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爱情故事
这两天某明星出轨某歌手的新闻,一直在微博热搜上居高不下,曾经的甜蜜夫妻,恩爱家庭,此刻看起了无比讽刺。人们都在愤怒着,对这个浮躁的社会失望着,因为大家突然觉得—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爱,婚姻不过是一张废纸。
然而,我要告诉大家,不是这样的,在我们生活的中国,有一对现实版的郭靖和黄蓉,他们在北大一见钟情,但是因为工作,不得不相距两千多公里,分离了整整23年。
然而,他们却从来没有一天想到过要分开。23年后, 丈夫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妻子相守在大漠敦煌,就在敦煌,他们用高科技为中国守住了1700年的文化遗产。
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初相识。
1959年,在中国最古老的学校的图书管里,有一江南女子时时出入,21岁的年纪,她叫樊锦诗。她来自繁华大都市上海,老爸是清华毕业的工程师。受老爸的影响,她从小读三国,品水浒,听音乐,看电影,没事再逛个博物馆,潜移默化学了考古。而还有一个男孩叫彭金章,来自河北农村,人朴实到一塌糊涂。同样学考古,同样爱钻图书馆,于是,在图书馆,他们时不时就来个偶遇。老实的北方男孩,遇上婉约的江南女子,话自然很少。只是,彭金章这个老实小子,总是早早的到图书馆,在旁边帮她占好位子,她来了也就悄悄坐下,心照不宣,默默无言,爱情就这样生根发芽。
1962年,怀着对敦煌的无限向往,樊锦诗到敦煌去实习,她被这里彻底的震撼了。精美的敦煌壁画和飞天,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雕塑,数百个洞窟里,囊括了中国从前秦到元代,1400多年的几乎所有雕塑和绘画艺术。然而,洞窟里的画再美,洞窟外的现实生活,还是让她整个人惊呆了,没有电灯,水又苦又涩,黄沙漫天飞扬,她的人生走过了24年,从没有想过,在北京上海之外,居然还有这样一个世界。更让她难受的是,晚上上厕所要跑很远。有一天晚上,她想上厕所,一出门就看到,两只绿绿的大眼睛正瞪着她,难道是狼?樊锦诗赶紧关上房门,一晚上憋着尿,瞪着天花板直到天亮 ,第二天才知道,原来那只是头驴。生活条件艰苦,再加上水土不服,樊锦诗整个人一下子就虚了。好不容易坚持到实习结束,回到北京,她心里想的是:再也不要回到这里来了。
校园爱情是甜蜜的,可是太多都逃不过毕业即分手的命运。
珞珈山下,敦煌大漠,两相离。
1963年樊锦诗毕业了,她最爱的人彭金章被分配到了武汉大学。然而,敦煌研究院却写信到北大要人,当初一起的四个实习生全部都要。樊锦诗的父亲一下急了,他给学校写了一封长信,让樊锦诗转给领导,没想到的是,樊锦诗却默默地拦下了那封信。因为她还记得初见敦煌,仿佛听到千里之外的召唤,让她去保护敦煌。于是她说,同意去敦煌。同样学考古,这个彭金章深爱的姑娘,他自然理解,也就默默支持了他的决定,不过二人约定,三年之后,她就去武汉和他会合。学校也 答应了她,三年之后,新的人去换她离开。
情侣分别两地,但他们各有自己的江湖。
在敦煌,樊锦诗全身心都倾注在莫高窟上。在武汉,这所中国著名的学府里,考古依然是一片空白,彭金章一心筹建考古系。他们各自忙着工作,闲暇时候,偶尔鸿雁传书。一年后,好不容易等到假期,彭金章赶忙千里迢迢,奔赴大漠敦煌,去见他心爱的姑娘。但他怎么都无法相信,眼前这个“野姑娘”,是昔日那个一口吴侬软语,婀娜婉约的江南姑娘,西北狂风的野,漫天砂砾的土,就像刻在她身上一般。他满是心疼,却只能恋恋不舍的回到武汉,等着她的归来。日复一日在思念中煎熬,好不容易熬到三年,他们约定的日子终于到了,可是,江湖却乱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的承诺就此消逝,没有人来换她了,樊锦诗不得不,留在这茫茫大漠。山雨欲来风满楼,何日才是归期,谁也不知。同事朋友们开始劝彭金章,再找个新的吧,天涯何处无芳草啊,这个憨厚的男孩只是笑笑:我等她。樊锦诗默默感动着。1967年,探亲假来了,两三年才有一次,只有20天,樊锦诗奔赴武汉,在珞珈山下,他和她终于成了婚。接着她便匆匆赶回敦煌。此后,便是,三年之后又三年,樊锦诗和彭金章,一个在敦煌,一个在武汉,开始了19年的漫长分居生活。
1968年,樊锦诗有了孩子,本想到武汉生产,没想到孩子早产了。
接到电报后,彭金章挑起扁担,就往敦煌赶,坐汽车转火车再坐汽车,两千多公里,等他到的时候,孩子已经出生快一个星期了,小小的婴儿光着身子,裹在樊锦诗的大衣服里。从小衣食无忧长大,初为人母的她,哪里知道怎么带孩子啊,慌乱、脆弱、无助,看到彭金章,她禁不住嚎啕大哭。彭金章满是心酸,一心一意照顾她,可是孩子还没有满月,他就不得不赶回武汉,在武汉大学里,中国的夏商周文明考古,正在等着他。在敦煌的大漠里,樊锦诗要工作,还要带孩子。于是她每天,用被子把孩子围在床上,然后出门去上班。一下班就着急忙慌往家赶,只要听到孩子的哭声,她一整天揪着的心就放下了,因为这说明孩子安全。可是有一次,她一进门,孩子居然躺在煤渣子里,五六个月大的孩子,脸都被刮花了,樊锦诗难受的想哭。彭金章也心疼啊,他把孩子接到武汉,让樊锦诗安心投入敦煌。再后来,他们有了第二个孩子,两人却依然两地分居,彭金章又把孩子送到河北农村的姐姐家里。漫长的时间里,一家四口分居三地,每日遥寄相思。老二5岁的时候,樊锦诗去接,一个小孩呆呆站在门后,樊锦诗径直路过进门,当彭金章的姐姐说:你没见你儿?樊锦诗这才发现,她居然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认识了,当孩子喊出“妈”的时候,她的眼泪止不住地哗哗流,这是她第二次流泪,依然因为孩子。
社会如此浮躁,人生如此短暂,多少感情都经受不住异地的寂寞和苦,又有多少情感,没能走过独自拉扯孩子的心酸。然而,他们俩,都走过来了。
千年敦煌,莫高窟下,永相守。
只是再次回到敦煌,他们觉得,真的不能再这样了,家人要团聚啊。若以武功来论考古,那樊锦诗便是敦煌派,独家武器莫高窟,而彭金章则是武大派,绝门秘籍夏商周。而在各自的江湖里,她是绝世高手,他是门派创始人,当他们俩要动摇的时候,周围的人就不淡定了。敦煌研究院三次派人前往武大,为了留住樊锦诗,他们想把彭金章调至敦煌。而武大也不甘示弱,同样回敬三次,他们想要说服敦煌研究院,放樊锦诗去武大。几年间,大战三个回合,却终究是没能分出个输赢。
这么一个弱女子,守住大漠多年,大概樊锦诗的领导都不忍心了,于是,1986年,领导终于批准,樊锦诗可以离开。23年前的约定,整整迟到了20年,按理说该喜极而泣击鼓相和,樊锦诗却犹豫了,因为莫高窟病了,墙上的壁画一点点脱落,照这么下去,没多久就会被彻底毁掉。这是樊锦诗守了23年的敦煌,是中国人历经十个朝代,花了千年建设的全世界的古文明博物馆啊,她的整个青春,她的全部梦想,都在这里。她说:倘若敦煌毁了,那我便是历史的罪人。她小心翼翼地向他倾诉心声,没想到他非但没有生气,只回了一句:看来我得过去跟你腻在敦煌了。的确,时至今日,他一手建立的武大考古系,已经良好运转,离了他也能行。即便他擅长的是夏商周,但是他决定自废武功前往敦煌,他笑说:人们说她是敦煌的女儿,那我就是敦煌的女婿。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他们开始寻求国际合作,专业的团队技术来了,温度、湿度、风沙,经过重重检测后,他们花了多年的时间,在石窟之外建起了防沙屏障,病害终于有了好转。一点点熟悉这个地方,彭金章发现,莫高窟的北区,在学术研究上,竟然是一片荒漠,因为难出成果,缺了北边,怎么能算完整的莫高窟呢?于是,曾今自废武功的他,拿出了自己带队考古的看家本领。他像个民工头一样,开始带人地毯式清理洞窟。这千年的无人洞窟,尘土厚的不像话,干净衣服进去,分分钟就变成个泥人。他说:眉毛眼睛上都是土,鼻子擤出来是黑的,咳个痰也是黑的,但是他却丝毫不觉得苦,还得意的跟人炫耀:进了洞窟,用鼻子就能闻出,这个洞窟是不是曾今存放尸体的。就这样,他筛遍了北区的每一寸沙土,把有编号的洞窟,从492个增加到735个。他挖出了景教十字架、波斯银币、回鹘文木活字……其中,回鹘文木活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实物。他从石窟中出土了大量汉文、西夏文、蒙文、藏文、回鹘文、梵文、叙利亚文的文书。这些中国的古文明,很多早已失传。他说:这是完整意义上的敦煌遗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繁华都市到大漠敦煌,本是为她而来,没想到他却意外爱上了这里,也踏上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阶段。与此同时,樊锦诗的人生,也开启了新的阶段。
1998年,60岁的她,从前任手中接过担子,成为敦煌研究院的院长。彭金章自然是全力支持她。当急躁冒进的政府,不顾文物损坏,要把莫高窟捆绑上市的时候,她急坏了,说:文物保护是很复杂的事情,不是谁想做就可以做的,不是我樊锦诗不想让位,你要是做不好,把这份文化遗传毁了怎么办?全世界再没有第二个莫高窟了。她一趟趟往北京跑,他全力支持,终于阻止了这场资本捆绑。然而莫高窟越来越出名,狂热的游客们,一批又一批到这里朝圣,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后,人们的呼吸都会对壁画造成伤害。他又站出来和她一起,和国际组织反复研究,得出了洞窟的游客承载量:每天不能超过三千人。然而,这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几乎所有到敦煌的人,都是不远千里,你总不能把游客拒之门外吧。于是,她决定做出敦煌电影,而他永远都是站在背后,默默支持她的那个男人。
2013年,游客服务中心建立,电影《千年莫高》和立体球幕《梦幻佛宫》上映,游客看完电影在进洞窟,参观时间一下子缩短了,承载量也多了起来。然而,就像人会老去一样,即使莫高窟修建了一千年,即使它是人类的艺术宝库,它也终将消逝,且永不再来。但是樊锦诗说:莫高窟最终是要没有的,什么时候呢?我希望它还能存在一千年。于是,这个年近八旬的小老太太,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构想: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而他自然是带着欣赏全力辅助。
2016年四月,网站“数字敦煌”上线了,30个经典洞窟,4430平方米壁画。
曾有外国人说: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而今,全世界的人们,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入洞窟游览。网页是全景漫游体验,每一尊佛像,每一个画面,每一根线条,都无比清晰。比实地参观还要来的真切。
敦煌莫高窟,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消逝,我们无法也无力阻挡。而他和她,却拼着命,也要赋予莫高窟新的生命。以影像的方式,送到我们的子孙后代面前。
季羡林说:这件事功德无量。在今年的《朗读者》节目上,董卿说:他们这是逆天的举动。
可就像莫高窟,终会消逝一样,人也总有一天,会油尽灯枯。而她知道,在莫高窟北区的尘土中,工作了多年的爱人,离这一天已经很近很近。他们的门前,种着几棵李广杏,他们会一起摘杏子,然后就像对待自己的孙子一样,拉着来访的学生一起吃。他们收养了好多流浪猫,在午后的阳光下,他们总是在院子里一起喂它们,大家都叫彭金章“猫司令”。
其实节目组曾很多次邀请樊锦诗,但是她都拒绝了,她说自己很忙,她说她不喜欢接受采访。可是有一天,编导极其兴奋的说,樊锦诗答应了。董卿问为什么?编导说:据说樊院长的爱人,喜欢看我们的这个节目。敦煌研究院院长,一辈子要强的樊锦诗,在一旁重重的点头:他在电视里看见,可能高兴。
也许是完成了最后的夙愿,就在节目播出后不久,2017年7月29日,彭金章离世了。在他去世的前一晚,首届飞天摇滚音乐节在敦煌举办。火树银花不夜天,那一晚,绚烂的烟火,照亮了整个沙漠,那似乎是对他一生成果的肯定,也似乎是在预示着这场告别。
他在她背后低调了一生,这最后一次,他依然选择低调,遵其生前遗愿:一切从简。敦煌研究院未发任何讣告。千万人在难过,敦煌在难过,而最难过的大概是她。
相恋在未名湖,相爱在珞珈山,相守在莫高窟,他们共同走过了人生的58年,不仅成就了一段旷世奇恋,还用生命守护住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敦煌。
我们生活的社会,如此喧嚣浮躁,如此之底线沉沦,今天她出轨了,明天他变心了,微博热搜换了一茬又一茬,我们愤怒着失望着。却不知,真正的爱情,从来不会在微博热搜上,它是生活中的一蔬一饭,是异地时的问候和思念,是艰难时的包容和守护,它真真切切的存在于我们倦怠却又无比热爱的生活中。
所谓的完美爱情,不过就是,我认准了你,便再也没有想过别人。
然而,我要告诉大家,不是这样的,在我们生活的中国,有一对现实版的郭靖和黄蓉,他们在北大一见钟情,但是因为工作,不得不相距两千多公里,分离了整整23年。
然而,他们却从来没有一天想到过要分开。23年后, 丈夫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妻子相守在大漠敦煌,就在敦煌,他们用高科技为中国守住了1700年的文化遗产。
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初相识。
1959年,在中国最古老的学校的图书管里,有一江南女子时时出入,21岁的年纪,她叫樊锦诗。她来自繁华大都市上海,老爸是清华毕业的工程师。受老爸的影响,她从小读三国,品水浒,听音乐,看电影,没事再逛个博物馆,潜移默化学了考古。而还有一个男孩叫彭金章,来自河北农村,人朴实到一塌糊涂。同样学考古,同样爱钻图书馆,于是,在图书馆,他们时不时就来个偶遇。老实的北方男孩,遇上婉约的江南女子,话自然很少。只是,彭金章这个老实小子,总是早早的到图书馆,在旁边帮她占好位子,她来了也就悄悄坐下,心照不宣,默默无言,爱情就这样生根发芽。
1962年,怀着对敦煌的无限向往,樊锦诗到敦煌去实习,她被这里彻底的震撼了。精美的敦煌壁画和飞天,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雕塑,数百个洞窟里,囊括了中国从前秦到元代,1400多年的几乎所有雕塑和绘画艺术。然而,洞窟里的画再美,洞窟外的现实生活,还是让她整个人惊呆了,没有电灯,水又苦又涩,黄沙漫天飞扬,她的人生走过了24年,从没有想过,在北京上海之外,居然还有这样一个世界。更让她难受的是,晚上上厕所要跑很远。有一天晚上,她想上厕所,一出门就看到,两只绿绿的大眼睛正瞪着她,难道是狼?樊锦诗赶紧关上房门,一晚上憋着尿,瞪着天花板直到天亮 ,第二天才知道,原来那只是头驴。生活条件艰苦,再加上水土不服,樊锦诗整个人一下子就虚了。好不容易坚持到实习结束,回到北京,她心里想的是:再也不要回到这里来了。
校园爱情是甜蜜的,可是太多都逃不过毕业即分手的命运。
珞珈山下,敦煌大漠,两相离。
1963年樊锦诗毕业了,她最爱的人彭金章被分配到了武汉大学。然而,敦煌研究院却写信到北大要人,当初一起的四个实习生全部都要。樊锦诗的父亲一下急了,他给学校写了一封长信,让樊锦诗转给领导,没想到的是,樊锦诗却默默地拦下了那封信。因为她还记得初见敦煌,仿佛听到千里之外的召唤,让她去保护敦煌。于是她说,同意去敦煌。同样学考古,这个彭金章深爱的姑娘,他自然理解,也就默默支持了他的决定,不过二人约定,三年之后,她就去武汉和他会合。学校也 答应了她,三年之后,新的人去换她离开。
情侣分别两地,但他们各有自己的江湖。
在敦煌,樊锦诗全身心都倾注在莫高窟上。在武汉,这所中国著名的学府里,考古依然是一片空白,彭金章一心筹建考古系。他们各自忙着工作,闲暇时候,偶尔鸿雁传书。一年后,好不容易等到假期,彭金章赶忙千里迢迢,奔赴大漠敦煌,去见他心爱的姑娘。但他怎么都无法相信,眼前这个“野姑娘”,是昔日那个一口吴侬软语,婀娜婉约的江南姑娘,西北狂风的野,漫天砂砾的土,就像刻在她身上一般。他满是心疼,却只能恋恋不舍的回到武汉,等着她的归来。日复一日在思念中煎熬,好不容易熬到三年,他们约定的日子终于到了,可是,江湖却乱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的承诺就此消逝,没有人来换她了,樊锦诗不得不,留在这茫茫大漠。山雨欲来风满楼,何日才是归期,谁也不知。同事朋友们开始劝彭金章,再找个新的吧,天涯何处无芳草啊,这个憨厚的男孩只是笑笑:我等她。樊锦诗默默感动着。1967年,探亲假来了,两三年才有一次,只有20天,樊锦诗奔赴武汉,在珞珈山下,他和她终于成了婚。接着她便匆匆赶回敦煌。此后,便是,三年之后又三年,樊锦诗和彭金章,一个在敦煌,一个在武汉,开始了19年的漫长分居生活。
1968年,樊锦诗有了孩子,本想到武汉生产,没想到孩子早产了。
接到电报后,彭金章挑起扁担,就往敦煌赶,坐汽车转火车再坐汽车,两千多公里,等他到的时候,孩子已经出生快一个星期了,小小的婴儿光着身子,裹在樊锦诗的大衣服里。从小衣食无忧长大,初为人母的她,哪里知道怎么带孩子啊,慌乱、脆弱、无助,看到彭金章,她禁不住嚎啕大哭。彭金章满是心酸,一心一意照顾她,可是孩子还没有满月,他就不得不赶回武汉,在武汉大学里,中国的夏商周文明考古,正在等着他。在敦煌的大漠里,樊锦诗要工作,还要带孩子。于是她每天,用被子把孩子围在床上,然后出门去上班。一下班就着急忙慌往家赶,只要听到孩子的哭声,她一整天揪着的心就放下了,因为这说明孩子安全。可是有一次,她一进门,孩子居然躺在煤渣子里,五六个月大的孩子,脸都被刮花了,樊锦诗难受的想哭。彭金章也心疼啊,他把孩子接到武汉,让樊锦诗安心投入敦煌。再后来,他们有了第二个孩子,两人却依然两地分居,彭金章又把孩子送到河北农村的姐姐家里。漫长的时间里,一家四口分居三地,每日遥寄相思。老二5岁的时候,樊锦诗去接,一个小孩呆呆站在门后,樊锦诗径直路过进门,当彭金章的姐姐说:你没见你儿?樊锦诗这才发现,她居然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认识了,当孩子喊出“妈”的时候,她的眼泪止不住地哗哗流,这是她第二次流泪,依然因为孩子。
社会如此浮躁,人生如此短暂,多少感情都经受不住异地的寂寞和苦,又有多少情感,没能走过独自拉扯孩子的心酸。然而,他们俩,都走过来了。
千年敦煌,莫高窟下,永相守。
只是再次回到敦煌,他们觉得,真的不能再这样了,家人要团聚啊。若以武功来论考古,那樊锦诗便是敦煌派,独家武器莫高窟,而彭金章则是武大派,绝门秘籍夏商周。而在各自的江湖里,她是绝世高手,他是门派创始人,当他们俩要动摇的时候,周围的人就不淡定了。敦煌研究院三次派人前往武大,为了留住樊锦诗,他们想把彭金章调至敦煌。而武大也不甘示弱,同样回敬三次,他们想要说服敦煌研究院,放樊锦诗去武大。几年间,大战三个回合,却终究是没能分出个输赢。
这么一个弱女子,守住大漠多年,大概樊锦诗的领导都不忍心了,于是,1986年,领导终于批准,樊锦诗可以离开。23年前的约定,整整迟到了20年,按理说该喜极而泣击鼓相和,樊锦诗却犹豫了,因为莫高窟病了,墙上的壁画一点点脱落,照这么下去,没多久就会被彻底毁掉。这是樊锦诗守了23年的敦煌,是中国人历经十个朝代,花了千年建设的全世界的古文明博物馆啊,她的整个青春,她的全部梦想,都在这里。她说:倘若敦煌毁了,那我便是历史的罪人。她小心翼翼地向他倾诉心声,没想到他非但没有生气,只回了一句:看来我得过去跟你腻在敦煌了。的确,时至今日,他一手建立的武大考古系,已经良好运转,离了他也能行。即便他擅长的是夏商周,但是他决定自废武功前往敦煌,他笑说:人们说她是敦煌的女儿,那我就是敦煌的女婿。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他们开始寻求国际合作,专业的团队技术来了,温度、湿度、风沙,经过重重检测后,他们花了多年的时间,在石窟之外建起了防沙屏障,病害终于有了好转。一点点熟悉这个地方,彭金章发现,莫高窟的北区,在学术研究上,竟然是一片荒漠,因为难出成果,缺了北边,怎么能算完整的莫高窟呢?于是,曾今自废武功的他,拿出了自己带队考古的看家本领。他像个民工头一样,开始带人地毯式清理洞窟。这千年的无人洞窟,尘土厚的不像话,干净衣服进去,分分钟就变成个泥人。他说:眉毛眼睛上都是土,鼻子擤出来是黑的,咳个痰也是黑的,但是他却丝毫不觉得苦,还得意的跟人炫耀:进了洞窟,用鼻子就能闻出,这个洞窟是不是曾今存放尸体的。就这样,他筛遍了北区的每一寸沙土,把有编号的洞窟,从492个增加到735个。他挖出了景教十字架、波斯银币、回鹘文木活字……其中,回鹘文木活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实物。他从石窟中出土了大量汉文、西夏文、蒙文、藏文、回鹘文、梵文、叙利亚文的文书。这些中国的古文明,很多早已失传。他说:这是完整意义上的敦煌遗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繁华都市到大漠敦煌,本是为她而来,没想到他却意外爱上了这里,也踏上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阶段。与此同时,樊锦诗的人生,也开启了新的阶段。
1998年,60岁的她,从前任手中接过担子,成为敦煌研究院的院长。彭金章自然是全力支持她。当急躁冒进的政府,不顾文物损坏,要把莫高窟捆绑上市的时候,她急坏了,说:文物保护是很复杂的事情,不是谁想做就可以做的,不是我樊锦诗不想让位,你要是做不好,把这份文化遗传毁了怎么办?全世界再没有第二个莫高窟了。她一趟趟往北京跑,他全力支持,终于阻止了这场资本捆绑。然而莫高窟越来越出名,狂热的游客们,一批又一批到这里朝圣,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后,人们的呼吸都会对壁画造成伤害。他又站出来和她一起,和国际组织反复研究,得出了洞窟的游客承载量:每天不能超过三千人。然而,这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几乎所有到敦煌的人,都是不远千里,你总不能把游客拒之门外吧。于是,她决定做出敦煌电影,而他永远都是站在背后,默默支持她的那个男人。
2013年,游客服务中心建立,电影《千年莫高》和立体球幕《梦幻佛宫》上映,游客看完电影在进洞窟,参观时间一下子缩短了,承载量也多了起来。然而,就像人会老去一样,即使莫高窟修建了一千年,即使它是人类的艺术宝库,它也终将消逝,且永不再来。但是樊锦诗说:莫高窟最终是要没有的,什么时候呢?我希望它还能存在一千年。于是,这个年近八旬的小老太太,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构想: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而他自然是带着欣赏全力辅助。
2016年四月,网站“数字敦煌”上线了,30个经典洞窟,4430平方米壁画。
曾有外国人说: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而今,全世界的人们,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入洞窟游览。网页是全景漫游体验,每一尊佛像,每一个画面,每一根线条,都无比清晰。比实地参观还要来的真切。
敦煌莫高窟,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消逝,我们无法也无力阻挡。而他和她,却拼着命,也要赋予莫高窟新的生命。以影像的方式,送到我们的子孙后代面前。
季羡林说:这件事功德无量。在今年的《朗读者》节目上,董卿说:他们这是逆天的举动。
可就像莫高窟,终会消逝一样,人也总有一天,会油尽灯枯。而她知道,在莫高窟北区的尘土中,工作了多年的爱人,离这一天已经很近很近。他们的门前,种着几棵李广杏,他们会一起摘杏子,然后就像对待自己的孙子一样,拉着来访的学生一起吃。他们收养了好多流浪猫,在午后的阳光下,他们总是在院子里一起喂它们,大家都叫彭金章“猫司令”。
其实节目组曾很多次邀请樊锦诗,但是她都拒绝了,她说自己很忙,她说她不喜欢接受采访。可是有一天,编导极其兴奋的说,樊锦诗答应了。董卿问为什么?编导说:据说樊院长的爱人,喜欢看我们的这个节目。敦煌研究院院长,一辈子要强的樊锦诗,在一旁重重的点头:他在电视里看见,可能高兴。
也许是完成了最后的夙愿,就在节目播出后不久,2017年7月29日,彭金章离世了。在他去世的前一晚,首届飞天摇滚音乐节在敦煌举办。火树银花不夜天,那一晚,绚烂的烟火,照亮了整个沙漠,那似乎是对他一生成果的肯定,也似乎是在预示着这场告别。
他在她背后低调了一生,这最后一次,他依然选择低调,遵其生前遗愿:一切从简。敦煌研究院未发任何讣告。千万人在难过,敦煌在难过,而最难过的大概是她。
相恋在未名湖,相爱在珞珈山,相守在莫高窟,他们共同走过了人生的58年,不仅成就了一段旷世奇恋,还用生命守护住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敦煌。
我们生活的社会,如此喧嚣浮躁,如此之底线沉沦,今天她出轨了,明天他变心了,微博热搜换了一茬又一茬,我们愤怒着失望着。却不知,真正的爱情,从来不会在微博热搜上,它是生活中的一蔬一饭,是异地时的问候和思念,是艰难时的包容和守护,它真真切切的存在于我们倦怠却又无比热爱的生活中。
所谓的完美爱情,不过就是,我认准了你,便再也没有想过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