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人物分析二三-翠芝
说来抱歉,对于翠芝的熟悉程度到了连她的姓都不记得,刚又翻了翻。哦,姓石。 看完《半生缘》这么长时间了,本来我不打算再分析人物了,但是,翠芝这个人一定要分析,太TM典型了。 翠芝的性格—矫情,公主病,娇滴滴,对爱充满热情,集理想主义与现实、势力于一身,有心计,虚荣,聪明。 我们分点来说。 翠芝家境富裕,不消说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所以,她的矫情、公主病、娇滴滴都是十分自然的。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公主病体现在她很“端着”,在没有遇到叔惠以前,她早就认识世钧,我想她心里应该明白世钧不喜欢她,而她也不喜欢世钧,因为她是聪明的,也是有野心的。但是,她不拒绝世钧母亲安排的表面是吃饭,实际是相亲的行动,她半推半就。我想,她应该是明白世钧是可以配得上她的,而且,她自己并没有多讨厌世钧。她害怕将来自己没有更合适的人,所以,她拿世钧当备胎。 另外,她和表姐,也就是世钧的嫂子关系很好,甚至她们二人是十分知心的朋友,她应该能明白表姐后来不再热衷于促成她和世钧“相亲”的原因。按理说,既然表姐不愿意,她应该主动和表姐谈谈,或开导,或解释什么的。但是,什么都没有。所以,她为了追求自己的未来、追求自己的稳定,她是不顾及朋友的感受的,从此可以看出她的自私。跟她外表漂亮、柔弱的形象相反,她是个十分心细、沉得住气并且有手段的人。 她的心细也表现在叔惠几次到世钧家,她们见面,他们“幽会”,我想这么多巧合凑成每每只有她和叔惠在一起,这不应该只是偶然,这应该是有心人的小心计。比如,叔惠世钧翠芝三人看电影完毕,叔惠去家里给她取鞋回来继续看电影,她主动提出带叔惠到玄武湖。这时候,雨过天晴,玄武湖上水汽氤氲,朦朦胧胧,景美;翠芝姣好的面容,修长的身材,加上这天出门精心穿戴的服装,人美。这些美合在一起实在是令男人心醉,当然,叔惠也不例外。再比如,叔惠世钧众年轻男女爬山那次,叔惠非得去找和尚问话还是什么,翠芝就陪到底,伺机创造二人的独处。所以,翠芝是细心的,她对于自己的爱情,或者说目标、猎物等果断选择主动出击。 可以说,翠芝的“主动”是十分明显的,而世钧对于翠芝和叔惠的“幽会”居然丝毫没有察觉。原因有二,一是,世钧对叔惠完全信任,他不认为叔惠会抢自己的相亲对象,抢了又怎么样呢?翠芝又不是自己的什么人,瞧,他心里上认为翠芝和他根本没没什么关系;二是,世钧眼里只有曼帧,其他的一切女人根本就不是女人,所以,翠芝的一言一行他是根本不关注的,这一点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不过,从书的后面,嫂子向世钧“举报”翠芝向叔惠哭诉,世钧根本不信的事来看,世钧是从来就没发觉翠芝叔惠的幽会的。 翠芝是个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矛盾体,按说,她性格里也许会纠结。但是,她丝毫没有,这也反映出翠芝是个十分聪明和理性的人,在确定和叔惠不能在一起后,她选择向命运低头,但也丝毫不会委屈自己。比如,她不会选择“草包”、纨绔公子一鹏,而选逆来顺受,易于控制的世钧结婚。 翠芝曾经秘密写信给叔惠,表明自己希望去上海读书的愿望,这是她追求和叔惠在一起的理想的行动;叔惠拒绝翠芝后,面对世钧“示好”,翠芝很快选择和世钧结婚,这是她的现实主义行动。 如此看来,翠芝如果能到上海,如果她能够说服家人,最后嫁给叔惠,也许她会更幸福。退一步讲,仅仅假如翠芝没有那么快就结婚,而是去上大学、出国,或者认识更多的人,那么,凭翠芝的聪明才智,她的人生可能更加辉煌。所以,家庭对她的束缚是很大的。而她没有选择继续和叔惠“纠缠”,是因为她恪守传统、听父母的话随便择人结婚,是因为她放弃抵抗、觉得扭不过家庭这个大制度,还是因为她不确定自己和叔惠是真的相爱或是一时的激情呢? 或者,翠芝早就勘破,爱情只属于自由而不存在于婚姻?不,我想她没这么理想主义。 之所以这么说,在于书的结尾处,这个地方也表现出了翠芝的虚荣。 本来约好翠芝、叔惠、世钧三人一块吃饭,奈何世钧终于与曼帧重逢,于是,翠芝又赢得了和叔惠独处的二人世界。在谈话中,翠芝透彻的指出,以后叔惠的老婆一定是个漂亮,特别是有钱的。叔惠说这是恶性循环,都是翠芝害的。翠芝为她终究不能和叔惠如世俗的一般“发生关系”在一起而感到凄凉,但是,她确定这凄凉中有胜利与满足。 所以,翠芝最终选择不捅破窗户纸、不跟世钧坦白而跟叔惠在一起,选择维持表面上家庭的和睦。她明白叔惠心里苦,但是,她不愿去解救他。当然,不可否认在这段感情里叔惠也是胆怯的。而我们不能原谅的是,翠芝明明知道叔惠的痛苦,还不快刀斩乱麻,选择在一起或分开,而是就那么吊着叔惠,并毫无愧疚的感到胜利。好一个虚荣的女子。 我只能说,叔惠啊,翠芝远没有你认识的那么美好。