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七万字后,我还是一个憋不出推文的普通人

这是我第35篇推文,九个月以来,在这个平台发表了七万多字的真实感受,也曾经写过阅读量破七万的推文。从一个什么都不用文字记录的人,变成一个分享对各种事情看法的啰嗦小编。
看似很大的转变,但直到现在,我想坦白一个小秘密:每周能写出文章都是靠憋,而且憋得TMD发慌。虽然还不能成为一个行文流水的小编,但在这个过程,我却认识了自己。
我,很双标。

我很希望自己是个有良心的小编。从第一天开始,就立定志愿“用独特的角度去看发生的事情,提供给读者新的视觉”。不屑为了追热点,增粉,写很多哗众取宠,取悦读者的一些无用的“废文”。不屑写“晚安文”,不屑写“鸡汤”。
讥笑别人大同小异,自以为特立独行,并努力想与众不同,但在写完第7篇的时候就开始力不从心。在第14篇的时候,我发现已经快江郎才尽,怀疑自己的特立独行只够轻松用7天?到第20篇,我已经发现自己在翻炒之前写过的观点,只是换了个排版,换了个主角。
在这时候,我发现我双标了。我嘲笑别人为了增粉不择手段,但我却为自己蹭对热点而高兴。
后来,我想到一件事情。作为一个快有30年生活历程的人,只能写出六、七篇不同看法文章的我与每周能写出7篇鸡汤的同行相比,我又有多特别呢?
我,根本不重视积累。

渴望对每件事都能有独特的看法,那就需要大量深入的思考。思考不够深入,如何蹦出不一样的看法?
最近看的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的访问,她也提到:
“我写书从来是先记下我的观点,再去写的。没有先记录下东西,我是绝不会写的。而什么时候能写完,那就取决于我打字的速度了。”
没有积累观点,她没可能能剖析出,极权时代的平庸之恶。
量变,才能形成质变。每一个东西要实现飞跃性的改变,大概需要十年。
对于任何问题,没有深入去思考它的本质的我,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够在每周只写一篇文章,只练习思考一个问题,就能得到巨变?
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我,不但不重视它,而且心存侥幸,觉得就算不积累也总有一天能突破这个难题。
这想法就像很多人以为自己一过30岁,就真的“30而立”,自动能从“小孩”升级为“成人”,但现实是大部分人只是成为“样子成熟点的小孩”。
我,一点儿都没有危机感。

尽管知道多思考,是解决我写不出来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我还是没有把很多时间放在这上面。
默默定了“每天思考两小时”的目标,到现在也没有成功实现过超过两天……每次总给自己找借口,“创作就是突发的火花。一时没有头绪,也没办法的啊。”。一天没完成,没什么大不了啊,明天再想就好了。明日复明日,再复明日,然后就过了250+天……
小目标一天天的放弃,大目标一年年地远去。就像个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远。你就像藏在雪球里的人,滚越久,你就越深陷于球内,你的四肢越无法控制自己的方向,无法冲出雪球。
有时候,身边的人会说,“怎么最近没看你发文章?”。那时候,危机感有了一点点,心虚得不得了,赶紧在那几天拼命想,挤点干货出来。但很快,又懈怠了。
懒惰是因为我太安全了,既然安全又为什么急着要前进?
大家都是说欧洲人很懒,大概他们就是这个心态。我整个人安全得都“欧”起来了,连照镜看着自己都觉得“鼻子”高了起来。
我,甘心做个loser?
不,不,我不甘心。
在公园走了一下午,反复反思自己的问题。其实写不出文章,关了这个公众号,真没什么大不了。现在那么多公众号,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我又不像小波(王小波)一样,拥有能激起每个人思考的能力。

但关了公众号,什么都没写成,我会有什么感觉?
我是不是真的满意现在这个,
连一个公众号都经营不下来的自己?
这样双标,不自律,一事无成的我,
真是我期望的自我吗?
我想改变吗?
是,我想改变。
同时,我也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无论现在的年龄与际遇。
我希望自己真的能拥有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做出承诺过自己的事情。
我希望成为年初我哭着答应你们,
要成为的那个自信吸引的女孩。
那,经营好这个公号,就是我需要做的第一步。
当然,之后会有更多更难的事需要我去克服。
这里我要放一下歌,写下歌词。
https://y.qq.com/n/yqq/song/154040_num.html?ADTAG=h5_playsong&no_redirect=1
人终归总要死一次,
无谓要我说道理,豪杰也许本疯子。
同做个血性男儿,愿同到世间闯一次,
强调靠我两手创动人故事,
成败也不再犹豫,用我的真心真意,
怀着斗志向竞争的圈里追。
人生有特殊意义,
能改变我的际遇,能演变动人故事。
每个人想改变都要踏出第一步。这,是我的第一步。
那,你们呢?
你是不是真的满意现在的自己?是真的想改变吗?
2018年,已经过了17天,很快就会过了1月,然后很快就会来到6月,年中过后,转眼就过了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