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
书名:《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版次:2015-9 阅读时间:2018.1.2-2018.1.16
“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离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心绞痛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吞药。我甚至担心自己的葬礼先于书中的葬礼而举行,那么,我就太遗憾了,什么人都对不起了!我的命运毕竟没有这么惨。当我写完了最后一行,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现在,死都不怕了!书稿终于完成了,摞起来将近一尺厚。我把她郑重地交给鞭策我、信任我的编辑,请接住她,这是一个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
我不得不引用作者这段后记。作者对书作的呕心沥血的爱,读者也看得见。霍达说,书中的人物不受自己控制,并不是设定好了之后才开始谋篇布局。他们拥有自己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性格,品质,情感,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把他们想象成一个个真实的人吧!这一场穆斯林的葬礼从头到尾,埋葬的有至亲至爱的人,还有至真至诚的爱情!
这是一个悲剧!战争,时间,宗教没有直接导致这出悲剧的发生,却在时时刻刻地提醒着人们,悲剧和它们有关!
故事开始于奇珍斋。梁亦清是奇珍斋主,地地道道的琢玉人。凭借着过人的手艺养活一个四口之家。他们没有大富大贵,过着清贫快乐的生活。古来手艺传男不传女,梁亦清底下只有两个女儿,梁君璧和梁冰玉。易卜拉欣跟着吐罗耶定巴巴到梁家要乜帖的时候,梁家一切风平浪静。玉是有灵魂的,它就是用它的灵魂摄住世人的心。在这条玉的长河里,无数的人为了玉牺牲了自己,沙蒙亨特的父亲视玉为自己的生命,博雅宅里的玉魔老先生一生都在追寻玉的脚步。易卜拉欣第一次见到玉,他就被卷入了玉的长河。他沉迷于玉的魔力,想要追溯玉的源头。易卜拉欣没有跟吐罗耶定巴巴走,他留在了奇珍斋成了梁亦清的徒弟。他后来的名字叫做韩子奇。
梁亦清为了制作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梁家和奇珍斋一夜之前倾覆。韩子奇为了完成师傅生前的愿望,忍辱负重到汇远斋成了学徒,一边继续师傅未完的事业,一边学习做生意的手段。三年之后,韩子奇回到了奇珍斋,和梁君璧结了婚。成了梁家顶梁柱的他,重振了奇珍斋。
是战争改变了这一切。战争来临之际,韩子奇带着他的宝玉逃到英国,同去的还有梁冰玉。这一走就是十年。当初老侯的一封信断了韩子奇回家的念头,韩子奇和梁冰玉成为了夫妻。在这之后,新月出生了!韩子奇和梁冰玉的女儿。
新月生在伦敦却长在北平,少时的一切她已经不记得了。在她的世界里,没有了梁冰玉,梁君璧是她的妈妈,韩子奇是她的爸爸。新月像极了冰玉,她考上了北京大学,她妈妈曾经就读的学校,她在这里遇到了她钟爱一生的男人楚雁潮,她妈妈在这里受了情伤远逃英国。北京大学是一个给予她智慧,梦想和爱情的地方,她却半途而废中途离场。新月换了心脏病,在她最后的岁月里,她拥有了母爱,拥有了爱情,带着深深地祝福和长久的遗憾离开了她惦念的人间。
故事在韩子奇和韩新月两个人物之间穿插着进行,这种跳跃式的前进给人一种时新时旧的感觉,就像是时尚,今年夏天流行新潮,冬天却在流行复古。这是新旧思想的冲突,也是宗教信仰的淡化。韩太太是伊斯兰教的虔诚信徒,每日五次的礼拜从不缺席,斋月亦定期举行,穆斯林的习俗坚定地传承着。回回只能和回回结亲,结婚的礼仪要按照回回的规矩操办。韩新月是受过新式教育的一代,她没办法否认自己是回回的事实,她默认自己是一个穆斯林,却并没有虔诚地信仰着这个宗教。在学校里,她除了吃清真食堂这一点,她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她爱上了楚雁潮,而楚雁潮并不是一个回回。韩子奇代表的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人,既接受了传统伊斯兰教教义的洗礼,也接受了新潮思想的改化。他在自己的人生中矛盾地前行。丢不开韩太太和天星,又放不下冰玉。想让自己的女儿获得幸福,却又躲不开教门的束缚。到死了,还要一边向真主诉说自己的罪过求得真主的原谅,一边怀疑自己,我是一个穆斯林吗?
韩子奇是一个穆斯林吗?很多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老版的《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子奇是一个被吐罗耶定巴巴收养的汉族遗孤,他不是一个回回。他是一个穆斯林,却不是一个回回穆斯林。这种身份的界定就像是嫡生子和私生子,血脉的纯正,信仰的纯粹是至高无上的。信仰是人心啊!当回回家门前出现一个要乜帖的穆斯林,嘴里说着“按塞俩目而来坤”,回回想的是他是一个穆斯林,而不是一个回回。天下的朵斯提是一家。新版的《穆斯林的葬礼》把韩子奇是汉族这一段删除了,故事中的韩子奇成了一个血脉纯正的回回穆斯林。有人说,结局这一改,原书的亮点就没有了,多民族的视角变成了回回内部的变迁。结局改或不改,韩子奇无疑是一个穆斯林。
时间,跨越三代人的时间;战争,毁灭一切的战争;宗教,横在民族之间的宗教。错综复杂的因素追究影响了故事走向悲惨的结局。葬礼,为谁举行的葬礼?为梁亦清,姑妈,韩新月,韩子奇,梁君璧?人是都死了,活着的人还在举行这场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