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影到目送——父母与子女间分离的爱
一直想写一篇和父母有关的文章,但是不知如何下笔,与读书会的朋友分享的时候说到陪伴,说到“世间所有的爱都是聚合,唯有父母与子女的爱是分离”。这让我想起从朱自清笔下那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到龙应台笔下的“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其实都在说这样的分离,这样的爱。
十年前我仿佛也见到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个背影。那年暑假,爸爸因为出差路过,刚好去车站接我回家,记得当时寒假去了叔叔家,所以那次是时隔一年回家见到爸爸妈妈。因为那是我有记忆以来,爸爸第一次接我回家,所以心里特别开心。但当我下了火车,非常欣喜的期待见到爸爸的时候,我看到了人群里有一个身材很像爸爸,但却比爸爸多了很多很多白头发的男人,他同样在向朝他涌来的人群张望,那一刻,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仿佛一瞬间,我就觉得爸爸老了,瞬间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那一刻,我也知道他偶尔对我诉说的惦念都是真的。我怕他看到我哭了,于是,赶忙偷偷的抹干眼泪,很兴奋的朝他飞奔过去。
后来,没有寒暑假了,分离的日子远远多于相聚的日子,一年的360天没有女儿在身边的日子里,爸爸妈妈两个人可谓相依为命。但是爸爸妈妈没有逼迫过我回到他们身边生活和工作,他们的愿望只是“你过的好就行”。尽管爸爸戏言“真是养了个野孩子”,我也知晓他们内心的惦念,但他们还是放手了,让我去做我人生的决定,因为不管选择是对是错,都是我的选择,都是我的人生。我内心感恩于父母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知道无论我在外面留多少泪,只要我回头,就有他们在家等着我。父母对子女的爱,就是这么默默的,如涓涓细流般滋润着我们。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或许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每次参加婚礼,到了父亲带着女儿出场,把女儿交给新郎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流眼泪,真是参加一场哭一场,一直搞不懂自己怎么这么爱哭,现在我好像懂了,其实这场爱的仪式,不仅仅是对新人的,更是父母的。新娘的父母将自己含辛茹苦养育的宝贝女儿交给另一个男人,新郎的父母将自己付出所有心血养育的儿子送出去迎接新娘,他们共同组建一个新的家庭,从此,这两个人真正的离开了父母,彼此相爱相依相守一生,为了新家而共同努力。作为父母,其实是在仪式上完成了孕育生命的最后任务,而这对新人则在仪式上完成了离开父母的最后一步。而这个仪式,在西方国家,当孩子18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在中国,或许28岁还是一个父母身边的巨婴,他无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无力作出自己人生的决定,哪怕已经有了这个婚姻的仪式。
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蹒跚学步的幼儿,从远去求学的青年,到拥有自己家庭的中年,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步步走远,一次次道别,他们的内心是矛盾的吧,一边为看到孩子已经成年独立而高兴,一边为那渐渐远去的背影而伤感。
但是,所谓养儿育女,孕育生命,不过是带他来到这个世界,为他付出所有的爱,陪伴他渐渐长大,带着他认识世界,看着他超越自我,最后,远远的望着他可以独立思考,可以有能力和底气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他,用一次次的告别告诉我们,他长大了。
仅此,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含辛茹苦的养育,此生定是无法回报的,虽然还没有结婚的仪式感,但我已经成人,感谢你们愿意放手,愿意让我去选择我自己的人生。也献给我的不知何时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我会将我所有的爱都给你,也会看着你远去的背影,不去追……
十年前我仿佛也见到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个背影。那年暑假,爸爸因为出差路过,刚好去车站接我回家,记得当时寒假去了叔叔家,所以那次是时隔一年回家见到爸爸妈妈。因为那是我有记忆以来,爸爸第一次接我回家,所以心里特别开心。但当我下了火车,非常欣喜的期待见到爸爸的时候,我看到了人群里有一个身材很像爸爸,但却比爸爸多了很多很多白头发的男人,他同样在向朝他涌来的人群张望,那一刻,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仿佛一瞬间,我就觉得爸爸老了,瞬间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那一刻,我也知道他偶尔对我诉说的惦念都是真的。我怕他看到我哭了,于是,赶忙偷偷的抹干眼泪,很兴奋的朝他飞奔过去。
后来,没有寒暑假了,分离的日子远远多于相聚的日子,一年的360天没有女儿在身边的日子里,爸爸妈妈两个人可谓相依为命。但是爸爸妈妈没有逼迫过我回到他们身边生活和工作,他们的愿望只是“你过的好就行”。尽管爸爸戏言“真是养了个野孩子”,我也知晓他们内心的惦念,但他们还是放手了,让我去做我人生的决定,因为不管选择是对是错,都是我的选择,都是我的人生。我内心感恩于父母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知道无论我在外面留多少泪,只要我回头,就有他们在家等着我。父母对子女的爱,就是这么默默的,如涓涓细流般滋润着我们。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或许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每次参加婚礼,到了父亲带着女儿出场,把女儿交给新郎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流眼泪,真是参加一场哭一场,一直搞不懂自己怎么这么爱哭,现在我好像懂了,其实这场爱的仪式,不仅仅是对新人的,更是父母的。新娘的父母将自己含辛茹苦养育的宝贝女儿交给另一个男人,新郎的父母将自己付出所有心血养育的儿子送出去迎接新娘,他们共同组建一个新的家庭,从此,这两个人真正的离开了父母,彼此相爱相依相守一生,为了新家而共同努力。作为父母,其实是在仪式上完成了孕育生命的最后任务,而这对新人则在仪式上完成了离开父母的最后一步。而这个仪式,在西方国家,当孩子18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在中国,或许28岁还是一个父母身边的巨婴,他无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无力作出自己人生的决定,哪怕已经有了这个婚姻的仪式。
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蹒跚学步的幼儿,从远去求学的青年,到拥有自己家庭的中年,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步步走远,一次次道别,他们的内心是矛盾的吧,一边为看到孩子已经成年独立而高兴,一边为那渐渐远去的背影而伤感。
但是,所谓养儿育女,孕育生命,不过是带他来到这个世界,为他付出所有的爱,陪伴他渐渐长大,带着他认识世界,看着他超越自我,最后,远远的望着他可以独立思考,可以有能力和底气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他,用一次次的告别告诉我们,他长大了。
仅此,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含辛茹苦的养育,此生定是无法回报的,虽然还没有结婚的仪式感,但我已经成人,感谢你们愿意放手,愿意让我去选择我自己的人生。也献给我的不知何时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我会将我所有的爱都给你,也会看着你远去的背影,不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