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秘诀|解密科技大佬们如何实现高效会议!
文章装载自达芬奇视界
文章原标题《 坚决杜绝无效会议,看看这八位科技大佬是怎么做的?》
《哈佛商业评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每周一次的常务会议每年能占用高达300000小时的时间。30万个小时!!?
众所周知,会议在每个公司都是比较普遍频繁的,而且占用了非常多的时间。根据相关调查,18.1%的白领每天参会1-3小时。4.9%表示在3-5小时之间,5.2%表示自己一天的工作时间几乎都在开会。此外,级别越高每天参加会议的时间越长,高层管理者平均每天参加会议的时间为4.05小时,为每天正常8小时工作时间的一半。资深专业人才和中层管理者平均每天花在会议上的时间为1.57小时,普通员工为1.12小时。
散漫无章的领导发言、俗气杂乱的幻灯片和死气沉沉的集体沉默,我们都在饱受这种低效无聊会议的折磨。频繁、低效、无聊的会议糟糕透顶,不仅大大浪费员工的精力和时间,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这种乏味和低效会像病毒一样从会议室向公司整体散布传染开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公司氛围和企业文化。会议办公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既是企业生产力的体现,更是企业高管们领导力的展现。
毫无疑问,低效无聊的会议将会严重侵蚀高管们的领导力。那么LinkedIn、Google、Facebook、Apple、Amazon等全球巨无霸的CEO们是如何对抗无效的会议呢?对此,达芬奇智能会议平板总结了7个科技大佬的良方,从通用公司的“沙皇”阿尔弗雷德·斯隆到苹果“帝王”史蒂夫·乔布斯再到 Facebook“女王”谢丽尔﹒桑德伯格,以便使我们从会议的痛苦炼狱中挣脱出来。
1、皮克斯CEO 艾德·卡姆尔:坦率是协作会议必不可少的部分
会议必须是一个可以放下戒备的地方,可以自由坦诚地提出个人建议而不会感到尴尬或者担心被评判。Ed Catmull认为,人们的第一个想法往往是糟糕的,所以你的工作不是在第一次尝试就取得成功,而是拿出一个虽然外表平平但有潜力的想法然后去慢慢擦亮它,直到它光芒万丈。创造一个开放的氛围,人们可以分享那些丑陋的第一想法,这是一个促进团队成功和创造团队活力的必要举措。
2、 雅虎 CEO 玛丽莎·梅耶尔:用数据支撑决策
多数会议都是用来作决策的,这个过程通常会涉及到讨论。人们会讨论多个选择,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找到一种方法来达成共识。Marissa Mayer削减时间的方法是:要求每一个提出新思路的人都要提供支撑自己观点的数据。这样,决策就会是快速和完全基于数据,而不是基于观点或办公室政治得出的。基于数据也会减少糟糕假设的数量,这样可以避免在后续会议中才发现以前的观念是错误的,从而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
3、谷歌 CEO 拉里·佩奇:会议决策者不能等到会议开始后才开始做决定
Larry Page在 2011 年接任谷歌首席执行官。他在掌舵Google后不久就向全公司群发了一封主题为“如何有效开会”的邮件。他的高效会议策略是:每场会议都指派一位决策者;一次会议中不超过10个人;会议决策者不能等到会议开始后才开始做决定。这封邮件写道:“没有什么决策应等开会来决断。而如果想在做出决断前开会讨论一下,那么会议就应该立即安排好。”你不需要在做出每一个决定之前都征得整个委员会的批准,否则你就会不断地召集会议或者等待大家都有时间时才能继续前进。
4、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让会议尽量简约小规模,请出不必要的人
只让绝对必要的人参加会议,其他任何人,不论他们的地位如何,没有必要就不用参加会议。乔布斯认为,太多的人和声音会妨碍精简核心的想法的产生,从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有一次,乔布斯去参加与苹果广告代理商洽谈的一场周会。会上,他注意到一个生面孔。接着,就问了她的姓名,也听了她的解释,不过仍礼貌地请她离开。他的话掷地有声,“在这场会议中我认为我们不需要你,谢谢”。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举行了一次高科技领导人的会议,Jobs将自己排除在外,因为他认为嘉宾名单太长,他没必要参加。因此,只要有可能,让你的邀请名单保持在个位数。
5、亚马逊CEO 杰夫·贝佐斯:喜欢让人们在开会时争辩,抵制匆忙的一致决定。
Jeff Bezos很反感一个趋势,那就是一组人迅速达成一致,只是因为那是最简单舒适的解决方案。他积极鼓励大家挑战对方,并在作出决定之前进行辩论。
不要为了毫无意义的辩论无谓地拉长会议,但也不要让团队为了节省时间只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杰夫·贝佐斯喜欢直接询问参会者对有关建议或主题的看法,或者在讨论一个重大决定的利弊时请两个人进行辩论。
贝佐斯由于相当厌恶所谓的“社会团结”而声名远扬,因为“社会团结”意味着“这样更好”的理由从而做出毫无意义的妥协。亚马逊的领导准则其中有一条强化了对无条件顺从的反感度:当领导人意见不一致时,要责无旁贷地考虑那些质疑的言论,要有坚定的信念绝不为“社会团结”而妥协,尽管这样做很麻烦或很累人。因为一旦决定作出,就意味着全员认可。
6、Facebook “女王”雪莉·桑德伯格:设置议程,逐个解决
雪莉·桑德伯格每次参加会议时都会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讨论要点和行动项目的详细清单。随着会议的进展,她会一条一条勾掉清单中的项目,一旦每一个项目都完成后,她就会撕掉那一页笔记,会议也到此结束。如果你不能将会议的目标提取出来变成少数明确的点,那么在第一时间开会的意义何在呢?
美国《财富》杂志曾报道说:“她喜欢逐个勾掉项目,而一旦一页纸上的每一个都被这样确认后,她就会毫不犹豫地撕下那一页,并开始使用下一页。另外,如果按照 10 分钟解决一个项目的进程发展,那这场一小时会议就可以圆满结束了。”
7、通用汽车 阿尔弗雷德·斯隆:开会做到言简意赅,会后制作后续工作便条
阿尔弗雷德·斯隆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主管通用汽车公司,在这期间通用汽车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有数据显示,在 50 年代的时候,通用占有美国汽车市场 46% 的市场份额,并且雇佣了超过 60 万的美国人。
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透露,会后的“后续工作便条”是斯隆工作的有效工具之一。在每次正式会议后,斯隆会立即写一张简短的便条给一位会议的出席者。便条中,他总结了这次讨论及其结果,讲明了会中决定的工作分配问题,同时指定最后期限和负责分配工作的执行人员。
德鲁克认为:“正是这些便条让斯隆成为了一个‘少见的高效执行官’,当然你也可能将 20 世纪通用的大放异彩也归结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