人牵扯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很日影,又缺日影集中某一面向式的雕琢。表达欲过强。米花之味既指作为“异乡人”的母亲与留守女儿的情感重建;又指向现代对于传统的冲击。这种双重表达其实真的需要一段全景扫描式长镜头收束(如沙罗双树),以母女二人舞结尾惊艳动人(透过他人的死亡看到生之意义),本质是讨巧且偷懒的做法。
Top7 《妖猫传》 导演:陈凯歌
陈凯歌一直在讲的都是时代中的人以及人物命运的关系。本片戏核是贵妃之死。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也因此成了那个时代的多层的象征符号,讽刺性做得挺足,这点很《末代皇帝》;另一面向是情感,也很动人。乐天向那个时代求诗,空海向那个时代求法。猫为身,鹤为魂,陈凯歌也是在用影像写诗。
Top8 《暴雪将至》 导演:董越
连绵不绝的阴雨即是为等来那场“历史的暴雪”。虽说剧作上多有套路和刻意,但时代感,以及人的心气被时代碾压成齑粉的虚无感和幻灭感都出来了。镜头设计挺好,多全景和远景,很契合主题。值得肯定。
Top9 《喜欢·你》 导演:许宏宇
以食物谈情,也以食物说性,食物成了两人在视而不见之下彼此认同和情感联结的媒介。那场幻觉中的雨真棒,享受爱情的曼妙,而成为俗世中“甜蜜的异类”。道具用得好,雨伞(将把手用作吹风机)与定位手表(躲避到追随)。剪辑好。周冬雨的表演真好,自然、灵动,不失分寸。
Top10 《春娇救志明》 导演:彭浩翔
最终志明尬唱那场戏,让很多人尴尬与不适,却看得我两度落泪。这场戏是两人情感矛盾的一种带有妥协的解决之道:缺乏安全感的女人最终接纳了不成熟的男人。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总结这个系列第一部作品《志明与春娇》的内容,那便是“暧昧”。故事的背景是香港实施了室内全面禁烟,这将烟民赶往了后巷之中,志明与春娇在此相遇。影片细腻地描绘了两人各自脱离原来情感最终建立一段新感情的过程。一颦一笑、你推我搡应着烟雾发酵为缱绻与浪漫,在吞云吐雾之间,爱情悄然滋生。爱情最美妙的阶段是暧昧,影片便是在精心刻画着情感的进退与虚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在长久的相处中慢慢消磨,抵烟相燃的浪漫与激情也退化成了生活中相互妥协的一个个抉择,影片的关键道具从香烟变成了墙上替人作出选择的弹珠迷宫盘,这个“终端分歧机”以概率的方式让他们避免纷争,公平、无奈。《春娇救志明》成了一个情侣如何维系亲密关系的故事。
特别提及:
《大护法》 导演:不思凡
突出的优点是极具特色的画风和建立了一个暗黑的世界观,画风与配乐也不错。影片像是一则社会寓言,隐喻丰富,涉及到权力、创造、意识觉醒,这和《异形·契约》类似,区别是本片的主角大护法是旁观者视角,并且经常处于游离状态,是最缺乏变化和层次感的一个,设定不好。台词书面化,怪异的冷幽默。整体上值得鼓励。
从动画的角度看,不思凡会比刘健走得更远。
两个厌恶:
《冈仁波齐》、《闪光少女》。两个都挺鸡贼的片子,另外,《闪光少女》的核与《战狼2》也没啥区别。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26 23:54:12
-
江的西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9 22:35:08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7 14:38:00
-
弗洛拉 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19 17: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