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中产阶级
先给这里的中产阶级划个范围:有车有房,有自己的小公司或者大型企业的高管职位,又特别爱评头论足
其他国家的中产阶级就按原有的划分
为什么本牢骚文非要这么划分国内的中产?因为他们对周围的人、朋友、亲戚等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也就到此为止。
年少时,长辈常训诫:不要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半大的小子最容易闯祸。
近来回想,这些话很适合当今的中产。
礼佛不悟道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越有钱的人越拜佛。当然特别有钱的我不认识,也不清楚,只能议论议论中产。供奉归供奉,佛祖上的事虽舍得花钱,却不在悟道上下功夫。一直不理解为何“临时抱佛脚”有用,难道佛祖缺钱?当然,也可能佛祖觉得通过这件事可以感化你了,所以帮你一把。
满嘴的要去“拜拜”“得拜拜”如何如何怎样怎样,却很可能认不全《心经》的字,更别说好好揣摩其中的道理。
特别相信路透消息
甭管是路透还是美联,只要是国外媒体的报道,尤其是说中国不好的,通通买账。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媒体的公正性真实性在美国本土(我知道路透是英国的)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它们来阴阳怪气的声讨中国,你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开心也就算了,有些像我这样有着“一腔热血”的还要到处传播。本来一件真假参半的事,被亲信和尊敬的人当尚方宝剑一样丢出来,一下子拉高了报道的可信度。
知道你们爱国,不过你们的方式很奇特。
也不能怪你们人云亦云,国内媒体目前就是竞争不过国外,或许因为没有足够自由度的关系。自由度越低,竞争性越差。(强调:国外那些大型媒体同样不是不被控制)
自己比谁都专制
你抱怨国家体制,员工抱怨你的公司体制。公司是不是你的“一言堂”。或许你觉得不是,但这并不重要,关键员工怎么觉得。这就像你考虑国家体制的时候一样。
开口就讲国家这么有钱,不去扶贫,让更多孩子读书,反而去援助非洲如何如何……
接下来就不忘提醒你的员工,多为公司着想,你拿到的工资是否跟你给公司创造的价值匹配?公司有困难,你要勒紧腰带共度难关。公司要考虑那么多员工,你要学会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
嗯,说得有道理,只不过我觉得你在谈论国家大事的时候,也就是个员工的角度。
说到扶贫,说到教育,我还想啰嗦两句。我们不仅读得书少,走得路更少。
看到一组数字,就妄下结论,不应是有智慧的人所为。
可偏偏很多人喜欢这么做。实际上,很多去农村支教的老师跟我说过,国家在贫困区教育方面的支持很大,但不是每个地区都有成效。有些地区的孩子拿着国家补贴生活安逸,虽然家庭收入远远比不上大城市,但是吃喝不愁。他们就是不爱学习,也不愿意去大城市拼搏。支教老师恨铁不成钢,却无力让他们上进。
当你看到的只是个点时,别对一个面甚至一个空间里发生的事情下结论。
还有些习惯了发号施令,但又想表现亲民的。遇到事情,一定要问问大家的意见。关键是,“大家”不能有反对意见,一定得说他的意见对,他的意见好……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想起了大字报。感觉不给他写张大字报歌颂下,他怎样都不会满足。
孩子宠上天
在中国,孩子还是天。溺爱孩子这回事我都懒得多说,问题是你不要把老师一起溺爱了。为了自己一个孩子,把幼儿园老师直到高中老师一道捧上天。大学老师能捧也捧了,就是想够不一定够得着。你也当过学生,我也当过学生,大家都当过学生。真正能为人师表的老师我们这辈子见过几个?我不是不尊重老师这个职业,只是这个职业有个社会赋予的很高的标准在那,而绝大多数老师们都是普通人,请你们不要用蝇头小利阿谀奉承去影响他们的初心。(蝇头小利可能是我说错了,因为很多家长都是大手笔)。
你宠坏了孩子,只是嚯嚯了你家孩子;而你宠坏了老师,那几乎嚯嚯了这老师带得所有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咱也别太夸张,90%吧)。
其他国家的中产阶级就按原有的划分
为什么本牢骚文非要这么划分国内的中产?因为他们对周围的人、朋友、亲戚等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也就到此为止。
年少时,长辈常训诫:不要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半大的小子最容易闯祸。
近来回想,这些话很适合当今的中产。
礼佛不悟道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越有钱的人越拜佛。当然特别有钱的我不认识,也不清楚,只能议论议论中产。供奉归供奉,佛祖上的事虽舍得花钱,却不在悟道上下功夫。一直不理解为何“临时抱佛脚”有用,难道佛祖缺钱?当然,也可能佛祖觉得通过这件事可以感化你了,所以帮你一把。
满嘴的要去“拜拜”“得拜拜”如何如何怎样怎样,却很可能认不全《心经》的字,更别说好好揣摩其中的道理。
特别相信路透消息
甭管是路透还是美联,只要是国外媒体的报道,尤其是说中国不好的,通通买账。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媒体的公正性真实性在美国本土(我知道路透是英国的)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它们来阴阳怪气的声讨中国,你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开心也就算了,有些像我这样有着“一腔热血”的还要到处传播。本来一件真假参半的事,被亲信和尊敬的人当尚方宝剑一样丢出来,一下子拉高了报道的可信度。
知道你们爱国,不过你们的方式很奇特。
也不能怪你们人云亦云,国内媒体目前就是竞争不过国外,或许因为没有足够自由度的关系。自由度越低,竞争性越差。(强调:国外那些大型媒体同样不是不被控制)
自己比谁都专制
你抱怨国家体制,员工抱怨你的公司体制。公司是不是你的“一言堂”。或许你觉得不是,但这并不重要,关键员工怎么觉得。这就像你考虑国家体制的时候一样。
开口就讲国家这么有钱,不去扶贫,让更多孩子读书,反而去援助非洲如何如何……
接下来就不忘提醒你的员工,多为公司着想,你拿到的工资是否跟你给公司创造的价值匹配?公司有困难,你要勒紧腰带共度难关。公司要考虑那么多员工,你要学会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
嗯,说得有道理,只不过我觉得你在谈论国家大事的时候,也就是个员工的角度。
说到扶贫,说到教育,我还想啰嗦两句。我们不仅读得书少,走得路更少。
看到一组数字,就妄下结论,不应是有智慧的人所为。
可偏偏很多人喜欢这么做。实际上,很多去农村支教的老师跟我说过,国家在贫困区教育方面的支持很大,但不是每个地区都有成效。有些地区的孩子拿着国家补贴生活安逸,虽然家庭收入远远比不上大城市,但是吃喝不愁。他们就是不爱学习,也不愿意去大城市拼搏。支教老师恨铁不成钢,却无力让他们上进。
当你看到的只是个点时,别对一个面甚至一个空间里发生的事情下结论。
还有些习惯了发号施令,但又想表现亲民的。遇到事情,一定要问问大家的意见。关键是,“大家”不能有反对意见,一定得说他的意见对,他的意见好……不知道为什么让我想起了大字报。感觉不给他写张大字报歌颂下,他怎样都不会满足。
孩子宠上天
在中国,孩子还是天。溺爱孩子这回事我都懒得多说,问题是你不要把老师一起溺爱了。为了自己一个孩子,把幼儿园老师直到高中老师一道捧上天。大学老师能捧也捧了,就是想够不一定够得着。你也当过学生,我也当过学生,大家都当过学生。真正能为人师表的老师我们这辈子见过几个?我不是不尊重老师这个职业,只是这个职业有个社会赋予的很高的标准在那,而绝大多数老师们都是普通人,请你们不要用蝇头小利阿谀奉承去影响他们的初心。(蝇头小利可能是我说错了,因为很多家长都是大手笔)。
你宠坏了孩子,只是嚯嚯了你家孩子;而你宠坏了老师,那几乎嚯嚯了这老师带得所有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咱也别太夸张,90%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