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总有一个年轻人想搂住陈凯歌的腰
中国第五代导演,个个与众不同,陈凯歌是格外与众不同。

他已有14部长片问世,在最关注创作者表达与风格的戛纳电影节上,他五度入围主竞赛单元,并凭借《霸王别姬》拿下了举世瞩目的金棕榈,这也是影史上唯一一部在戛纳擒获金棕榈的华语片。
巅峰之作已是24年前的旧事,观众早年对陈凯歌的期待似乎已经彻底扭转,他们不再追问为什么陈凯歌再也拍不出《霸王别姬》,而是意味深长地审视一则传言——《霸王别姬》是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亲自拍的。

陈凯歌依然在创作电影,展现盛唐奇案的《妖猫传》将在今年贺岁档与观众见面。
此前本片的日本版海报打出“150亿日元”的宣传口号,震惊不少观众,折合成人民币大约9.7亿。纵观华语影史,唯一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张艺谋的《长城》,耗资超过10亿人民币。
陈凯歌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是“电影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电影的小说时代结束,视觉时代开始。他还曾在演讲中引用霍金的名言“最可怕的还不是人工智能,而是资本的力量。” 资本曾为2005年的《无极》配置了顶级流量阵容,但今天陈凯歌回忆时已隐隐表露出不满。即便是巨资打造,他仍然觉得钱有点不够,包括《妖猫传》。
整个华语电影工业体系都不太健康,资本疯狂地涌向明星演员和宣发,却在创作团队和拍摄上捉襟见肘。在片方公布的一支导演特辑中,环绕在陈凯歌周围的几乎都是年轻人。
在这群年轻人的包围下,陈凯歌做了什么?
65岁的他爬上高高的楼梯,伸手把两摞书挪动了几毫米;戴着眼镜站在黄轩对面,转动身体检查演员脸上的光线和妆容;扶着年轻摄影师的手臂,指导对方做出一个镜头的轨迹;用竹竿绑着黑猫道具,小心翼翼拿着往前走以完成这个镜头……

“只有我主导这部电影,它才能够散发出只属于我的芳香。”陈凯歌如是说道,但你一句夸奖的话也说不出口。
2016年看景时,他很严肃地对工作人员说“距离拍摄的条件还差着远呢,你清楚我的标准在哪,别怪我不客气。”半威胁的语气里也透露着无奈和焦急。

“你得玩儿起来!”北京人特有的高亮嗓门出现在说戏的过程中,陈凯歌的双臂在身前挥舞,仍是焦急。

“我要仔细看一眼。”身材挺拔的他在镜头前大跨步走过,这回已经是有点不信任了。

陈凯歌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这是一件要命的好事。他的心血和精力会榨干在一个道具、一组灯光、一个动作上。他不年轻了,在片场做一丝大动作时,身后都有一个年轻人伸出双臂环着他的腰,仿佛怕这位华语影坛顶级大导演下一秒会摔倒。
画面有点诡异,事情这么做不太对劲。

陈凯歌在《霸王别姬》中的优秀班底已经散伙多年,中国最好的编剧芦苇曾公开指责过他,执行导演张进战与他一别多年,录音师陶经成了张艺谋的忠实搭档。 在《人物》对陈凯歌的采访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
陈凯歌老念叨,有时候他发脾气,嘴里喊的是,这他妈要是进战在这儿,哪用那么费劲。还有一次,张进战听人说,看到他自己一个人在一个小屋里,头低着,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仔细听,他念叨的是「进战啊,进战啊」。
如果你曾读过陈凯歌所写的回忆录《少年凯歌》,或者是他任何一部电影的导演阐述,你都会被其笔触所震惊,一个非职业作家何以有如此文采?
他的文字既宏大深邃足以叩问时代,也温柔细腻直抵人心,其中的思辨和见识令人叹为观止。可是他选择用电影表达自己,但电影不是一支笔能写就的。
“所有真正有价值的电影,并不是这个现世的,不是这个时代的,不是这个世界的。它仅仅存在于创作者本人脑海中间。”“电影必须是感性的,没办法讲道理。”
陈凯歌仍是一座高峰,在人群中更显陡峭,因为拍电影搞艺术的道理怎么能一时讲通。

本文首发于 巴塞电影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