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大院(未完)
我的童年在省文联大院度过。具体位置是合肥市水湖路19号,院名“文园”。可不论当时还是现在,大家都更乐意叫这条路为二里街,因其距老城门二里而得名。
院里有部破破烂烂的大巴车,每天往返市中心,接送文联工作人员上下班。我问爸为何从来不坐?他笑说坐过一回,但好事者一路问他“是谁家的孩子?”“你没凭关系究竟怎么来的文联?”……“烦人。”他甩甩脑袋,眉间拧出一个淡淡的“川”字。
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家住在院里的“小红楼”上。二层苏式红砖小楼,又称“筒子楼”,多作为单位单身宿舍,可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也常常蜗居老少全家。每层楼只设一个公用卫生间,走廊里生个灶就当厨房。可爸的厨艺即使在昏暗的走廊里也并未失色半分,往往引得左邻右舍伸颈耸鼻,对妈妈和我羡慕不已。
小屋里体积最大的家具,就是那张能睡一家三口的双人床。床板怎么运回来的?“我自己扛回来的!”我爸每每提及都神气得不行,“坐车钱也省了!”也就是在这张大床上,我平生第一次欺负了男生,从大我一岁的父母同事儿子手里抢来了塑料小狗,看着他红了眼眶,兀自得意洋洋。
稍大一点,我跟着爸爸搬进了三室一厅的单元房。那时还是公家分房,各单位出代表建分房小组,解决各家各户实际困难。可这单元房,得来并不容易。一个在省城没有根基、与单位没有渊源、全凭才学与苦干上来的年轻人,在许多人眼里并不配得到这样一套现在看来并不算宽敞的单元房。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