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颈战士的重生
那条视频不见了-腾讯视频
武警总医院神经干细胞科挽救战士董川生命纪实
三月的北京弥漫着初春的气息,在武警总医院干细胞移植科病房里,一个在支架保护中的小伙子站立在病床边,看着手表上指向二小时的指针高兴地笑了。他就是刚刚接受了第五次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武警某部战士董川,董川颈椎骨折高位瘫痪后,他在武警总医院神经干细胞移植接受了两年治疗,成为国内迄今为止在脊髓完全断裂后重新站立起来的第一位患者。
25岁的董川在2005年被意外砸伤,头和脖子整个压缩进入胸腔,颈椎粉碎性骨折直接切断了董川脊椎椎管内的神经束,导致高位截瘫,董川脖子以下的身体失去了所有生理反射和功能。躯体的皮肤不能出汗,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体温调节功能。高烧像影子一样纠缠着董川,体温经常攀升到41℃,整整一个月居高不下,他总是烧得迷迷糊糊意识不清,肺功能减退造成呼吸道感染,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明显萎缩,没有任何痛、温、触觉,体重仅剩40公斤。在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不是如何渡过生和死交界的那个瞬间,而是死后重生的活着。看不到晴朗的天空,董川眼中只剩下纯净的白色,身体变得完全陌生。他想喝水,可是抬不起手指,他想翻个身,可是腿不能蜷起,所有的器官都不再听他指挥。在绝望之际,董川无意中得知武警总医院有一种神奇的疗法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效果惊人。2006年7月,在部队医护人员的护送下,董川被送到了武警总医院干细胞移植科。
脑外伤、脊髓损伤后导致的截瘫和意识、认知、言语、记忆力障碍一直是国际医学精英致力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传统治疗只能通过药物营养受损神经细胞,但无法修复受损的脑组织和脊髓,尤其是脊髓完全断裂的患者根本无法恢复神经功能。2004年,武警总医院神经干细胞主任安沂华博士在国内率先开展神经干细胞移植术,5年来治疗1200 余例脑瘫、运动神经元病、脑外伤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神经细胞受损类疾病, 78%以上患者都获得了明显疗效,享誉国内外。董川入院前,在该科登记待床的患者已有96人,但安沂华主任听说了董川的病情和他顽强求医的事情后,立刻着手安排他提前治疗。安沂华主任考虑到董川的父母要一同来京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还特意为他安排了单间病房。
入院当天,安沂华主任就率领神经干细胞移植科研小组为董川做了详细检查,进行了细致的病情分析,反复研讨治疗方案。常规神经干细胞移植术是从腰椎进行穿刺,植入培养好的活性神经干细胞,借助在椎管内部流动的脑脊液修复受损组织。但安沂华主任在检查中发现,董川的颈椎3-7椎骨粉碎性骨折、液化,脊髓软化,同时脊膜破损造成了椎管粘连和狭窄,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已经高达正常值的十倍。这就说明董川的椎管完全不通畅,神经干细胞移植后难以在椎管内上下游走,达到活性修复受损细胞的目的。安沂华主任决定尝试新的介入点。经过反复论证,安沂华主任在助手的协助下,直接从董川受损的颈椎部位切入,首先解除他梗阻的椎管,松解粘连严重的神经根,然后将4个单位的神经干细胞分别植入受损脊髓的上下两端。手术后,董川的身体一点点发生变化。第2天,父母为他做按摩时发现,董川自伤后由于肌张力过高一直紧握的双拳可以抚平了。第16天,董川的手腕可以翻动了,肚脐以上的身体能出汗了。手术后44天,他的左上肢可以推举4斤哑铃40-50次,臀部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董川的父母眼看着儿子的身体神奇地一点点发生变化,相拥而泣。他们不知道的是,安沂华主任为了董川的治疗踏上了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新征程。
为了基层士兵的健康,安沂华主任大量时间研究董川的治疗方案。由于董川的颈髓部植入了钢板,为了在保证神经干细胞移植效果最大化而创伤最小化,安沂华主任决定为董川专门设计一种微创移植术式。2007年5月底,董川接受第二个疗程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第二个疗程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正式开始。这一疗程,安沂华主任决定通过营养修复上部神经,来间接达到修复下部受伤神经的目的。人类脑组织中,整个大脑、小脑神经通过四束传导纤维到达躯干,这些神经纤维的枢纽就在内囊。这一次,安沂华主任决定把神经干细胞直接移植到脑组织的内囊里。手术时,董川的头顶上固定着一个半圆形的金属支架, CT成像系统缓缓扫过董川的头部,通过立体定向精准标定脑组织方位,引导神经干细胞准确注入。一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后,董川的身上又出现了奇迹,他的双上肢逐渐可以轻松平推20公斤物体,曾经一度萎缩的膀胱逐渐恢复功能,全身排汗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一个月后,足以让世人瞩目的是,董川已经能够在支具的保护下站立起来!董川成为国内迄今为止在脊髓完全断裂后重新站立起来的第一位患者。
“曾经我是名战士,如今我是名斗士。一寸一寸感知到疼痛,是我最大的幸福。”坐在轮椅上的董川慢慢抬起右臂,比划着从脖子到小腹这段短短的距离,清秀的脸上洋溢着淡淡的笑容,“自从摔断了颈椎,我的痛觉走了一年半,才从脖子到达肚脐。”董川的生活越来越充实。每天起床后,他就让父母帮他带好支架,再靠着病床练习站立。起初他站5 分钟就一脸汗珠,慢慢咬牙坚持了一个月,他竟能站立1个小时。“我从来不想自己是个得了绝症的病人,我只想两件事------治疗和锻炼。”
每一次治疗都倾注着安沂华主任的无数心血,倾注着总医院医护人员对基层官兵最深沉最关切的爱。11月下旬,安沂华主任从董川的髂骨取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实验室里诱导分化成神经细胞,再扩增到几千万个。手术采取额部穿刺和腰椎穿刺相结合的全新术式,手术台就设在武警总医院最先进的64排CT机上。在CT图像的实时引导下,穿刺针刺入皮肤,扎进肌肉,穿过硬脊膜,直击脊髓。4个单位的神经干细胞被直接注入脊髓,使受损部位脊髓神经结构达到良性重建。
手术后一天晚上,父亲给董川洗脚,他忽然就完全独立稳稳坐在床中央,他的腰部力量不需要借助支具就足以支撑自己的上半身了。又过了两天,董川以前没有感知觉的大腿上突然长出了一个小痘痘,母亲给他挤掉时,董川脱口喊出:“轻点儿,疼!”坐在董川身边的母亲闻言泪流满面,儿子能够恢复到这种程度,她觉得真的是生命的奇迹!一周后,董川略带羞涩地告诉安沂华主任,他可以肯定自己的男性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在浴巾擦过时,他已经出现生理反射。100多年来,在全世界的神经医学领域,公认脑和脊髓的中枢神经损伤后不可再生。然而董川身上焕发的生命奇迹,或许会就此彻底颠覆神经损伤和修复的传统理论和认识。神经干细胞移植,将给很多不治之症带来新生的希望。
每一次移植都给董川带来新的希望。第4次移植后,董川能够用绑在手上的笔敲击电脑键盘了,他经常在网上与病友聊天,乐观地讲述自己的康复故事。董川明白,自己的康复倾注了总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对基层官兵的深情厚谊,他会帮助忙碌的医生解答病友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疗程的神经干细胞费用需要6万元,我已经做了5个疗程。目前在医院外等待床位的患者已经超过500人,床位预约到明年3月。神经干细胞移植再神奇也不可能包治百病,外地病人来京前,最好先从网上或邮递病人的资料……”
3月12日傍晚,董川又穿上支具,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挪在楼道里迈开蹒跚学步的双脚。走出一头汗来,他随手推开安沂华教授办公室的门,探头进去向安主任问声好,汇报一下今天的康复锻炼情况。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