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票交易这个词一听起来就与各种各样机关算尽的阴谋牵扯在一起。很多人都认为选票本身是神圣的,是不可以交易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经济学家布坎南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学校组织夏令营,结束时每个学生都呈上自己的作品,学校根据作品的质量决出获奖者。同学们递交的作品涉及不同的领域,有社会科学,有政治学,有经济学等等,布坎南作为经济学的评审委员参与这次活动。布坎南对身旁的社会学家说:我不了解社会学,你不了解经济学。这样我们做一个交易。凡是关于经济学的文章,你的那一票就由我来投,反过来,凡是关于社会学的文章,我的那一票就给你怎么样?那个社会学家一听就勃然大怒,认为这是不正当的交易,神圣的选票不可以让度。
布坎南事后让学生们展开讨论,这样的交易是否让选举变得更加有效呢?显然,那些不了解一门特定学科的评审者,他们的选票只会成为选举中的噪音,让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更难被发现。也就是说,由于稀释了专家选票的权重,选举的有效性打了折扣。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很多例子都是应该由专家而不是大众来做决策。一个人生病了,是否应该做手术,到底是这个人的亲戚朋友一起投票表决还是让一生专家做决定?当然决定权应该给专家。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究竟是由企业领导班子决定,还是公司所有员工一人一票决定。事实上,世界上大部分的决策都是一小部分人为大部分人做出的,因为这样往往更有效率。
可经济学家也看到了选举交易的另一面,它也有可能让选举结果变得非常低效。一些学者指出,当人们做公共决策时,选票交易有可能会大大提升公共开支。如果现在中国每个省都排出一个代表,大家坐下来一起决定下一年的中央财政拨款方案。新疆需要修铁路,上海需要盖博物馆。新疆的代表就有可能与上海的代表凑在一起做交易,新疆代表支持上海代表修博物馆的提议,换来上海代表支持新疆代表修铁路的提议。这就像饭桌上的每一个人都点一道菜,人们常常就会点自己爱吃又比较贵的菜,因为对于每一个人,自己所要负担的只不过是这道菜的1/5,1/10,1/20,所以点的越贵就越赚。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大意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经济;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最大方;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最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