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checklist or record?)--自救第三弹
depression的一个主要元凶是压力,更准确的说不是压力本身,它只是个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产生的心理上的主观感受,而这种主观体验是必然的。所以更准确的说元凶应该是我自己面对压力的逃避畏缩(negative)的反应。我先来描述一下我经历压力的过程体验,再说一下我尝试过且对我无效的解决办法。最后说我现在准备实验的新方法--没有预期,只做记录(做个“史官”)。
压力过程体验:

一件任务来了,比如一个作业(build a toy rate model for MMN effect)伴随着它的deadline,我的脑海里第一产生的就是美好的幻像:这件事情完成之后的样子--ideal output,然后就是想完成这个ideal output需要做的分步任务,然后做一个计划,写一个checklist,在每件分任务前画个圈,做完了打上勾。这个体验中的后两个过程:ideal output & checklist对我没有帮助,原因是我的两个毛病:1对自己要求高;2重视成果体验远多于享受过程。在这两个毛病的催化下,原本可能依据任务本身的难度和我的能力,只有3级的压力,到我这里就变成了7、8级,这种7、8级的“大地震”就会让我身体的脆弱的抗震系统完全崩溃,一片废墟。我会望着我的没有☑️的checklist,想到我离最后的结果还有十万八千里,就连开始去完成checklist上的第一个任务的动力都没有,即使完成了第一个,还距离最终的完成很远。我完全知道只要我能开始initiate,能启动“做”这个动作,一切就会变好,就能继续下去;可是困难就在于心理的恐惧使得我没有办法开始。这种拖延症尤其在科研工作中尤其突出,源于科研工作本身的创造性和挑战性极高,且一般需要十几天甚至大半年才能做出一点结果来,获得阶段性的胜利或者说reward。所以这种在时间上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的delayed reward是产生拖延现象的理论解释(详见我用数理模型分析的拖延症的成因和解决办法https://mp.weixin.qq.com/s/anyAYtT70u_NXmoELTr1lQ)。我的理论模型提出了两个理论预测。第一,是checklist(分化任务)对于拖延程度适中的人群减小拖延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严重拖延的人没有帮助。我在自己自动给任务增压而导致的严重拖延人群之中。一种解决办法是冲着我的这两个毛病去,这是治本的,可是本是根基,要分析理出来缘由对症下药,可能要追溯到我的儿时,很长的一段成长经历之类的,我现在思绪很混乱,理不出来。我打算先放一放,如果有人有好的思考分析方法,能帮助我自己找出我这俩毛病的病根,我会非常欢迎和感激。
这种压力过程体验,而由此导致的拖延症或者有朋友称之为“懒癌”也很形象(credit goes to 瑞卿),会在我depresssion days中升级恶化到,影响极为基本的生理需要:吃饭。比如在depression的日子里,我早晨醒来,想着第一个动作要做的是起床,第二个动作要做的是穿衣服,第三个动作要做的是穿上鞋去锻炼一下身体或者去做个早餐。然后觉得锻炼身体压力好大,做早餐一个人很没趣,然后就没有穿鞋子,没有穿衣服,没有起床。前一天晚上想做的事情当然一件没做,这还好,可是因为没能起床,就在床上窝了一整天,因为只进一点水,没有吃东西,所以到晚上的时候能饿得发现自己都无法发声了,意识也开始模糊,估计血糖不足。
由于根基暂时动不了,就先治标好了。我尝试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去掉或者减少压力源,比如我上学期修了一门课,旁听了一门课,日子过的慌乱不堪,最后两门课都没有真正修好,顾此失彼。所以我这学期就不选修课程了,只凭着兴趣,串一串课堂的们。我已经这样做了,等春季开学后看看效果如何。再比如之前Neuronal Network布置了一个作业,感觉作业难,deadline迫近,我就把作业扔一边不做了,直到deadline过去了两周,课程老师John给了发了邮件,然后找我谈话后我才把作业做完了。他分享了他年轻时科研进展不顺利时,他如何在爱人和同事的鼓励之下重拾自信心,并且陪坐在我身边帮助我启动做作业这个状态,作业就顺利完成了。这次是有了John的帮助才化险为夷,下次就不知道会不会这样幸运了。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去掉压力源)并不是长久之计,人总还是要做事情,不做事情(比如不吃饭)就要死了。
我现在尝试的治标的方法,还是去除压力源,没有压力源就没有checklist等着要打上勾的圈,换一种方式--记录。就是我把我今天想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包括基本生理需要:吃饭,睡觉;和精神需要。如果做了就记录下做的时间和简短的感受,没做也记录下没做的状态。这种方式很像是自己换了一个角色,从审判官(checklist)到史官(record),也许这种身份的转变能减少压力源。感觉有希望,友人(一棵开满花的树)已经实践过,效果不错。
从下一则日记“压力--自救第三弹(解决问题:record updated per day)”开始我的记录方法实验。
-
落鸿遗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6 01: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