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泉》 作者: 安·兰德 读后随笔
刚读完这本巨著,虽然它和《红楼梦》连不上,但这本书让我更能明白为什么相对于宝钗,我更喜欢黛玉了。宝钗再好,也不过是个二手货,靠心机依附于大众好评来过活,是拣出来大众认为好的所有价值观的凝练体,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你一直是我生命中永远都不可能重复的一场遭遇……”这句话和《追风筝的人》里边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一样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充满感动。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我们着实没有必要做一个舆论的评论者。福尔摩斯说“人类的大脑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不必要的事就应该尽快忘记。”盖尔和洛克之间的友情,往理想上说,那是“灵魂的交融”,仿佛是他们互相生命体征的一部分。多少年来我们一直生活在舆论无处不在的人群中间,着实没有必要再继续做任何舆论的参与者。它的存在不过是证明了一个弱者的基本生存法则——人多虽未必站理,但一定势众。
我们好像是在和身边的不公平抗争,甚至我们压根就离盖尔第一次为了自己心中的纯净向公众抗争的这场圣战差了何止远远的一大截!我们一直在妥协,向生活中我们所谓的各种无可奈何,我们去看《人性的枷锁》,我们在找朋友,在找同盟,我们为了适合社会,融入生活,我们舍弃了自尊,放弃了自我,我们学着敷衍,我们学着迎合,我们甚至将这种敷衍与迎合教给我们身边的孩子们,读这本书,我最憎恨的人就是托黑,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隐隐约约发现自己甚至也在某个特殊的时刻扮演着托黑这个角色,最近好像一直在关注人性这个问题,最恶劣的人性就是所谓的同仇敌忾,一群乌合之众集结起来,嚷嚷着这是大众的意志,在世人眼中,总是认为站在少数的那部分人是错的,所以他们甚至搞不清楚事情的真实状况,就一个个慷慨激昂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无比愤慨的言辞和文字抨击少数人,但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并不是真的最早的那拨少数和多数人引起争议的事情本身,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生活的各种不如意用一个自认为比较“文雅”的方式来发泄出来,他们开始迎合众人的流向,甚至开始做一些偏激的行为,以爱国的名义砸日本车,在社交平台鼓吹集体第一。好像隐约明白幕后各种暧昧的污秽,我不是天才,更不是创造者,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我能做到我自认为不违背自我良知,做到不参与,不评价,不抨击,这就是我想要的态度。
从书中第一次提到洛克看自己设计房子时的表情被一个摄影记者抓拍的时候,我就因书中所描述的这个表情而深深着迷,甚至心想假如让我设计这本书的封面,我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个素材的。后来恍惚想起封面上好像是有一个人脸形状的线条,我不知道这根线条是不是这位仰起脸的洛克,我希望它是。我热爱它,我不断幻想那是怎样的一种表情,肯定不是在天地间感到自己渺小的表情,肯定不是借助他人仰视自己所展现出来那种无价值的自傲的表情。那是无法复制的,那是将自我与现世连接且足以证明自我价值的洋洋洒洒的表情。我想。
吉丁是个可怜鬼,一生都活在他人的评价当中,对他来讲,他人的恭维和奉承就是他赖以生存的食粮,他为了自己的目标,做过最残忍的一件事就是他逼死了卢修斯,反过来这个卢修斯却将吉丁列为自己遗产的继承人。当他听到从被自己逼死的人身上继承到一大笔钱后,脑子里没有内疚和愧意,还在下意识地盘算这笔钱能给他带来些什么。所以当他的人性泯灭到这种地步的时候,剩下的,只有野兽的感知和无尽的空虚了吧。追求,明明是那么好的一个词,为什么放到吉丁这类人身上就这么恶心呢?他对洛克说那个大厦的设计大奖有你一份,于是给洛克写了一张500美元的支票,先不说这500美元对于他自己连根毫毛都算不上,他居然还恶心吧唧的拿着这个说是给洛克的设计奖金的一部分。所以当自认为自己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的时候,不要试图做一些更恶心的事情来获取自己心理上的平衡。他讨厌洛克,希望洛克潦倒,希望洛克任人践踏,他和托黑一样,他希望洛克被关在永远不见天日的牢房里,不得为世人所知。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肮脏,所以忍受不了洛克的干净。世界上大多像是彼得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这是一个人的上进心,并且是个褒义词。
说到情感词语,我完全认同的事洛克对同情的说法:“他想,这就是同情,接着他怀疑地将头抬起来。他觉得这个世界肯定是出了什么严重的问题,在这样的世界里,这种可怕的情感被称作美德。”老实讲,我是极讨厌同情的,把一个人的自我满足建立在去同情他人的事情上,还强迫对方去接受自己的“好意”。这就是我理解的同情,它并不是褒义词,那些非要说它是褒词的人,必定是施加同情的这一方。
关于多米尼克的选择,我想我是有点理解的,她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和社会对抗,当一个人痛苦到一个特定的点的时候,本身就不会再祈求什么救赎,更想将自己置之死地,会选择一种更极端的方式来抗争自认为的不公,违背自己意愿生活的选择对他自己本身而言,根本就别无他法。她在以自己的意志,以自己的极端方式对抗着社会,为了获得这份对抗的武器,她必须活在一个她最恶心的环境里,接触她最不想接触的恶心的群体,这个群体以极大的友善接受了这位“改变了”的多米尼克,表面上好像是展现集体主义的大度,实际上他们心想:终于将一个让自己仰视的人拉下到自己足以平视的角度。他们为此感到开心,并发出胜利者的欢呼。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多米尼克有着某种洛克没有的偏执,对于原谅和理解这两个字,她有着女性所特有的特质。
马勒瑞说:“霍华德,你还记得我曾告诉过你的,令我害怕的那个怪兽吗?我对埃斯沃斯一无所知。在我枪击他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他。我只是读过他写的东西。霍华德我枪击他是因为我认为他知道那个怪兽的一切。”马勒瑞是个不同于洛克的天才,他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有着更深的恐惧,他想过反抗,但是失败了,他想过顺从,却发现自己无法忍受自己做出来的迎合大众的垃圾,所以他痛苦,他的痛苦类似于多米尼克和洛克混合的一种痛苦,他像个稚子,他纯真且害怕着大人们的一切。
托黑的黑暗是个无底洞,刚开始我以为他只是劝别人放弃梦想,他讨厌一切精神上散发光芒的人们,他的爱好就是践踏他们的思想,贬低他们的梦想,将他们想要展翅的时候先折断他们的翅膀。我以为他以破坏为乐,以为他只是一只臭虫,容忍不了旁边有别的气味,我高估他了,我把他想的太高了,我以为他这一切都是出于对自己的自卑和对他人的嫉妒,我以为他之所以毁坏是因为真的理解他所毁坏物品的价值,其实他并不懂得,他只是隐约觉得某些人和物的存在对他施展同化这个最终目的有影响,他就会想办法利用身边现成的众人资源去抨击,去消灭他们的自身的存在,他想让他们全都被送到一个暗无天日的环境,他想让他们全都过着被别人强制管束着的日子,他想让他们完全隔离于他所创造的这个同化了的,不思进取的且没有自我的世界。
盖尔是洛克最好的朋友,因为洛克交友的原则很单纯,只要对方不是一个二手货,他就很乐意与对方结交。盖尔的圣战,起因在洛克,他以为他所获得的权利已经足以强制地让大众接受他的观点,看出自身与身边人根深蒂固的人性上的枷锁,并想办法挣脱它,然而他高估了自己的权力。从他忽略多米尼克关于托黑而对他的忠告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在以后的某段时间输给托黑,他的妥协,换来了报社新的营业额;换来了多米尼克制造的和洛克的外遇新闻,并且和他离婚。他此刻更加深深地憎恶着自己创办的《纽约旗帜报》,所以,他和多米尼克的离婚,洛克的胜诉,这两件事足以让他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他在托黑赢得诉讼回来上班的十分钟后,对托黑说:“你失业了”。所以虽然到最后已经错过了最佳时间去结束它的时候,毕竟还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合适的点换取了内心的安宁。最终这场圣战,最起码在我心中,盖尔赢了。洛克和他的朋友们,他们这一小拨人,终将引领这个时代不断向前。
注:“#”后为本书摘录
# 我不会找到我想要的东西的。我会选择对它视而不见。它会是美好世界的组成部分。如果我选择看见它,我将不得不与你们其余的人共同分享,可我又不愿分享。
# 我没有学习这种能力的感官。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缺乏这种东西,或者是我具有某种额外的东西,它妨碍我去获得这种能力。
# 人是无法与余烬辩论的,也无法去说服他们。
# 他们不得不抓住一个机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抓机会,可是当他们接受某种丑陋,愚蠢和徒有其表的东西时,会更有安全感。
# 那是一场战争,他被邀请去参战,可又不知道对手是谁,然而他被推出去战斗他必须战斗,他别无选择——可是他却没有敌手。
# 当他站在发言席上,居高临下地看着一片脸的海洋时,便再也没有疑虑或怀疑。空气是稠密而饱和的——那唯一的溶剂便是钦佩和赞美,再也容不下别的东西了。
我知道你并不想让我成功——那没关系,我不是在责怪你,我一直明白这一点——你甚至连你给予我的这些东西都不想让我得到。而你却在怂恿我去得到它,还说的那么诚恳。
# 他怀着好奇和冷静,漠不关心地看着那不招而至的痛苦。他自言自语:“哦,又来了”他想看看那种痛苦能持续多久,这给他带来了一种奇怪而又生硬的快感。看着自己跟它抗争,他忘记了那是自己的痛苦。他轻蔑地笑了,没有意识到他在嘲笑自己的痛苦。
# 洛克感到了痛苦,那种他一直与之对抗以使自己免受其害的痛苦,当他知道自己可以做的、应该做的事情此时却对他关闭了,那种痛苦已经愈加现实并且在接近他。
# 说伟大是一种言过其实,就像所有言过其实一样,它必然导致无知。
# 如果一个人完全不知道一件事情,他不会那么强调他的无知。
# 每一种孤独都是一个顶峰。
# 我能理解愚蠢的恶意,我能理解无知的恶意。我不能理解故意的腐朽。
# 我能和人们相处——在他们独自一人的时候。当他们是一个集体时,我和他们什么也做不了。
# 面对社会的时候,受关注最多的人,做得最多的人,贡献最多的人,往往也都是最没有发言权的人。
# 两点之间最短的不是直线——是中间人。中间人越多,距离越短。这些就是饼干心理学。
# 那脸色看起来不像是因为偷偷欣赏另一个人的剧痛而暗暗高兴,不像因为看见乞丐需要他们的同情而振奋;那不是一个无法忍受饥饿的灵魂,也不是一个以另一个人的羞耻为生的懦夫。
# 你怎么知道是什么一直在谋杀我?几年来,慢慢地,我恨上了人们,可是我又不想去恨他们……
# 有很多人都是可怜的傻子,看不到最好的——什么也不是。一个人不能和那样的事情生气。但是你能理解那些看到了却不想得到的人吗?
# 那就是恐惧。哦,就是那个东西悬在世界之上,在某个地方的人类身上潜伏着,那同样的东西,封闭的,无知的,绝对不怀好意,带着自己狡猾的目的。我认为我不是个懦夫,但是我很害怕它。
# 没有人听说过这些委员会。但是,他们是委员会。他们的声音有分量。
#如果我准备一些苛刻的话去塞满别人的脑子,对他们对我都是一种伤害。
# 我愿意穿每个人都穿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搭乘同样的地铁。但是有些事情我不能以他们的方式去做——这是其中之一。
# 所有错误的人都站在错误的一边。
# 这伙人可以原谅任何事,唯独不能原谅在山洪般的嘲讽中依然冷静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这儿的时候已经准备怜悯他了,但在最初的几分钟之后,所有人都开始憎恶他。
# 可以让人类有任何东西,让他们有财富、名誉、爱情、残忍、谋杀、自我牺牲。但是不要奢望他们有自尊,他们将会憎恨你的灵魂。他们洞察一切。他们有自己的理由。当然,他们不会说恨你。他们会说你恨他们。
# 你可以遵循两个步骤中的一个。你可以终身致力于拔除每一棵杂草——然而十倍于你的一生的时间都不够来完成这个工作。或者,你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准备你的土壤——它将使得杂草不可能生长。而后一种方法更为快捷。我说“杂草”是因为那具有传统的象征意义,它不会吓着你。当然,同一种技巧在处理你希望根除的其他植物时也一样有效:荞麦、甘薯、兰花或者牵牛花什么的。
# 他正确的无可挑剔,好像本身又在讽刺着所谓的正确性。
# 帮助人们维护他们还没有的自尊,这不是我个人能力所能及的。你们给予了他们在公众面前声称的他们喜欢的一切,而我给予他们真正喜欢的一切。
# 他原本以为他们的婚姻会是一股湍流,将他举起,然后重重地摔在无名的岩石上。可在他的生活之河中,他甚至连一条平静的小溪都没发现。这一切更像是他的生活之河向前流着,只是意识到有人来河里游泳。
# 别人和你待在一起很舒服,他们喜欢你,他们一看见你就高兴。你豁免了他们苍白的死亡。因为你把死亡留给了自己。
# 我缺少大多数人的谋生手段,他们发现生活可以忍耐,但是我办不到。
#人们都渴望永恒,但是他们正和生活过的每一天一起死亡。当你遇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不是上次遇到的了。在逝去的时间里他们都毁掉了自己的某一部分。# 他们改变,他们否认,他们矛盾——他们称之为成长。最终,没有任何东西被留下来,没有任何东西不被改变,不被背叛;好像没有任何独立自主的个体。只有一系列的附庸在不成模式的芸芸众生中隐隐约约地生活着。他们连片刻的时间都不能存留,又怎么能期望得到永生呢?
# 到——什么气时候,洛克?到你停止恨所有这一切,停止害怕它,学会不再注意它。
# 棕榈树倒下了,菌类从中汲取营养,改变它掩藏它,将它拉进平庸的丛林。
# 痛苦只能沉到一个特定的点。
# 上帝和魔鬼始终存在,只是人类对魔鬼的形象一直认识有误——他不是一个人,不是庞然大物;而是很多、很猥亵、很渺小的东西。
# 我没有失去很多,不是吗?那些我失去的东西——它根本不存在。
# 凝望天空时那种特别的庄严是否并非来自人的沉思默想,而是来自扬起头的动作。
# 我从不将自己同别人挂起勾来。我从不愿意把自己当作任何事物的一部分加以衡量。我是一个十足的自我主义者。
# 他想,这就是同情,接着他怀疑地将头抬起来。他觉得这个世界肯定是出了什么严重的问题,在这样的世界里,这种可怕的情感被称作美德。
# 我不想成为任何东西的象征。我只做我自己。
# 有人把并非他自己取得的成就归功于他自己。他清楚自己有多渺小,可是在他人的心目中他是高达的。那个垂头丧气的卑鄙小人对弱者示爱,依附于不如他有天赋的人——目的是通过对比来建立自己的优势。
# 以牺牲自尊作为代价。在最重要的领域——价值观、判断、精神、思想——他们将别人置于自我之上,恰恰是利他主义要求的方式。一个真正自私的人是不为他人的赞扬所动的。他不需要那些赞扬。
# 盖尔,我觉得人世间唯一重要邪恶就是将自己的首要关注放在别人身上。我一贯要求我喜欢的人身上具有某种品质,我总是一眼就能分辨出来——那是人们身上我唯一尊敬的东西。我就是根据这种品质来选择朋友的。我现在知道那是什么了。一个自我满足的我。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 每一个二手货如是说。这些离开了别人的灵魂就不能生存的吸血鬼。
# 我想你所说的二手货是明白这一点的,尽管他们竭力向自己否认。留意他们是如何接受一切事物的——他们唯独不接受的事一个坚持独立的人。他们一眼就认出了他——凭的是直觉。他们对这样的人有一种特殊的、潜伏的仇恨。他们原谅罪犯。他们仰慕独裁者。
# 你一直是我生命中永远都不可能重复的一场遭遇……
# 每个人都记得其他一些时刻,在无眠的夜晚,在阴雨绵绵的下午,在教堂里,# 在黄昏空旷的接头,在这样的时刻,每一个人都想知道,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痛苦和丑恶。他们并没有必要去寻找答案。可是,谁都知道这样的时刻,在孤独赤裸的诚实中,他已经感觉到需要一个答案。
# 任何人都可以被背叛,任何人都可以被原谅。不过,不是那些对自身伟大缺乏勇气的人。
“你一直是我生命中永远都不可能重复的一场遭遇……”这句话和《追风筝的人》里边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一样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充满感动。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我们着实没有必要做一个舆论的评论者。福尔摩斯说“人类的大脑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不必要的事就应该尽快忘记。”盖尔和洛克之间的友情,往理想上说,那是“灵魂的交融”,仿佛是他们互相生命体征的一部分。多少年来我们一直生活在舆论无处不在的人群中间,着实没有必要再继续做任何舆论的参与者。它的存在不过是证明了一个弱者的基本生存法则——人多虽未必站理,但一定势众。
我们好像是在和身边的不公平抗争,甚至我们压根就离盖尔第一次为了自己心中的纯净向公众抗争的这场圣战差了何止远远的一大截!我们一直在妥协,向生活中我们所谓的各种无可奈何,我们去看《人性的枷锁》,我们在找朋友,在找同盟,我们为了适合社会,融入生活,我们舍弃了自尊,放弃了自我,我们学着敷衍,我们学着迎合,我们甚至将这种敷衍与迎合教给我们身边的孩子们,读这本书,我最憎恨的人就是托黑,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隐隐约约发现自己甚至也在某个特殊的时刻扮演着托黑这个角色,最近好像一直在关注人性这个问题,最恶劣的人性就是所谓的同仇敌忾,一群乌合之众集结起来,嚷嚷着这是大众的意志,在世人眼中,总是认为站在少数的那部分人是错的,所以他们甚至搞不清楚事情的真实状况,就一个个慷慨激昂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无比愤慨的言辞和文字抨击少数人,但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并不是真的最早的那拨少数和多数人引起争议的事情本身,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生活的各种不如意用一个自认为比较“文雅”的方式来发泄出来,他们开始迎合众人的流向,甚至开始做一些偏激的行为,以爱国的名义砸日本车,在社交平台鼓吹集体第一。好像隐约明白幕后各种暧昧的污秽,我不是天才,更不是创造者,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我能做到我自认为不违背自我良知,做到不参与,不评价,不抨击,这就是我想要的态度。
从书中第一次提到洛克看自己设计房子时的表情被一个摄影记者抓拍的时候,我就因书中所描述的这个表情而深深着迷,甚至心想假如让我设计这本书的封面,我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个素材的。后来恍惚想起封面上好像是有一个人脸形状的线条,我不知道这根线条是不是这位仰起脸的洛克,我希望它是。我热爱它,我不断幻想那是怎样的一种表情,肯定不是在天地间感到自己渺小的表情,肯定不是借助他人仰视自己所展现出来那种无价值的自傲的表情。那是无法复制的,那是将自我与现世连接且足以证明自我价值的洋洋洒洒的表情。我想。
吉丁是个可怜鬼,一生都活在他人的评价当中,对他来讲,他人的恭维和奉承就是他赖以生存的食粮,他为了自己的目标,做过最残忍的一件事就是他逼死了卢修斯,反过来这个卢修斯却将吉丁列为自己遗产的继承人。当他听到从被自己逼死的人身上继承到一大笔钱后,脑子里没有内疚和愧意,还在下意识地盘算这笔钱能给他带来些什么。所以当他的人性泯灭到这种地步的时候,剩下的,只有野兽的感知和无尽的空虚了吧。追求,明明是那么好的一个词,为什么放到吉丁这类人身上就这么恶心呢?他对洛克说那个大厦的设计大奖有你一份,于是给洛克写了一张500美元的支票,先不说这500美元对于他自己连根毫毛都算不上,他居然还恶心吧唧的拿着这个说是给洛克的设计奖金的一部分。所以当自认为自己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的时候,不要试图做一些更恶心的事情来获取自己心理上的平衡。他讨厌洛克,希望洛克潦倒,希望洛克任人践踏,他和托黑一样,他希望洛克被关在永远不见天日的牢房里,不得为世人所知。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肮脏,所以忍受不了洛克的干净。世界上大多像是彼得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这是一个人的上进心,并且是个褒义词。
说到情感词语,我完全认同的事洛克对同情的说法:“他想,这就是同情,接着他怀疑地将头抬起来。他觉得这个世界肯定是出了什么严重的问题,在这样的世界里,这种可怕的情感被称作美德。”老实讲,我是极讨厌同情的,把一个人的自我满足建立在去同情他人的事情上,还强迫对方去接受自己的“好意”。这就是我理解的同情,它并不是褒义词,那些非要说它是褒词的人,必定是施加同情的这一方。
关于多米尼克的选择,我想我是有点理解的,她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和社会对抗,当一个人痛苦到一个特定的点的时候,本身就不会再祈求什么救赎,更想将自己置之死地,会选择一种更极端的方式来抗争自认为的不公,违背自己意愿生活的选择对他自己本身而言,根本就别无他法。她在以自己的意志,以自己的极端方式对抗着社会,为了获得这份对抗的武器,她必须活在一个她最恶心的环境里,接触她最不想接触的恶心的群体,这个群体以极大的友善接受了这位“改变了”的多米尼克,表面上好像是展现集体主义的大度,实际上他们心想:终于将一个让自己仰视的人拉下到自己足以平视的角度。他们为此感到开心,并发出胜利者的欢呼。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多米尼克有着某种洛克没有的偏执,对于原谅和理解这两个字,她有着女性所特有的特质。
马勒瑞说:“霍华德,你还记得我曾告诉过你的,令我害怕的那个怪兽吗?我对埃斯沃斯一无所知。在我枪击他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他。我只是读过他写的东西。霍华德我枪击他是因为我认为他知道那个怪兽的一切。”马勒瑞是个不同于洛克的天才,他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有着更深的恐惧,他想过反抗,但是失败了,他想过顺从,却发现自己无法忍受自己做出来的迎合大众的垃圾,所以他痛苦,他的痛苦类似于多米尼克和洛克混合的一种痛苦,他像个稚子,他纯真且害怕着大人们的一切。
托黑的黑暗是个无底洞,刚开始我以为他只是劝别人放弃梦想,他讨厌一切精神上散发光芒的人们,他的爱好就是践踏他们的思想,贬低他们的梦想,将他们想要展翅的时候先折断他们的翅膀。我以为他以破坏为乐,以为他只是一只臭虫,容忍不了旁边有别的气味,我高估他了,我把他想的太高了,我以为他这一切都是出于对自己的自卑和对他人的嫉妒,我以为他之所以毁坏是因为真的理解他所毁坏物品的价值,其实他并不懂得,他只是隐约觉得某些人和物的存在对他施展同化这个最终目的有影响,他就会想办法利用身边现成的众人资源去抨击,去消灭他们的自身的存在,他想让他们全都被送到一个暗无天日的环境,他想让他们全都过着被别人强制管束着的日子,他想让他们完全隔离于他所创造的这个同化了的,不思进取的且没有自我的世界。
盖尔是洛克最好的朋友,因为洛克交友的原则很单纯,只要对方不是一个二手货,他就很乐意与对方结交。盖尔的圣战,起因在洛克,他以为他所获得的权利已经足以强制地让大众接受他的观点,看出自身与身边人根深蒂固的人性上的枷锁,并想办法挣脱它,然而他高估了自己的权力。从他忽略多米尼克关于托黑而对他的忠告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在以后的某段时间输给托黑,他的妥协,换来了报社新的营业额;换来了多米尼克制造的和洛克的外遇新闻,并且和他离婚。他此刻更加深深地憎恶着自己创办的《纽约旗帜报》,所以,他和多米尼克的离婚,洛克的胜诉,这两件事足以让他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他在托黑赢得诉讼回来上班的十分钟后,对托黑说:“你失业了”。所以虽然到最后已经错过了最佳时间去结束它的时候,毕竟还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合适的点换取了内心的安宁。最终这场圣战,最起码在我心中,盖尔赢了。洛克和他的朋友们,他们这一小拨人,终将引领这个时代不断向前。
注:“#”后为本书摘录
# 我不会找到我想要的东西的。我会选择对它视而不见。它会是美好世界的组成部分。如果我选择看见它,我将不得不与你们其余的人共同分享,可我又不愿分享。
# 我没有学习这种能力的感官。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缺乏这种东西,或者是我具有某种额外的东西,它妨碍我去获得这种能力。
# 人是无法与余烬辩论的,也无法去说服他们。
# 他们不得不抓住一个机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抓机会,可是当他们接受某种丑陋,愚蠢和徒有其表的东西时,会更有安全感。
# 那是一场战争,他被邀请去参战,可又不知道对手是谁,然而他被推出去战斗他必须战斗,他别无选择——可是他却没有敌手。
# 当他站在发言席上,居高临下地看着一片脸的海洋时,便再也没有疑虑或怀疑。空气是稠密而饱和的——那唯一的溶剂便是钦佩和赞美,再也容不下别的东西了。
我知道你并不想让我成功——那没关系,我不是在责怪你,我一直明白这一点——你甚至连你给予我的这些东西都不想让我得到。而你却在怂恿我去得到它,还说的那么诚恳。
# 他怀着好奇和冷静,漠不关心地看着那不招而至的痛苦。他自言自语:“哦,又来了”他想看看那种痛苦能持续多久,这给他带来了一种奇怪而又生硬的快感。看着自己跟它抗争,他忘记了那是自己的痛苦。他轻蔑地笑了,没有意识到他在嘲笑自己的痛苦。
# 洛克感到了痛苦,那种他一直与之对抗以使自己免受其害的痛苦,当他知道自己可以做的、应该做的事情此时却对他关闭了,那种痛苦已经愈加现实并且在接近他。
# 说伟大是一种言过其实,就像所有言过其实一样,它必然导致无知。
# 如果一个人完全不知道一件事情,他不会那么强调他的无知。
# 每一种孤独都是一个顶峰。
# 我能理解愚蠢的恶意,我能理解无知的恶意。我不能理解故意的腐朽。
# 我能和人们相处——在他们独自一人的时候。当他们是一个集体时,我和他们什么也做不了。
# 面对社会的时候,受关注最多的人,做得最多的人,贡献最多的人,往往也都是最没有发言权的人。
# 两点之间最短的不是直线——是中间人。中间人越多,距离越短。这些就是饼干心理学。
# 那脸色看起来不像是因为偷偷欣赏另一个人的剧痛而暗暗高兴,不像因为看见乞丐需要他们的同情而振奋;那不是一个无法忍受饥饿的灵魂,也不是一个以另一个人的羞耻为生的懦夫。
# 你怎么知道是什么一直在谋杀我?几年来,慢慢地,我恨上了人们,可是我又不想去恨他们……
# 有很多人都是可怜的傻子,看不到最好的——什么也不是。一个人不能和那样的事情生气。但是你能理解那些看到了却不想得到的人吗?
# 那就是恐惧。哦,就是那个东西悬在世界之上,在某个地方的人类身上潜伏着,那同样的东西,封闭的,无知的,绝对不怀好意,带着自己狡猾的目的。我认为我不是个懦夫,但是我很害怕它。
# 没有人听说过这些委员会。但是,他们是委员会。他们的声音有分量。
#如果我准备一些苛刻的话去塞满别人的脑子,对他们对我都是一种伤害。
# 我愿意穿每个人都穿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搭乘同样的地铁。但是有些事情我不能以他们的方式去做——这是其中之一。
# 所有错误的人都站在错误的一边。
# 这伙人可以原谅任何事,唯独不能原谅在山洪般的嘲讽中依然冷静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这儿的时候已经准备怜悯他了,但在最初的几分钟之后,所有人都开始憎恶他。
# 可以让人类有任何东西,让他们有财富、名誉、爱情、残忍、谋杀、自我牺牲。但是不要奢望他们有自尊,他们将会憎恨你的灵魂。他们洞察一切。他们有自己的理由。当然,他们不会说恨你。他们会说你恨他们。
# 你可以遵循两个步骤中的一个。你可以终身致力于拔除每一棵杂草——然而十倍于你的一生的时间都不够来完成这个工作。或者,你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准备你的土壤——它将使得杂草不可能生长。而后一种方法更为快捷。我说“杂草”是因为那具有传统的象征意义,它不会吓着你。当然,同一种技巧在处理你希望根除的其他植物时也一样有效:荞麦、甘薯、兰花或者牵牛花什么的。
# 他正确的无可挑剔,好像本身又在讽刺着所谓的正确性。
# 帮助人们维护他们还没有的自尊,这不是我个人能力所能及的。你们给予了他们在公众面前声称的他们喜欢的一切,而我给予他们真正喜欢的一切。
# 他原本以为他们的婚姻会是一股湍流,将他举起,然后重重地摔在无名的岩石上。可在他的生活之河中,他甚至连一条平静的小溪都没发现。这一切更像是他的生活之河向前流着,只是意识到有人来河里游泳。
# 别人和你待在一起很舒服,他们喜欢你,他们一看见你就高兴。你豁免了他们苍白的死亡。因为你把死亡留给了自己。
# 我缺少大多数人的谋生手段,他们发现生活可以忍耐,但是我办不到。
#人们都渴望永恒,但是他们正和生活过的每一天一起死亡。当你遇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不是上次遇到的了。在逝去的时间里他们都毁掉了自己的某一部分。# 他们改变,他们否认,他们矛盾——他们称之为成长。最终,没有任何东西被留下来,没有任何东西不被改变,不被背叛;好像没有任何独立自主的个体。只有一系列的附庸在不成模式的芸芸众生中隐隐约约地生活着。他们连片刻的时间都不能存留,又怎么能期望得到永生呢?
# 到——什么气时候,洛克?到你停止恨所有这一切,停止害怕它,学会不再注意它。
# 棕榈树倒下了,菌类从中汲取营养,改变它掩藏它,将它拉进平庸的丛林。
# 痛苦只能沉到一个特定的点。
# 上帝和魔鬼始终存在,只是人类对魔鬼的形象一直认识有误——他不是一个人,不是庞然大物;而是很多、很猥亵、很渺小的东西。
# 我没有失去很多,不是吗?那些我失去的东西——它根本不存在。
# 凝望天空时那种特别的庄严是否并非来自人的沉思默想,而是来自扬起头的动作。
# 我从不将自己同别人挂起勾来。我从不愿意把自己当作任何事物的一部分加以衡量。我是一个十足的自我主义者。
# 他想,这就是同情,接着他怀疑地将头抬起来。他觉得这个世界肯定是出了什么严重的问题,在这样的世界里,这种可怕的情感被称作美德。
# 我不想成为任何东西的象征。我只做我自己。
# 有人把并非他自己取得的成就归功于他自己。他清楚自己有多渺小,可是在他人的心目中他是高达的。那个垂头丧气的卑鄙小人对弱者示爱,依附于不如他有天赋的人——目的是通过对比来建立自己的优势。
# 以牺牲自尊作为代价。在最重要的领域——价值观、判断、精神、思想——他们将别人置于自我之上,恰恰是利他主义要求的方式。一个真正自私的人是不为他人的赞扬所动的。他不需要那些赞扬。
# 盖尔,我觉得人世间唯一重要邪恶就是将自己的首要关注放在别人身上。我一贯要求我喜欢的人身上具有某种品质,我总是一眼就能分辨出来——那是人们身上我唯一尊敬的东西。我就是根据这种品质来选择朋友的。我现在知道那是什么了。一个自我满足的我。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 每一个二手货如是说。这些离开了别人的灵魂就不能生存的吸血鬼。
# 我想你所说的二手货是明白这一点的,尽管他们竭力向自己否认。留意他们是如何接受一切事物的——他们唯独不接受的事一个坚持独立的人。他们一眼就认出了他——凭的是直觉。他们对这样的人有一种特殊的、潜伏的仇恨。他们原谅罪犯。他们仰慕独裁者。
# 你一直是我生命中永远都不可能重复的一场遭遇……
# 每个人都记得其他一些时刻,在无眠的夜晚,在阴雨绵绵的下午,在教堂里,# 在黄昏空旷的接头,在这样的时刻,每一个人都想知道,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痛苦和丑恶。他们并没有必要去寻找答案。可是,谁都知道这样的时刻,在孤独赤裸的诚实中,他已经感觉到需要一个答案。
# 任何人都可以被背叛,任何人都可以被原谅。不过,不是那些对自身伟大缺乏勇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