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正教会基本社会观·第一章·基本神学理论
http://www.patriarchia.ru/db/text/419128.html
I. 基本神学理论
II. 教会与民族
III. 教会与政府
IV. 合利斯提昂伦理与世俗法律
V. 教会与政治
VI. 劳作与其成果
VII. 所有制
VIII. 战争与和平
IX. 犯罪、惩罚和改造
X. 个体、家庭和社会道德问题
XI. 人格与本质的健全
XII. 生命伦理学问题
XIII. 教会与生态问题
XIV. 世俗科学、文化和教育
XV. 教会与世俗大众传媒
XVI. 国际态度,全球化与世俗化问题
此文件受俄罗斯正教会神圣主教公会认可,陈述了对教会-政府关系问题和一系列当代社会重要问题的基本态度。文件同样反映了莫斯科牧首区在与政府和世俗社会的相互关系领域的官方立场。此外,该文件也确立了一系列主教、神职及平信徒在该领域应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
该文件根据历史进程中整个俄罗斯东正教会在莫斯科牧首区法定范围内外的需求而制定。因此其主题为基本神学问题和教会-社会问题,同样也包括政府和公共生活中在过去和现在都对二十世纪末和近未来的整个教会有同样的紧迫性的方面。
I.1. 教会是在合利斯托斯内的信众的集合,每个人皆由他亲自呼召进入其中。其中的“万物或在天或在地者”都应归于合利斯托斯,因其为首。“教会乃为其身、即充满一切于一切者之充满也、”(耶斐斯人1.22-23)在教会中,在圣神的作用下,造物被上帝化,以实现上帝最初对于世界和人类的构想。
教会呈现为子赎买之功的结果,他由父所派遣,又使于五旬节降临的圣神的行为成圣。根据里昂的圣伊利涅乙所言,合利斯托斯以自己引导人性,成为他的身体之首,这身体就是被更新了的人类本质(естество),其中存在着通向圣神之泉源的可能性。教会是“合利斯托斯中的新人类”的共同体,是“上帝居于诸多明智而服从恩宠的造物中的恩宠的共同体”(阿·斯·霍密亚科夫)“男人、女人和儿童被按人种、民族、语言、生活方式、工作、文化、身份、财富等因素而明确地划分开,教会却在精神中重建他们……众人皆从中得到唯一的、不致毁坏的本性,这本性中不会产生使人们彼此不同的种种区分……其中绝无一人能从团体中分离,所有人都如同因信仰单纯却不可分割的力量而彼此融合。”(承认主者圣玛克锡木)
I.2. 教会是“上帝-人”的有机体。作为合利斯托斯的身体,教会在其中联合了上帝性和人性这两种本质以及固有的行为和意志。教会以其人性和受造性与世界相关联,但她并不是以一个纯粹此世的组织的身份,而是在自身一切机密的完备性中与之协作。正是教会的这种上帝-人本性使得对世界进行恩宠的更新和净化成为可能,此事于历史中发生于受造物的协作之下,即肢体与教会之首的“协同”(синергия)[1]之下。
教会并不是脱离此世的存在,正如她的主合利斯托斯也不是脱离此世的存在。但他来到这个世界,“自卑”以达成他的契约,即进入他要拯救并使之复起的世界。教会必须经过历史的虚己(кенозис)[2]的进程,并实现自己赎罪的使命。她的目的不仅仅是此世之人的拯救,更是这个世界本身的拯救与复起。教会受召在世间以合利斯托斯的形象行事,为他及他的国度作证。教会的成员受召参与到合利斯托斯的使命中,参与到他对世界的事奉中,这事奉对教会而言可能只是集体的事奉,“为世人信”(伊鄂昂17.21)。教会受召为世界的拯救而服务,因为就连人子本身也是“非为役人(而来)、乃为役于人也、致予以己之生命、为众之救赎矣、”(玛儿克10.45)
拯救者谈及自己时说:“我在尔曹中如役事者也、”(鲁喀22.27)以世界和人类的拯救为名的役事者不可能被民族或宗教的框架所限制,主在关于善心的萨玛利亚人譬喻十分清楚地讲到了这点。此外,教会成员当与取走了世上所有的罪过和苦难合利斯托斯相交通,接待每个忍饥挨饿、居无定所、罹患恶疾、身陷囹圄的人。帮助受苦的人在各种意义上都是帮助合利斯托斯本身,而全人类的永恒命运也与执行这道诫命息息相关(玛特斐25.31-46)。合利斯托斯召其门徒非为厌弃世界,却为做“地之盐”与“世界之光”。
教会作为上帝-人合利斯托斯的身体,也拥有上帝-人的属性。但如果合利斯托斯是完全的上帝-人,那么教会拥有的则是尚不完全的上帝-人属性,因为她仍在地上与罪作战,而她的人性,尽管其内在已经与上帝性结合,但仍远远没能将其表达出来或达到与上帝性相符的程度。
I.3. 每个人都受召度教会生活,这种生活是对上帝和人类的不间断事奉。上帝之民均被召唤参与这事奉。合利斯托斯身体中的肢体在参与公共的事奉时,各自行使自己专门的功能。每个人都得到了独特的恩赐以事奉众人。“各当按其所得之恩赐互相事奉、当尽依上帝所赐之力事奉之、”(撇特儿前4.10)“盖于彼赐智慧言由神、于他知识言、因同一神、于他信德、因同一神、于他医术之恩赐、因同一神、于他异能、于他预言、于他诸神之辨别、于他方言、于他解译方言、此一切同为一神所行、随己所欲而颁予各人、”(达适凌福人前12.8-11)每个人都个别地得到上帝恩宠的各样恩赐,但却是为了上帝之民的共同事奉(其中包括事奉世界)。这就是教会的共同事奉,其实现的基础并非一种恩赐,而是许多种。存在着不同的恩赐和不同的职事,但“职事有殊、而主同一、行为有殊、而上帝同一、即行一切于众中者、”(达适凌福人前12.5-6)
教会召唤其忠诚之子参与到公共生活中,这应当是合利斯提昂道德原则的基础。在司祭首的祝文中主伊伊稣斯合利斯托斯为自己的追随者祈求天父:“我非祈求尔取彼等离世、乃保守之于凶恶、……如尔遣我于世、我亦遣彼等于世、”(伊鄂昂17.15, 18)摩尼教式的厌弃周围世界的生命是不可取的。合利斯提昂人参与在其中应该建立在理解这个的基础上,世界、社会和政府都是上帝所爱的对象,因为它们被预定以上帝所遗之爱进行更新与净化。合利斯提昂人既应当看到在使命有尽的此世中的世界与社会,也应看到在上帝之国的终末之世中的它们。不同的恩赐在教会中各自以独特的方式体现在她社会事奉的范畴内。不可分割的教会有机体以整一的形式参与到周围世界的生活中,但神职人员、修道者和平信徒在参与的方式和程度上可能是不同的。
1.4. 为达成拯救人类的使命,教会不仅仅采用直接布道的手段,也会采取意在改善周围世界的精神道德或物质条件的善行。为此,她参与了到与政府的协作之中,哪怕这并不是一个合利斯提昂政府,教会同样也会与不同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合作,哪怕他们并不持有合利斯提昂信仰。虽然在与协作者所达成的契约中并不直接提出使所有人归入正教会的目的,但教会希望与之一同行善可以引导她的合作伙伴以及周围的人了解真理,帮助他们护守或恢复对上帝所赐的道德理念的忠诚,促使他们走向平安、和睦和幸福。在这样的契约中,教会可以更好地完成其拯救的工作。
[1] 协同(Синергия):来自希腊文συνεργία,本意“共同行动”,指在拯救的获得中所需要的上帝的恩宠与人的自由意志的合作。
[2] 虚己(Кенозис):来自希腊文κένωσις,本意“倒空、使空虚”,指上帝自我限制、自我贬低而进入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