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玺——“落入人间的彩虹”
![]() |
碧玺,电气石,俗称碧玺、碧茜,又译为托玛琳。碧玺可分为:红色碧玺(Rubellite)、绿色碧玺(Verdelite)、蔚蓝碧玺(Indicolite)、黑碧玺(Schorl)、紫碧玺(Siberite)、无色碧玺(Achroite)、双色碧玺(Bi-Colored)、西瓜碧玺(Watermelon)、猫眼碧玺(Cat’s eye)、钠镁碧玺(Dravite)、亚历山大变色碧玺(Color-change)、钙锂碧玺(Liddicoatite)、含铬碧玺(Chrome)和帕拉依巴碧玺(Paraiba)等十四种。
![]() |
具有宝石级价值的碧玺几乎都产自伟晶花岗岩,碧玺的产地分布很广,但现在市面上的碧玺大多来自巴西,其他还有坦桑尼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纳米比亚、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意大利、美国加州与缅甸,甚至中国大陆的新疆与云南也有。
![]() |
传说一、1703年一个温暖的夏天,在那个总有珠宝故事发生的风水宝地阿姆斯特丹,几个小屁孩在阳光下完航海者带回的石头。珠宝界的苹果落地了,一个小孩发现这些石头将近处的灰尘和草屑纷纷吸了过去。小孩们没想到万有引力或万有斥力,撒腿就跑,叫他们的父母来看稀奇。大人们发现这种石头果然能吸引或排斥轻物质,如灰尘和草屑等。因此,荷兰人把它叫做“吸灰石”。矿物学家因它有电性,给它取了一个极土的名字:电气石。
传说二、相传,如果能够找到彩虹的落脚点,就能够找到永恒的幸福和财富,彩虹虽常有,却总也找不到它的起始点。直到1500年,一支葡萄牙勘探队在巴西发现一种宝石,居然闪耀着七彩霓光!像是彩虹从天上射向地心,沐浴在彩虹下的平凡石子在沿途中获取了世间所囊括的各种色彩,被洗练的晶莹剔透。不是所有的石子都有如此幸运,这藏在彩虹落脚处的宝石,被后人称为“璧玺(Tourmaline)”。
一直到西元1768年,瑞典著名科学家林内斯发现了碧玺还具有压电性和热电性,这就是电气石名称的由来。一直到现在,碧玺还常在科学上被用于发光强度与压力变化的测定,在二次大战当初,是唯一可以判定核爆压力的物质,现在,则被广泛运用于光学产业。
![]() |
在中国碧玺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清代典籍《石雅》之中:“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碧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称碧亚,或作璧碧,然已无问其名之所由来者,惟为异域方言,则无疑耳。”而在之后的历史文献中也可找到称为“砒硒”、“碧玺”、“碧霞希”、“碎邪金”等称呼。现在的碧玺是我们珠宝行业惯用的名称。
![]() |
北京故宫珍宝馆数百件奇珍异宝中有一枚硕大的桃红色碧玺带扣称之为清代碧玺中极品,带扣为银累丝托上嵌粉红色碧玺制成,此碧玺透明且体积硕大局部有棉绺纹。银托累丝双钱纹环环相套,背后银托上刻有小珠文“万寿无疆”“寿命永昌”,旁有“鸿兴”“足纹”戳记,中间为细累丝绳纹双“寿”与双“福”,此碧玺长5.5cm、最宽5.2cm,碧玺中当属透明且桃红为珍品,在清朝时期更显珍贵。
在中国“碧玺”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清朝。玺”字在中国指的是皇帝用的印鉴,据传慈禧太后非常喜欢西瓜碧玺,而且碧玺在清朝受欢迎的程度不下翡翠,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就把这种宝石命名为“碧玺”以显示其尊贵。清朝的古典中曾有相关记载:“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玺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称碧亚,或作璧玺,玺灵石,然已无问其名之所由来者,惟为异域方言,则无疑耳。”《和汉三才图会》碧玺是用狻麑阵净化。
在清朝之后的一些历史著作中,也曾找到了““碧玺”、“碧霞希”、“玺灵石”等的称呼,而现代社会人们则称呼这种奇特的宝石为碧玺。传说碧玺特别受慈禧太后的喜爱,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就有很多碧玺首饰,其中不乏西瓜碧玺这样的珍贵品种。
![]() |
中国人比西方人更狂爱碧玺,一厢情愿的认为它能“辟邪”,故名碧玺。慈禧除了是翡翠的粉丝之外面,对碧玺也青睐有加。由她领导的潮流,在当时的清朝宫廷流行粉色的碧玺饰物,她把粉色碧玺评为宝石中的上品。但由于国内供小于求,只好从美国进口,成吨的来自加利福尼亚矿山的碧玺背井离乡来占领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该矿的主要买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满清政府玩完之后,该矿山因失去这个最大买主也同样玩完,关门大吉。1924年孙殿英在破墓而入拜访慈禧时,在她的脚下搞到一朵色彩绚丽的用碧玺制成的莲花,重9200克拉,价值亮晃晃的75万两白银。
作为10月生辰石的碧玺颜色而变化多端,其中以红碧玺、蓝碧玺、双色西瓜碧玺为铁三角。在同一碧玺晶体上可见到两种以上的颜色,有时可见碧玺的内部为红色或粉红色,外部为绿色模仿绿皮红瓢西瓜的样子成形,这种碧玺便被称为“西瓜碧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